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2025年07月07日10:42:04 歷史 1036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一級演員、中國煤礦文工團何愷鵬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一級演員、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王儷樺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譯製片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張筠英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7月7日是「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88年前,「七七事變」在北京西南宛平城外的盧溝橋爆發,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圖為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一級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沙景昌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配音演員任亞明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一級演員、原總政話劇團劉紀宏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一級演員、中國煤礦文工團瞿弦和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配音演員、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曲敬國配音

  掃碼收聽

壯氣遙托魚雁 丹心永護河山(人民家書) - 天天要聞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200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已經接待各界觀眾超過600萬人次。與陳列館相距不足百米,就是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的抗聯中學。這座以「抗聯」命名的中學,每年都要進行抗聯精神的教育並組織學生到陳列館進行現場教學。今年清明節前,抗聯中學師生來到陳列館,向抗聯英烈敬獻花籃,緬懷抗戰往事。圖為抗聯中學學生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聽講解員講述八女投江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李 鋼攝

  帶着中國人真實樸素的情感,「人民家書」專欄今起和大家見面了。家書,是流淌在血脈里的溫情絮語,是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它承載着遊子的思念、父母的叮嚀、夫妻的牽掛。然而,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烽火歲月里,一封封家書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它們更是映照民族精神、凝聚家國情懷的珍貴鏡鑒。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本報推出「人民家書」之「抗戰家書」,通過8封寫於抗戰期間的家書,再現那段難忘的民族抗爭史,記錄烽火時代的血與淚,以個人與家庭、戰友間的心靈視角,展現中華民族不屈的自強精神以及中華兒女拳拳報國之心。

  關於抗戰家書的更多詳情,敬請關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文化版的相關報道。

  ——編 者

  左權:以進步來安慰自己

志蘭: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帶給你十幾個字。

  喬遷同志那批過路的人,在幾天前已安全通過敵之封鎖線了,很快可以到達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拉「春季攻勢」作戰已爆發,這將影響日寇行動及我國國內局勢,國內局勢將如何變遷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擔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學後望能好好地恢復身體,有暇時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極需人照顧的。

  此間一切如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則簡直不能維持。我也種了四五十棵洋姜,還有二十棵西紅柿,長得還不壞。今年沒有種花,也很少打球。每日除照常工作外,休息時玩玩撲克與鬥牛。志林很愛玩牌,晚飯後經常找我去打撲克,他的身體很好,工作也不壞。

  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經常去看她?來信時希多報道太北的一切。在閒遊與獨坐中,有時總彷彿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着、談着,特別是北北非常調皮,一時在地下,一時爬着媽媽懷裡,又由媽媽懷裡轉到爸爸懷裡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

  重複說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給你受累,不再多妨礙你的學習及妨礙必要時之行動為原則。

  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願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後衷情。

  不多談了,祝你好!

  叔仁

  五月廿二日晚

  左權,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員。這封家書是左權將軍壯烈殉國前三天寫給愛妻劉志蘭的最後一封信。

  左權,原名左紀權,號叔仁,將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譜寫了自己輝煌的革命生涯、軍事生涯,撰寫和翻譯了大量軍事理論文章和著作,但很少談及自己。因此,他留下的十幾封家書便成為抗戰時期八路軍高級將領的家書代表作。

  1942年5月22日這封信表達出對妻子女兒的思念及渴望全家團聚的心情。此信寫完後不到三天,左權將軍就壯烈殉國了。

  (王家淼)

  白雪嬌:

  什麼也不能阻撓我投筆從戎

親愛的父母親:

  別了,現在什麼也不能阻撓我投筆從戎了。我知道父母親一向是明情達理的,對於女兒的行動,是不會有異議的。我之所以不別而行,這是女兒勇氣不夠的緣故,因為骨肉之情,總是難免的,我深恐突然提出這意思,母親一定是激動而流淚的。我雖然立志報國,為了這天生感動的弱質,或許是會被私情克服的。所以為補救這劣點,只得硬着心腸,瞞着你們,走了。我知道,母親是會因此傷心一場,但是我相信,父親是不會因而責怪女兒的,一定是引為光榮的事。

  走之前,我是難過極了,在每分鐘內,我的心起着往複數次的矛盾衝突。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所以,雖然幾次的猶疑躊躇,到底我是懷着悲傷的情緒,含着辛酸的眼淚踏上征途了。

  這次去,純為效勞祖國而去的。雖然我是社會上一個最不值得注意的蟲,雖然在救國的大事業中,我的力量簡直是夠不上「滄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匯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洋中,竭盡我一滴之微力。

  親愛的雙親,此去雖然千山萬水,危安莫卜,是不免凄愴辛酸。但是,以有用之軀,以有用之時間,消耗於安逸與無謂中,才是更令人哀惜不置的。因為生活就是鬥爭,尤其是在祖國危難的時候,正是青年人奮發效力的時機。這時候,能親眼看見祖國決死鬥爭以及新中國孕育的困難,自己能為祖國做點事,就覺得此是不曾辜負父母親的養育之恩。

  女兒是不孝的,望雙親寬懷自慰,善自珍重。臨行匆匆,僅留此作別,後會有期。

  最後,敬祝健康!

  民國廿八年五月十八日

  白雪嬌,又名白雪樵,祖籍福建安溪,1914年出生在馬來亞檳城的一個華僑家庭。1936年入讀廈門大學中文系,後回到馬來亞檳城當教師。回到檳城後,她馬上投入當地的抗日救國活動,成為檳城婦女抗日救國的骨幹。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白雪嬌決定棄筆從戎,回中國支援抗戰。臨行前,她給父母留下告別家書(本版為選登)。

  (鄭 娜)

  趙一曼:

  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趙一曼,字淑寧,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05年生於四川宜賓。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4月經黨組織批准,與校友、中共黨員陳達邦結婚。當年10月回國。1929年1月生下兒子「寧兒」。

  1932年春,趙一曼到東北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5年秋,領導抗日武裝鬥爭,威震珠河。1935年11月在戰鬥中受傷被俘。

  不久,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日寇使用各種酷刑摧殘她,但她寧死不屈,毫不動搖。敵人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最終決定把趙一曼押解到她曾戰鬥過的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市)處死。1936年8月2日,在押送途中,趙一曼感到死亡迫近,希望給她7歲的兒子寫一封遺書,就從押送的職員處借了筆和紙,前後兩次,寫了反滿抗日的遺書。

  195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趙一曼》在全國熱映。觀眾中也有趙一曼的丈夫陳達邦和兒子寧兒,可是他們並不知道趙一曼是自己的親人。直到1954年,在趙一曼家人多方尋找和她當年戰友的幫助下,才最終核實了趙一曼的身份。於是,陳達邦帶著兒子陳掖賢(寧兒)踏上了開往黑龍江的列車,在東北烈士紀念館,他們參觀了趙一曼烈士的事迹展覽。看到母親被敵人殘酷折磨,陳掖賢悲痛不已,用鋼筆把母親寫給他的第一封遺書抄在了筆記本上。如今,陳掖賢也已去世。當年他手抄的家書,傳到了他的女兒、趙一曼的孫女陳紅的手上。

  (張 丁)

  張自忠:

  只要敵來犯,兄即與弟等共同犧牲

致戰友:

  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維綱、月軒、綸山、常德、振三、子烈、純德、銘秦、德順、德俊、迪吉、紫封、九思、作禎、亮敏、斡三、芳蘭、之喆、文海、春芳諸弟。

  小兄張自忠手啟

  五·一

  張自忠(1891—1940),山東省臨清市唐園村人,著名抗日將領,革命烈士。

  張自忠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中國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五十餘國中戰死的軍隊最高將領。從抗戰一開始他就有「報國必死」的決心,每上戰場,都打得英勇悲壯,而且每次戰前都要寫下一封信,回來的時候再把信撕掉。

  1940年5月1日,棗宜會戰前夕,他留下了兩封信。其中一封寫給全體將士,句句肺腑,字字千鈞,捨己為國,感天動地。

  (段明艷)

  符克:

  跟這個偉大的時代向前走

親愛的雙親、大哥嫂和弟弟們:

  你們別掛心吧!我已於五日早上安然抵家了。回憶前日我們共聚一堂,這是何等難得的機會和共敘天倫的樂趣。如今,我孤零零一個人,遠離了你們,回到祖國來,踏上艱險的程途中去,未免使你們難捨與挂念的。只是我也是一樣的。不過,我為了自己的前途謀出路,我不得不放下一時的感傷,所以,說來我的心腸總是比你們粗一點的,硬一點的。幸得你們了解我的歸意與決心,故能在那經濟拮据與多事的環境中供給川資我回來,這是值得我特別感謝的!

  我此行,雖然是預備在艱險的環境中度過生活的。當然是使得你們擔心的。不過,我是大了的人,同時也是受過相當教育的人,無論如何,我總會設法顧全生命的安全。你們時常說危險,不肯我歸來,你們的意想是對的。不過,你們要明白,我們是一個平常的人,倘不敢冒險前進,尋求出路,是不會有光明之日的。我感覺到像我這樣的人,能夠跟這個偉大的時代向前走,雖不敢說將來一定有出路有辦法。但,對於自己的訓練是有很大裨益的,我認清了這點,所以我透視生死的問題並不是首要的,也可以說是生命必經的過程的平常的一回事。你們以後不必掛心我了。我只希望你們安心地去作你們的事業與工作,以謀發展你們各自的前途。這樣,我相信着我們的家庭終有光明的一日!

  我現暫住香江,靜待消息。數日後決上省城去。以後的去向,目前尚難決定。最好當然是希望到「內地」去,設如不可能,或許在省城參加救亡工作也不定。以後你們寄信來我,地址請寫:廣州拱日西路129號梁剛先生轉便妥!

  秀兄、張兄、瑜弟、錦侄、有姐……諸位送我川資與吃品,甚感謝!

  恕我沒有空來分別來寫吧!完了。

  此請

  健康!

  客謹上

  一·七

  這封家書寫於1940年。作者符克1915年出生於海南文昌。1933年僑居越南任小學教員。1938年初赴延安陝北公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日軍入侵海南島,符克率領40餘名旅越瓊僑進步青年偷渡回瓊參加抗戰。1940年8月犧牲,年僅25歲。

  五弟符家寰將哥哥的家書和他留下的遺物小心地珍藏至1993年,才從胡志明市轉道香港,親手寄給符克的女兒符曼芳保存。

  (時曉明)

  陳嘉庚:

  恨現無百萬資產,否則全數購買救國公債

村牧先生大鑒:

  前寄來大函列第九號,已收到矣。金門失陷,廈集已成為最前線,此後廈大集美兩校,將損失至如何程度,殊難逆料。然欲求最後之勝利,實現中華民族之自由平等,唯有全國人民抱定犧牲到底之決心以赴之,現在全面抗戰業已展開,國人犧牲生命財產於敵人炸彈炮火之下者,已不知凡幾,集廈二校縱慘遭損失,余亦不遑計及矣。

  自抗戰開始以來,余因受僑胞之推舉,及居留政府之指定,不得不稍盡國民之天職,出而主持勸募救國捐,然若僅空口勸募,自不捐輸,雖人能我諒,我亦有愧於心,故先自長期認捐,每月二千元,以為僑胞倡,並為鼓勵僑胞起見,先交一年計二萬四千元。茲又開始勸募救國公債,我政府甚望僑胞能踴躍認購,余又不得不同樣有相當之表示,以為倡率,故亦認購十萬元。即此區區之款,尚須告貸半數,始能足額。值茲國族生命,已屆最後關頭,余惟恨現無百萬資產,否則亦必以全數購買救國公債,絕不猶豫也。

  國難日亟,希激勵員生,抱定犧牲苦幹之精神,努力抗敵救國之工作,是所至望。

  陳嘉庚

  11月1日

  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身在新加坡的陳嘉庚心系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兩校師生安危,以國為家,給時任集美學校校董、統管集美各校的陳村牧先生寫了一封特殊的「家書」,以自己帶頭認捐救國捐和救國公債的例證,鼓勵師生以犧牲苦幹精神抗日救國。

  抗日戰爭爆發,陳嘉庚作為「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帶頭捐款捐物購買公債,僑界積極響應,在3年多的時間內便籌得約合4億餘元國幣,極大地支持和鼓舞了國內抗日力量。1939年,陳嘉庚代為招募3200餘位華僑機工,到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急需物資。南僑機工搶運的軍需物資累計45.2萬噸,1000餘人獻出了生命。

  陳嘉庚先生的這封「家書」彰顯了其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和赤誠濃烈的愛國情懷。

  (鄭 娜)

  王雨亭:

  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真兒:

  這是個大時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前線,我當然要助成你的志願,決不能因為「舐犢之愛」而掩沒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別矣,真兒!但願你虛心學習,勿忘我平時所教訓你的「有恆七分,達觀三分」,鍛煉你的體魄,充實你的學問,造就一個強健而又智慧的現代青年,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中華民國廿八年六月四日寫於香港旅次 王雨亭

  王雨亭(1892—1967),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馬來西亞謀生。1932年王雨亭和著名僑領庄希泉一起在菲律賓創辦《前驅日報》,由他擔任總編輯。收信人王唯真,生於1923年3月,1933年11月隨父親到菲律賓讀書,幼年即深受父親影響,積極投入各項抗日活動中。

  「七七事變」爆發後,王雨亭先後介紹上百名華僑青年到延安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當時王唯真還不滿14歲,一再懇求父親允許他同行。

  1938年10月,王雨亭陪同兒子踏上了北去的客輪。當他們來到香港時,廣州已經淪陷,直到1939年6月王唯真才踏上去延安的路途。父子終於要分別了,王雨亭看到成長起來的兒子心中充滿了自豪,提起筆在兒子的紀念冊上寫下了這段話。這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1949年北平解放,王雨亭陪同陳嘉庚從香港來北平,父子重逢。新中國成立後,王唯真一直在新華社工作。

  (段曉微)

  謝晉元:

  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

萍舟吾兄:

  九日示悉,昨日上函諒達。滬戰兩月,敵軍死亡依情報所載,其數達五萬以上。現在滬作戰敵軍海陸空軍總數在廿萬以上,現尚源源增援中,以現勢觀察,滬戰縱有些微變化,決無礙整個計劃,希釋念可也。

  弟十年來飽嘗憂患,一般社會人情世故,影響於個人人生觀,認識極為清楚。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望勿以弟個人之安危為念。

  維誠在目前環境下,絕對不能來漢。如蕉嶺有危險,漢口則不可以言語計矣。抗戰絕非短期可了,漢口商業中心,更非可久居之地。倘維誠屬個人行動,自較便當,以今日而論,幼民姊弟絕不能片刻無人照料也。望速將弟意轉知維誠,不論如何,絕不能輕易離開家中,切盼。

  黃渡情形如何,此間何無所知,當加註意。款項只要可以寄去,必盡各種方法,遵命匯去,勿念。

  岳母抵漢後,想因店鋪放棄,而內心不安。吾兄經濟情形若何?倘有困難,希函知以便設法接濟也。弟衣物此間購買方便,望勿麻煩可也。

  敬祝

  冬祺!

  岳母大人以次敬叩安好!

  中民弟

  十月十八日

  謝晉元(1905—1941),字中民,廣東蕉嶺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八一三」淞滬會戰中,他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指揮者。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收藏到謝晉元的一封家書。收信人張萍舟,是謝晉元的連襟。家書寫於1937年10月18日,淞滬抗戰已進行了兩個多月,大場防線面臨失守,此時距10月26日謝晉元率部堅守四行倉庫只有短短8天。

  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部隊後撤。戰鬥很快打響,謝晉元寫下遺書:「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餘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

  謝晉元率孤軍浴血奮戰了四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創。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後部隊退入公共租界。部隊退入租界後,謝晉元多次拒絕了日軍的威脅利誘。1941年4月,他被日偽收買的叛兵刺殺,時年36歲。這一英勇奮戰的事迹為人傳頌,被稱為「八百壯士」(實際人數為400餘人)。

  (胡大勇)

  策劃統籌:李 舫

  責任編輯:熊 建 智春麗 鄭 娜

  趙曉霞 王美華 徐嘉偉

  刊頭設計:劉 嶢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800餘米地道承載抗日紅色記憶!人民第一堡壘煥新 - 天天要聞

800餘米地道承載抗日紅色記憶!人民第一堡壘煥新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戰》,喚起多少人對抗戰歲月的回憶。位於順義區龍灣屯鎮的焦莊戶村,幾十年來一直保留着地道戰的痕迹。
天庭權力架構全解析:玉皇大帝如何統御三界? - 天天要聞

天庭權力架構全解析:玉皇大帝如何統御三界?

在中國傳統神話體系中,玉皇大帝統領的天庭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神界政府",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這個神秘而威嚴的天庭管理體系,揭開神話中"天界公務員系統"的神秘面紗。
印度拒簽上合聲明後,中方轉頭成立新組織?莫迪後悔來不及了 - 天天要聞

印度拒簽上合聲明後,中方轉頭成立新組織?莫迪後悔來不及了

路透社記者: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稱,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未就聯合聲明達成一致,因為印度希望該聲明反映其對恐怖主義的關切,但「某個國家不能接受」。中方對此有何回應?印度指的是哪個國家?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主管部門已經發佈了有關消息,你可以參閱。
站上世界舞台,中國U17女足全力衝擊新歷史 - 天天要聞

站上世界舞台,中國U17女足全力衝擊新歷史

本文字數|1565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20年前以球員身份參加男足世青賽,如今以主帥身份迎接女足世少賽。王洪亮與U17女足心向未來,年輕的戰場已經硝煙瀰漫。20年前的夏天,中國足球曾給中國球迷留下了一段美好到虛幻的回憶。荷蘭世青賽之夏,由克勞琛挂帥的中國U20國家隊先後擊敗了土耳其、烏克蘭和巴拿馬,以3戰全勝、轟入...
傅國涌突發心梗去世,終年59歲!一生育人無數,全國各地學子慕名來上他的課…… - 天天要聞

傅國涌突發心梗去世,終年59歲!一生育人無數,全國各地學子慕名來上他的課……

太突然了!知名教育學者、歷史學者、作家傅國涌,於2025年7月7日凌晨在杭州打鐵關家中,因突發心梗去世,年僅59歲。傅國涌兒子傅陽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他透露,當時半夜他就在家中,陪在傅國涌老師身邊,心梗發生非常突然。家中一時難以接受這個消息,傅陽在電話那頭哽咽:「我媽媽最難接受,她現在已經被送進醫院急救....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2025年7月,南京夫子廟景區。昂揚的小號聲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大學生們手拉手,由四面八方匯聚到「天下文樞」牌坊下,唱響《畢業歌》。這是一首來自91年前的青春吶喊。《畢業歌》,創作於1934年,是電影《桃李劫》的主題曲,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1934年 《畢業歌》黑膠唱片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同學們,大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