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
耿飈副委員長究竟說了什麼話?什麼樣的話能讓小平同志勃然大怒?
事情要從中英雙方在香港問題談判中激烈爭論的一件事情說起。
英方強詞奪理:中方沒必要在香港駐軍。
1984年9月26日,中英雙方草簽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到這個時候,經過22輪磋商、歷時兩年的談判終於有了圓滿的結果。
殊不知,就在草簽「聯合聲明」之前,中英雙方還在為一個問題激烈爭論,英方強詞奪理,中方則堅守底線、寸步不讓。
這個問題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要不要在香港駐軍?
中方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必須在香港駐軍,理由是:駐軍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中國既然要收回香港主權,解放軍當然要進駐香港,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英國方面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以各種借口阻擾我方在香港駐軍。
不過,他們能夠找到的借口非常有限,說法也非常搞笑。
比如,英方談判代表對我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周南說:「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你們在香港駐軍,香港市民會因此而感到恐懼。」
周南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子弟兵,中國香港的市民怎麼會懼怕自己的子弟兵?真是天大的笑話!」
英方談判代表又說:「你們如果在香港駐軍,勢必會造成大量香港市民離開香港,移民到英國等國家去。」
周南說:「你們憑什麼下這樣的結論?依據何在?」
英方代表一時拿不出有說服力的依據來,只好強詞奪理地說:「香港離深圳、廣州不遠,你們的軍隊駐紮在那裡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一定駐紮在香港。」
周南反問道:「要不要駐軍,在哪裡駐軍,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周南最後向英方明確表示:「這個問題已經談了多次,你們反對我們駐軍的理由不能成立,也毫無道理」。
「我方負責香港的防務,駐軍將有利於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不管你方同不同意,我們都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讓步。」
周南希望英方採取「務實、合作」的態度,不要再在這件事情上枉費心機、無理取鬧了。
中國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異常堅決,絲毫不給英國方面討價還價的機會,這讓英方談判代表心灰意冷,因而失去了繼續爭論下去的信心。
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這件事情讓一時中方陷入被動之中,卻讓英方喜出望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耿飈
女記者「圍追堵截」,耿飈副委員長不勝其擾,一不小心「禍從口出」。
1984年5月,「人大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全球各主要媒體的記者齊聚北京,追蹤報道會議新聞。
這個時候正是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最敏感的時期,也是香港媒體記者最活躍的時期。
據周南回憶,「香港一些大的傳媒派了一些女孩子來當記者。這些女孩子很難纏,有的還是奉命來『摸底』的。」
摸什麼底?
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是什麼樣的態度?中方的「底線」在哪裡?這就是那些香港記者想要摸的「底」。
為了抓到第一手新聞,香港記者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只要盯上他們感興趣的採訪對象,他們就會窮追不捨、劈頭蓋臉地提問題。
他們提的問題大都很敏感,可以這麼說,越是敏感的問題,他們追問的「強度」就越大。
5月25日是大會閉幕日,早上8點不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耿飈按時趕到人民大會堂。
剛一下車,耿飈副委員長就遭到了一群港澳記者的「圍追堵截」。
警衛參謀史全波當時與耿飈一起前往人民大會堂,看到耿飈副委員長被圍,史全波快步走上前去,想要開出一條路,護送耿飈副委員長進入人民大會堂。
可是,這些港澳記者圍成了一堵「人牆」,把史全波和耿飈副委員長嚴嚴實實堵了起來。
史全波急了,為了保證耿飈副委員長的安全,他必須果斷採取措施,以確保耿飈副委員長的安全。
史全波一邊護着耿飈副委員長,一邊撥開人群往前擠。
史全波人高馬大、孔武有力,再加上訓練有素,經驗豐富,那道「人牆」很快就被史全波衝破了。
因為離人民大會堂還有一段距離,那些記者沒有放棄最後的機會,他們「且戰且退」,他們把三、四隻話筒齊刷刷地杵到耿飈面前,接二連三地提出一個個刁鑽的問題。
有一個香港女記者問耿飈副委員長:「據我所知,香港市民對駐軍問題有顧慮,請問中央政府是否一定要在香港駐軍?」
耿飈副委員長一邊往前走,一邊象徵性地應付上幾句,聽到那位女記者的提問,耿飈副委員長沒有多加思考,隨口回答道:「我們可能不一定在香港駐軍吧。」
又是「可能」,又是「不一定」,看得出來,耿飈副委員長這句話回答得非常含糊。
沒想到,這句話卻讓那位女記者如獲至寶,隨即盯住這句話想要繼續追問下去。
好在史全波及時攔住了這位女記者,他連聲說著「首長現在不接受採訪,今天不接受採訪」,奮力分開記者,護送耿飈進入了人民大會堂。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耿飈的話是「非正式的」,然而,那些別有用心的媒體卻憑此大作文章。
耿飈副委員長沒有想到,他含糊其辭的一句話居然在香港掀起了滔天巨浪。
幾個小時之後,耿飈的名字出現在香港幾大媒體在頭版頭條上,他們用大字標題登出一則消息:
「來自北京的最新消息,耿飈副委員長(原國防部長)公開表示,香港恢復以後,中央政府將不派軍隊進駐香港。」
很多報紙聲還評論稱:「中國一位領導說香港不必駐軍」、「中國在駐軍一事上有所猶豫」、「中國在駐軍問題上已經做出了讓步」等等。
鄧小平同志
鄧小平「闢謠」-「耿飆講這個是胡說八道,你們給我辟個謠」。
上午的會議結束之後,耿飈副委員長坐車趕往萬壽賓館,按照預先確定好的計劃,他將在這裡會見外賓,並陪同外賓一起用餐。
耿飈乘坐的汽車剛剛到達萬壽賓館,彭真委員長就給耿飈打來電話,要他「放下手裡的任何事情」,立刻趕回人民大會堂。
在人民大會堂西南門,耿飈見到了臉色嚴峻的彭真委員長。
彭真委員長問耿飈:「你接受記者採訪了嗎?你跟記者說什麼了?」
耿飈說:「我沒有參加記者招待會啊。」
「你再想想」,彭真委員長說:「你對記者說的話都在香港報紙上發表了,香港媒體在報紙、電視上大肆炒作這件事,鬧得不亦樂乎。」
緊接着,彭真委員長把香港報紙的標題和主要內容一一告訴了耿飈。
耿飈坦率地承認,在被港澳記者「圍追堵截」的時候,自己確實說了那麼幾句話。
耿飈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頓時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彭真委員長後面的話印證了耿飈的預感,彭真委員長告訴耿飈,「你在香港駐軍這件事上的言論『出格』了,小平同志發火了」。
彭真委員長告訴耿飈,香港報紙刊登那條「消息」之後,小平同志很快就得知了那條消息的全部內容。
小平同志當時很生氣,有一位主管香港事務的領導插話說:「說這個話的還有黃華副委員長」。
鄧小平勃然大怒道:「胡說八道,他們有什麼權利說這個話,豈有此理!」
隨後,在接見參加兩會的港澳代表和委員時,小平同志突然對拍完照準備離開的媒體記者說:「你們等一等,我還有話要講」。
小平同志說:「你們回去給我辟個謠,所謂的『將來不在香港駐軍』不是中央的意見。」
小平同志一字一頓地說:「既然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沒有駐軍這個權力,還叫什麼中國的領土!」
彭真委員長最後對耿飈說:「你要嚴肅對待這件事情,這幾天就不要安排其他工作了。」
周南
英方借題發揮,周南寸步不讓。
第二天一早,香港的各大媒體刊登了小平同志的「闢謠」講話,各大報紙給這條消息加了一個特別顯眼的標題-鄧小平宣布在香港駐軍。
看到這樣的消息,周南一直懸着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沒想到,周南剛到辦公室,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伊文思請求緊急約見,說是「奉英國政府之命」,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周南面談。
周南猜想,伊文思急着要跟自己面談,應該是跟香港媒體報道的這個事情有關係。
果然,伊文思要談的就是這個事情。
周南後來在回憶錄里寫道,「伊文思當時很緊張,說話都不那麼利落。」
伊文思說:「聽說鄧小平先生昨天在人民大會堂發火了,我方對此很關注。」
伊文思試探着對周南說:「我們擔心這個問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還有可能導致不良的後果,希望中方再次慎重考慮在香港駐軍的問題。」
周南說:「這個問題不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嗎?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就必須要在香港駐軍,這就是我們最後的態度。」
伊文思尷尬地說:「我這也是奉命行事,國內要求我來表示我們的態度,希望你能夠理解。」
周南說:「你可以這樣回復他們,中國對駐軍問題的立場是不會改變的,這件事情沒有談判的餘地。」
回到大使館之後,伊文思把周南的話原原本本傳回了英國,從此以後,英國政府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情。
事實上,對駐軍這個問題,小平同志的態度始終都十分堅決。
小平同志說過兩句比較有名的話,這兩句話分別是:
「駐軍這個事情必須要堅持,絕對不能讓步」;
「在香港駐軍還有一個作用,可以防止動亂。那些想搞動亂的人,知道香港有中國軍隊,他就要有所考慮了。即使發生了動亂,也能及時解決。」
黃華
黃華副委員長「無辜躺槍」,小平同志:我冤枉他了。
在這次事件中,黃華副委員長屬於「無辜躺槍」、被冤枉的人。
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發火」的時候,黃華副委員長的秘書當時正好在現場。
事後,秘書立即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黃華副委員長。
當天晚上,黃華副委員長給小平同志的秘書王瑞林同志打去電話,請他轉報小平同志,「我以黨性擔保,我絕對沒有說過類似的話」。
黃華副委員長說:「1982年9月24日,我陪同小平同志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親眼見證了小平同志與撒切爾夫人寸步不讓、針鋒相對的談話場面」。
小平同志會見撒切爾夫人
黃華副委員長說:「我當時還是外交部長,我非常清楚小平同志對香港問題的態度,在駐軍這種大事上,我怎麼可能作出那樣的表態呢?」
好在小平同志很快就知道了實情,第二天,小平同志在接見香港船王包玉剛先生時說:「在『香港回歸後不駐軍』這件事情上,黃華同志是無辜的,是我錯怪黃華同志了」。
接見結束之後,包玉剛先生就向黃華副委員長轉告了小平同志的原話。
再來說說無心惹禍卻「禍從口出」的耿飈副委員長。
事發之後,耿飈副委員長仔細回憶了當天的情形,隨後寫下了一份態度誠懇的檢查書。
他在檢查書里誠懇地表明了自己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小平同志對我的批評是正確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小平同志在幾天後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大家以後不必再提。」
結語
1992年10月,劉華清上將向小平同志遞交了一份「解放軍接防香港方案」。
看完這個方案,小平同志顯然不太滿意,在這份方案的最後一頁上,小平同志寫上了兩個大大的字:軟了。
什麼意思?
小平同志覺得,解放軍不應該只考慮「和平接收香港」一個方式,還要準備「武力接收香港」的方式;
香港必須在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不管出現什麼情況(比如英方借故拖延時間,或者拒絕配合),解放軍必須準時開進香港,而且要分秒不差。
可以這麼說,在香港回歸這件事情上,小平同志保持了他「舉重若輕」、「抓大放小」的行事特點。
什麼是大事?與國家主權有關和國家安全有關的事情都是大事。
在這一類事情上,小平同志看得清清楚楚,說得斬釘截鐵,不帶半點含糊!
解放軍駐港部隊進駐香港
小平同志晚年跟黃華說過自己的兩個願望,一是想去西藏看一看,他說:「哪怕是僅僅到拉薩機場,用腳踏一下西藏的土地即返航。」
小平同志說:「醫生和中央堅決不讓我去,說對我是很危險的,我只好認命。」
小平同志還說:「我還想去的一個地方就是香港,我個人生活中也就這兩個願望。」
黃華說:「第二個願望總沒有問題吧。」
小平同志說:「誰曉得呢。」
解放軍駐港部隊進行升旗儀式
遺憾的是,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不幸在北京病逝,他沒能等到香港回歸的那一天,更沒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如今的香港經濟正在逐步復蘇,經歷那次動蕩之後,隨着「國安法」在香港的正式實施,香港的社會秩序也變得越來越穩定。
假以時日,香港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小平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