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2022年11月02日11:58:21 歷史 1536

熾熱的強漢(32)

主筆:閑樂生朱暉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匈戰爭再次爆發,騎都尉李陵主動請纓前去攻打匈奴,但漢武帝卻推說馬少,拒絕李陵參戰,李陵乃大誇海口要以五千步卒涉單于庭。漢武帝見李陵如此執拗,便決定讓他去送死。

李陵五千步卒進入大漠後,果然遭到了匈奴單于親自率領的八萬騎兵的圍攻,漢軍殺敵數千,但終究寡不敵眾,只得向南方山區撤退。因為匈奴輕裝騎射兵無論在裝甲防禦還是射擊準星上,都與漢軍重裝步射弩兵差距甚大,他們只能以機動取勝,但在山地中,雙方的機動性差距並不大,所以現在漢軍只要能堅持走出大漠,進入山區,那就可扭轉頹勢。而李陵一路來時已經全面摸熟了地形,所以他並沒有絕望,只要堅持堅持再堅持,他就還有機會。

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 天天要聞

數日後,漢軍終於退到山區,進入了一個山谷之中,經過連番惡戰,漢軍陣亡者雖不多,但傷兵數量驚人。這是因為西漢中晚期漢軍已普遍裝備有先進鐵甲,士卒一般着鐵札甲,軍官則一般着魚鱗甲 ,魚鱗甲由2000至3000片鐵片呈魚鱗狀密集排列穿綴而成,重量超過十六斤(西方中世紀的重騎兵鎧甲也不過二十公斤左右),十分之堅固。所以漢軍很多官兵雖然中了匈奴人的冷箭,但只是傷及皮肉而已,所謂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進醫院,現在這關頭,隨便包紮一下就算了,不參加戰鬥可不行。

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 天天要聞

李陵命令:傷最重的躺車里,勉強能行動的管控車輛,輕傷者持兵刃繼續戰鬥。不拋棄,不放棄,撐過這段山區,南邊兒就是邊塞了,故鄉在等着我們,榮耀在等着我們,兄弟們,不要懈氣,堅持就是勝利!

士卒們已經滿身創病疲憊不堪,聽到李陵的加油打氣聲,也只能沒精打採的應兩聲,敷衍敷衍罷了

李陵急壞了,此危急存亡之刻,軍隊卻士氣如此,這可如何是好!

於是,李陵在氣急敗壞之下,做了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此事自古爭議、疑點頗大,作者詳細來講。

原來,自征西域以來,關東地區民不聊生,有人鋌而走險,也就成了「關東群盜」,這些農民起義被鎮壓後,他們的女人往往被流放到邊關分配給士兵們為隨軍妻婦,李陵大軍出征前,這些血氣方剛的年輕士兵們難忍寂寞,竟偷偷把女人藏在大車裡,白天腥風血雨的打仗,夜晚溫柔旖旎的歡好(真有體力),死也要死做一個風流鬼。

所以當李陵發現兵士沒精打采變娘後,就懷疑大車裏面真藏有娘們兒,一搜,果然如此,而且不是一兩個,而是一大堆!好傢夥,李陵可氣壞了,難怪士氣這麼低,原來晚上都在搞這些明堂,身體都被掏空了,白天還怎麼打仗?於是他搜出一個,斬殺一個,也不知多少可憐女子,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 天天要聞

一時間,山谷中瀰漫了女人尖利的慘叫聲,傳震四野,士兵們面無表情的看着這一切,聽着這一切,夜色沉靜,天地無言

真好狠心的李陵,將士們苦戰沙場,生死只在朝夕,所以臨死前欲與妻子度過片刻歡愉,難道李陵這樣也不成全?就算不加成全,給她們分發些盤纏讓她們趕緊逃跑不行么?你李陵連一個傷兵都不肯拉下,可稱不拋棄不放棄,卻為何一定要殺了這些可憐的弱女子?女人的命難道就這麼不值錢么?

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 天天要聞

古有吳起殺妻求將,今有李陵殺軍中女子而振奮軍心,所以人常言,將軍們往往不知憐香惜玉,狼虎心腸,即得功名亦為人所不齒也。

但是且慢,《漢書》的這段記載里有幾大疑點,需要分析一下再做結論。

第一:據台灣李敖先生以古代文獻《萬物原始》考證,這些軍中女子恐怕並非士卒妻婦那麼簡單,她們其實是因丈夫有罪而被收孥為官奴營妓,也就是給軍隊提供性服務的妓女。《漢書》所謂「妻婦」只是隱晦之言,這種骯髒事情總不好明說的。

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 天天要聞

我認為李敖先生的這個見解還是有道理的。首先,將士們就算出征也要帶着妻子,這是不是太恩愛了一點兒?好,就算他們當真如此恩愛,那李陵當眾殺了這些女人,難道就不怕會激起兵變?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古代軍隊配有營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倒是攜家眷出征聞所未聞,這不合情理。

第二:李陵的軍隊不過五千,大家又吃住在一起,很難相信裝輜重的車裡藏有女人李陵事先竟會毫不知情。那可是大活人啊,而且又不是一兩個,這怎麼可能藏的天衣無縫一點跡象都沒有。所以依我看李陵本是默認這種行為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心照不宣罷了,不到生死時刻,他也不會拿這些女人開刀,畢竟她們給了將士們沙場下難得的溫存。

第三:從後面事情的發展來看,將士們並沒有因此而怨恨李陵,反而士氣大增戰鬥力更強,這更加說明這些女人只是供享樂的營妓而已,李陵斬殺她們,就是為了表明破釜沉舟拚死一戰的決心,反正這些弱女子逃出去不是餓凍迷途而死,就是被匈奴人抓了去當女奴,不如早死早超生,也斷了將士們的想頭與後顧之憂,然後不留餘地、心無旁騖、冷血無情的打仗(注1)。

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 天天要聞

當然,這些可憐的女人們生前漂流邊塞,衣食無着,無奈隨軍奉獻肉體,最後卻又被當成拖垮士氣的累贅隨意處死,這樣的事情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很不人道,但有時候這就是一個統帥必須要做的選擇。後面我們會發現,車裡如果沒有偷藏這些女子,而是裝滿了箭矢,李陵軍團將很有可能順利撤回塞內。足見一時的仁慈,足以導致滅頂之災。

總之李陵只能以此告訴士兵們:戰爭不是兒戲,戰爭是你死我活,是箭射完了用刀砍,刀砍斷了用手撕,手撕斷了用牙咬,牙咬壞了用頭撞,頭破血流也不罷休,死了都要拉兩個墊背的!現在可是我們五千人在對抗着匈奴整個國家的軍隊,你們明不明白!

於是,這場慘無人道的殺戮,最終讓李陵這支部隊變身成了真正的鐵血兵團,他們沒有感情,沒有理智,甚至沒有了思維,他們只剩了李陵一個瘋狂的大腦,指引他們一劍向南,殺出一條血路,生死有命,勝敗由天!

兵法曰:「激人之心,勵士之氣。發號施令,使人樂聞;興師動眾,使人樂戰;交兵接刃,使人樂死;其在以戰勸戰,以賞勸賞,以士勵士,木石無心,猶可危而動、安而靜,況於勵士乎!」李陵真是一把激勵士氣的好手,可惜手段太殘忍了,讓人從心底生出寒意,這,大概就是戰爭的本來面目吧,我們很難理解,卻必須理解,否則史書就沒辦法讀下去了。

次日清晨,匈奴追至,李陵振臂一呼,將士們疲兵再戰,以一當百,雖扶病創痛,干戈難舉,仍頑強而起,舉刃指虜,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很多士兵盔甲上插滿了箭矢,好似刺蝟一般,卻依然保持陣型,持弩狂射。匈奴萬沒想到漢軍此時還有如此戰力,狼狽奔走,一戰被斬首三千餘。

且鞮侯被李陵鐵血兵團的瘋狂反扑打懵了。怎麼回事兒,我的戰術應該沒有問題啊,漢軍怎麼越拖越強了,這沒道理啊!想不通,實在想不通。

此役後,匈奴稍卻,漢軍復振,李陵又率部沿着龍城舊道折向東南方撤退,之所以不就近往正南方向撤,是因為李陵知道沿着龍勒水往東南方走有片大湖,可以躲進蘆葦叢中擺脫匈奴騎兵的追蹤。

五日後,漢軍順利來到大澤,但見白白的野蘆花開在湖邊,風吹向它們,吹起它們微白的花朵在天空里飛,飛的自由自在如夢似幻。李陵長長舒了口氣,帶領疲憊的將士們遁入了茫茫蘆葦之中。

李陵以為自己暫時安全了,湖邊無邊無際齊腰高的蘆葦荒草,也是漢軍步卒隱藏自己行蹤的最好掩護。

但是李陵錯了,匈奴人比他想像的還要狡猾多智,他們根本不進大澤,而是繞到上風處放起火來,時值正午,天乾物燥,朔風飛揚,捲起蒸天熾焰,濃煙滾滾,朝漢軍猛撲而來。且鞮侯在澤邊狂笑不止,他彷彿已經聞到了烤肉的香味。

——你能啊,老子追了你幾百里搞不死你,搞不死你我還叫大單于嗎?

但正在這時,稀奇的事情的發生了。匈奴用火攻,這不稀奇,稀奇的是李陵居然也幫忙放起火來,難道他還嫌火不夠大,燒不死自己么?

當然不是這樣,李陵絕對是個實戰派將軍,他不僅熟讀兵書,而且非常熟悉塞外的地形與氣候。他放火,是迎着匈奴的火燒,把身邊的草燒光,燒出一條斷裂帶來,這樣匈奴的火自然也就燒不過來了。所以漢軍拍拍手,打個唿哨,唱着歌兒,從容消失了在茫茫蘆葦叢中。

五千漢軍力抗八萬胡騎,卻可憐了那些無辜的隨軍女子 - 天天要聞

然而李陵與單于的鬥法並沒有就此宣告結束,大單于畢竟是大單于,這裡的地形他不會比李陵知道的少。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即親率一支輕騎部隊,快馬加鞭,繞到大澤南面的一座山上,埋伏起來,等李陵前來送死。同時為了防止李陵往東退往受降城,單于在大澤東面也安排了一支部隊。如果李陵沒有往南而是往東,這支部隊就負責拖住李陵,直到各路騎兵聚集過來將其圍殲。

沒辦法,馬就是比人跑得快,這場鬥法單于一開始就佔盡優勢,李陵必須鬥智斗勇,極盡一切可能扭轉戰術劣勢,就差那麼一點點,只差那麼一點點,他就成功了。可惜,他最終還差那麼一點運氣,所以最終功虧一簣。

所以我說,這真是被命運詛咒了的一家子,從李信李廣,從李蔡到李敢,再到李陵,一個比一個倒霉,青出於藍而衰於藍,這還有啥好說的呢

注1:無獨有偶,在歐洲中世紀,也有類似的記述:1342年,德意志僱傭兵隊長沃斯林格的軍隊有3500人,其中隨營婦女就不少於1000人。還有「1570年,法國統帥斯特拉齊準備率軍直趨意大利,但軍隊中來了許多風塵女子,導致大軍行進費力。這位統帥擺脫這困境的手段特別殘忍。據布朗當記述,他把這些可憐的妓女們溺死了至少有八百人。」((德)愛德華·傅克斯《歐洲風化史 文藝復興時代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2025年7月,南京夫子廟景區。昂揚的小號聲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大學生們手拉手,由四面八方匯聚到「天下文樞」牌坊下,唱響《畢業歌》。這是一首來自91年前的青春吶喊。《畢業歌》,創作於1934年,是電影《桃李劫》的主題曲,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1934年 《畢業歌》黑膠唱片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同學們,大家起來...
傅國涌凌晨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 - 天天要聞

傅國涌凌晨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

據澎湃新聞消息,知名教育學者、歷史學者、作家傅國涌先生,於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傅國涌1967年生於浙江樂清,主要關注中國近代史,特別是百年言論史和知識分子問題等。傅國涌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傳》《百年尋夢》《葉公超傳》《追尋失去的傳統》《發現廿八都》等。來源:傅國涌微博賬號本文...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請,要不要出席九三閱兵?韓國還在看美國臉色? - 天天要聞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請,要不要出席九三閱兵?韓國還在看美國臉色?

7月2日,韓聯社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政府近期通過外交渠道向韓國政府詢問李在明總統能否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對此,中方是否能夠確認相關信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方將隆重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覆無常的劉牢之,卻漏掉了影帝劉裕 - 天天要聞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覆無常的劉牢之,卻漏掉了影帝劉裕

公元402年,桓玄率軍逼近建康,成功清除司馬元顯、司馬尚之及其一眾黨羽後,自任都督中外軍事、丞相、錄尚書事、領揚、荊、江、徐四州刺史,掌控了東晉的最高權力。為了掃清隱患,他決定過河拆橋,除掉反覆無常的北府軍統帥劉牢之。於是任命劉牢之為會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