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戰爭改變命運的女性~如夜鶯般的我們迄今猶存

2022年10月18日23:25:23 歷史 1681

1995年,一位風燭殘年的老母親,想像自己逝去時將與每一個曾經愛過,卻被自己遺忘的人相會,蕞終得到安寧,而她將過去的歲月裝箱打包,唯有一件掛懷的事,是想帶走的東西,儘管她認為遺忘是多麼的重要。


而一張暫時身份證,以及照片上那年輕的女子:朱麗葉.吉威斯,引起了兒子的好奇心,這位來時不多的老母親,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的一生。那些個努力想遺忘的戰爭,以及曾經遺落過的人,穿越時間與空間,透過封塵的記憶,拂去厚厚的灰塵,前塵往事的黑暗歲月,慢慢地清晰起來。

被戰爭改變命運的女性~如夜鶯般的我們迄今猶存 - 天天要聞

時光倒轉,那如人間煉獄般的二戰場景,便於這樣的形式展開。


克莉絲汀.漢娜享譽世界之作《夜鶯》,講述的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姐妹,在面對戰爭時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和生存方式。

被戰爭改變命運的女性~如夜鶯般的我們迄今猶存 - 天天要聞

薇安和伊莎貝爾是一對姐妹,因過早喪母,加上父親的遺棄,薇安在安托萬的愛情中尋求到了安身之所,性格懦弱隱忍,看似膽小不夠堅強。而妹妹伊薩貝爾則是個不懂害怕的人,性格叛逆,勇敢,無所畏懼,她特別想擺脫寄宿學校的約束獲得父親的愛,同時她憎恨德國納 粹,總想衝鋒陷陣去戰鬥。


同樣的家庭,這對姐妹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在殘酷的戰爭中,她們用不同的方式,救助了無數人的生命。尤其是妹妹伊莎貝利和她的一幫朋友策劃執行的『夜鶯計劃,解救了117位飛行員的性命。 而戰爭,讓薇安妮變得勇敢堅強, 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拯救19位猶太人兒童。

當戰爭來臨,對於女人而言,她們遭受的痛苦甚至比男子更加殘酷,更加令人敬佩。戰爭暴露了醜陋和殘酷的行為,使無數女人成為受害者。

被戰爭改變命運的女性~如夜鶯般的我們迄今猶存 - 天天要聞

戰爭結束時,情非得已捲入戰爭的女人,沒有人為她們樹碑立傳。戰爭結束之後,生活還得繼續,她們重新拾起支離破碎的生活,擦乾眼淚,撫平自己的傷痛,重建家園。只不過「男人講述事實,女人繼續過日子」。

這是一本文筆優美,情感真摯,樸實動人的作品,作者用高超的技巧捕捉出了二戰時期被戰爭改變命運的女性,以及由此喚起人們對生命,愛情以及戰爭殘酷的審視,也通過令人心碎的細節,展現了女性的達觀與堅忍。


摘抄書中的一些金句,我想,這樣的故事令人難以忘懷:


生命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


萬物始於愛,也因愛而告終。


要緊的不是我失去了什麼,而是心裏的往事。傷痛總會癒合。愛持久不衰。我們迄今猶存。

被戰爭改變命運的女性~如夜鶯般的我們迄今猶存 - 天天要聞

#二戰##戰爭中的女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