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2024年02月17日14:25:09 歷史 1640

前言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帝王的尊號和謚號往往承載着深刻的歷史內涵。然而,令人耐人尋味的是,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有追尊祖父為帝,而將其謚號為戾太子?這個看似平凡卻蘊含深意的決定,似乎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一道謎團。

在這個引人入勝的話題中,我們將追隨着宣帝的腳步,探尋這個歷史謎團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這其中隱藏的政治考量、家族情感又是何等曲折?

或許,這個故事將為我們揭示古代帝王的權謀心思和歷史上的不同風雲變幻,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尊號背後的故事。跟隨我一同踏上這段充滿謎團的歷史之旅,揭開宣帝尊號之謎的神秘面紗。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一場禍亂扼殺了太子夢

公元前91年,漢武帝晚年,爆發了著名的巫蠱之禍。當時的太子劉據受到漢武帝寵妃衛子夫的連累,被漢武帝誤以為在行巫蠱之事,怒不可遏地賜死了劉據全家。

劉據作為漢武帝的長子,本該順利繼承大統。他出生時就被立為太子,受到漢武帝的寵愛。劉據生性聰穎,深得漢武帝器重。他參與朝政多年,功績卓著,原本已躊躇滿志,準備繼承漢武帝的帝業。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然而好景不長,一場禍亂卻將他的太子夢化為泡影。衛子夫私通巫蠱之事被發現後,漢武帝大怒,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劉據。劉據殷勤侍奉漢武帝多年,卻不想最後竟遭此境地。他在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其幼子劉進也在這場風波中遇難,只有年幼的孫子劉病己僥倖逃過一劫。一時間,本已蓄勢待發、大有作為的太子之位化為烏有。劉家三代的心血與汗水,就這樣毀於一旦。

多災多難的晚年讓漢武帝前半生的輝煌隨風散去。臨終前,他指定兒子劉弗陵為繼承人,並由四位心腹大臣輔助朝政。然而,八歲登基的漢昭帝劉弗陵早逝後無子,霍光從旁支選出昌邑王劉賀繼位。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劉賀的荒唐行為讓眾人無法接受。於是,霍光廢黜了劉賀,改立倖存的劉據後人——劉病己為帝,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對於劉病己而言,這無疑是命運的安排。他本已無望有機會再登上帝位,沒想到最後仍得以平步青雲。

為穩固帝位,劉病己被過繼給漢昭帝為子。這意味着他名義上是漢昭帝的後裔,而無法向自己的親祖父劉據祭拜。一時間,劉據至死也無法得到名正言順的安葬。這對劉病己而言無疑是難以接受的,但在權力面前,他所能做的不過是妥協和忍耐。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權臣掣肘之下 無力為戾太子正名

漢宣帝初期,大權掌握在輔政大臣霍光手中。對於這位出身猜疑的新君,霍光絲毫不放鬆對朝政的控制。

作為漢武帝心腹,霍光堅決維護漢武帝的旨意。他不允許漢宣帝為劉據平反,更不會讓劉據獲得名分相符的禮遇。此時的漢宣帝雖有血濃於水的私心,奈何朝中並無自己的勢力,只能順從霍光的掣肘。

在權臣的壓制下,漢宣帝不得不給自己的祖父一個羞辱性的謚號「戾太子」,意為「知錯不改、不思進取」。而他的父親劉進也只得一個平平無奇的「悼」謚。這無疑是對劉家後人的侮辱。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更令人扼腕的是,劉據的陵寢規格遠不如其父劉進。一場巫蠱之禍不但剝奪了劉據的太子之位,還讓其身後難以獲得應有的禮遇。劉據那始終難明的冤情,再一次被新的權力掣肘所禁錮。

對漢宣帝而言,這無疑是難以忍受的屈辱。劉據不僅是他的祖父,更是這個家族的奠基人之一。然而漢宣帝此時權力尚淺,難以與霍光抗衡。他寧願忍辱負重,暗中蓄力,也不敢魯莽行事,擔心引火燒身、功虧一簣。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這份無以復加的怨憤與隱忍,在許多夜深人靜時分縈繞在漢宣帝心頭。他時時惦念着祖父劉據那未得雪冤的生命,想要為之記下這血海深仇。然一時之間又無從下手,只能眼睜睜看着劉據孤獨地躺在冰冷的墳墓中,在陰曹地府里茫然等待後人的拯救。

權傾朝野的霍光死後,漢宣帝逐漸擺脫他的控制,積蓄實力與功臣們抗衡。終於,在前68年,漢宣帝親政,並在次年追尊父親劉進為「皇考」,地位崇高。

然而,即使權力加身,他也未選擇為祖父劉據正名或追謚。究其原因,大約有二:一是不敢違背漢武帝的旨意,冒犯孝道。劉據被廢的命運已經塵埃落定,昭示着漢武帝的絕對權威。改寫這一歷史,對一個事業尚淺的新君而言過於冒險。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漢宣帝作為漢武帝的後人,骨子裡仍存着一份孝心。他不願對漢武帝的決定橫加指責或批判,怕被視為不孝。況且,即使有千萬個不平之鳴在心頭,他也必須承認,巫蠱之禍的結果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定局。試圖顛覆這一定局,恐怕會引起更大的政治動蕩,自己也難逃其殃。

二是沒有先例可循。禮法上沒有皇帝追尊自己祖父的約定俗成。倘若鋌而走險,反而可能遭致非議。在穩固政權還需謹小慎微之時,漢宣帝終究沒有選擇翻舊賬、改寫歷史的勇氣。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的確,按理說身為天子,漢宣帝有改寫禮法、開創先例的特權。但是眼下功臣盈門,四面楚歌。此時此刻鋌而走險,背離禮法的束縛,恐怕會平白招來各方勢力的反感。洪水滔天之時,智者宜守常規、防微杜漸。對漢宣帝來說,無視祖宗遺訓的風險,實在遠大於鋌而走險帶來的期許。

劉據那始終無法明確的冤情,就這樣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被人遺忘。人們記住的,還是那個與巫蠱之禍齊名的「戾太子」惡名。然而,對漢宣帝而言,血脈的牽絆終究比任何政治算計都更為沉重。這份隔世的憐憫,大抵也是他對祖父唯一的慰藉。

漢宣帝繼位之後,為何沒追尊其祖父為帝,而將其謚為戾太子? - 天天要聞

結語

歷史並不缺少權力與情感的交鋒。當兩個無法調和的力量碰撞在一起時,君王該如何抉擇?漢宣帝的遭遇提供了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案例。然而答案,終究因人而異。

當年他在權衡利弊後作出的選擇,即便後人難以完全理解,也不應輕易批判。因為逝者如斯,亦已矣。唯有後世君主,看清形勢,才能決斷權變,成就偉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