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2022年11月03日10:46:08 歷史 1859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323期。1927年9月的秋收起義,是我黨早期領導的三大起義之一,而且還是以毛主席為核心發動的,在歷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秋收起義隊伍達5000餘人,當然不可能由主席一個人全權負責。當年的另外4位領導人分別是誰呢?結局如何?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秋收起義走出大批開國將帥,像羅榮桓、譚政、張宗遜、陳士榘黃永勝等人都在此時追隨毛主席。不過記錄歷史要實事求是,他們後來發展很快,但秋收起義時職務還比較低,不能算主要領導人。真正的起義負責人除了毛主席外,還有4位前委會委員盧德銘、余灑度余賁民蘇先駿這4個人的情況多少有點出人意料,後來有2人犧牲,2人叛變。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首先是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盧德銘出身黃埔二期,在葉挺獨立團擔任過連長,後來晉陞為國民革命軍二方面軍警衛團長。雖然秋收起義時他只有22歲,但年輕有為軍事素質出眾,出任總指揮是當仁不讓的。遺憾的是盧德銘在秋收起義時中彈身亡,毛主席聞訊痛哭:還我總指揮!如果能堅持到革命勝利,盧德銘的早期資歷超過不少開國元帥,只可惜天妒英才。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第二位是余灑度。余灑度是起義軍第1師師長,地位顯赫。為什麼他是師長呢?因為余灑度是盧德銘黃埔二期的同學,還是起義前的二方面軍警衛團副團長,長期和盧德銘在一起。論指揮能力和過往資歷,確實也僅次於盧德銘。盧德銘不幸犧牲後,起義軍在軍事上主要由余灑度負責。但他跟盧德銘不同,為人驕傲自負且反對毛主席,認為主席的軍事素養遠不如科班畢業的自己,後來此人脫離隊伍當了國軍少將。1934年,余灑度因得罪人太多且有「歷史問題」,被國民黨方面借故槍斃。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接下來是余賁民,在秋收起義時擔任第一師副師長。余賁民比主席年長5歲,1922年就入黨了,介紹人正是毛主席。他思想進步行動力強,拉起農民起義隊伍並組成獨立團,跟盧德銘的警衛團匯合,形成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有非常大的貢獻。起義後余賁民追隨主席上了井岡山,他擅長後勤組織,深受毛主席等首長的信賴。後來余賁民出任過中共湘鄂贛省委軍事部長,在1933年的一次戰鬥中不幸中彈身亡,年僅45歲。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最後一位是蘇先駿。蘇先駿是黃埔四期畢業的,出任秋收起義第1師3團團長,是當時十分難得的軍事人才。但他的意志力不夠堅定,秋收起義後認為部隊前途黯淡無光,產生了畏敵情緒,主動離開了革命隊伍。但是蘇先駿的「避禍」舉動並不成功,第二年被敵人抓捕了。為了自保他選擇投敵,並且導致不少曾經的同志被捕、被害。彭老總在1930年指揮紅三軍團打下長沙,蘇先駿被我軍俘虜,經過公審後被判處死刑。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由此可見,上面幾位秋收起義時的主要領導人,除毛主席外結局都不太好:要麼犧牲要麼投敵,甚至沒有一人活到1935年。但這就是革命,既殘酷,又有大浪淘沙的作用。這也是一些朋友看當年秋收起義的組織架構圖時,發現有很多人都沒怎麼聽說過的原因。而真正經過艱難考驗堅持到新中國成立的名將,往往革命初期職務並不高。

除了毛主席外,秋收起義還有哪4位主要領導人?兩人犧牲兩人叛變 - 天天要聞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註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着炎炎烈日,楊少華坐着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