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2025年07月01日16:12:09 歷史 1711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文|避寒

編輯|避寒

《——【·前言·】——》

他剛踏上珠海的國土,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帶進了海關的「接待室」,他以為自己要出事了,沒想到,聽到一句話,眼眶瞬間濕了。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從對峙到融冰的歷史轉折

1949年5月,台灣省政府宣布戒嚴,理由是防範「匪諜滲透」,但實質是管控全島政治生活。從這一天起,普通百姓的親情通信、自由遷徙,都被一道封鎖線切斷。

姜思章生活在浙江舟山,家境普通,排行老三,1950年5月15日,還差四個月滿14歲的他,走在放學路上被幾個陌生人攔住。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穿的是軍服,帶槍,不由分說把他推上卡車,有人喊:「這是抓壯丁!」沒人敢攔,車開走的方向是碼頭,船尾的旗幟是青天白日。

上船前,他在小本子上寫了封信,託人交給父親,這是他離開大陸前,最後一次與家人聯繫。

到了台灣,他被編入軍隊,在台中受訓,後來調防高雄,沒人問他願不願意,也沒有選擇。

從浙江被抓走的青少年很多,後來成了一支特殊部隊,被稱為「浙江兵」,對台灣當局來說,這是可以信任的「外省人」,但對這些被迫離鄉的人來說,一切都變了。

從1950年代起,兩岸軍事對峙不斷升級,金門炮戰、沿海封鎖、海上攔截,讓「回家」成了一個危險詞彙。任何向大陸寄信、通話、表達親情的行為,都有被視為「通匪」的風險。

姜思章不敢寫信,哪怕心裏千迴百轉,他曾試着用「唐光華信箱」試投過一次,那是台灣紅十字會設的信件轉交通道,但從未收到回應。

他問過營里的傳教士,對方沉默了好幾秒,說:「不建議你嘗試。」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1978年12月26日,一條消息改變了一切,人民日報》頭版登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告台灣同胞書》,次日對外發佈。

這不是一紙空文,這是第一次,中央明確提出和平統一、尊重台灣現狀、實現兩岸通郵通航通商。

姜思章在軍中已經轉業,改做運輸生意,他反覆讀着報紙複印件,捧着放大鏡,一字一句看,他知道,信可以寫了。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三十年音訊斷絕的煎熬

1978年,姜思章52歲,在台灣落地生根,成家立業,但內心有一部分一直空着,舟山那天上船開始,他再也沒見過父母。

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一位舊同學的香港親戚聯繫上了,他請對方幫忙,把寫好的家信從香港轉寄回浙江。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他在信里寫了自己的近況,想知道父母是否還在,弟妹如今何處,他不敢寫真名,用了「江詩長」這個化名。

等了半個月,回信來了,但不是真信,是影印件,信紙上多了幾個章,紅色的。台灣方面對大陸來信嚴格篩查,所有郵件都需影印、歸檔,原件不能交還本人。

姜思章讀着字跡,認出來是二弟寫的,信中說,父母都還健在,母親身體虛弱,每年清明都在海邊燒紙,希望兒子能平安。

姜思章跪在床前,燒香磕頭,他說:「阿爸阿媽還在,我不能再等。」

從這一刻起,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回去。

信件往返困難,他想到了一個人,一個他在台北舞廳認識的女子,這名女子的親戚在澳門做生意,可以協助中轉信件,也有辦法接洽辦理赴港手續。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他托這名女子再度發信,信里說:「請允許我回來看看你們一次,不為別的,就為當面說聲『我沒死』。」

一年後,弟弟回信表示:歡迎回來,家裡人都等你。

這封信,姜思章看了不下五十遍,他不敢向台灣當局申請返鄉,只能走「探親赴港」的灰色路線。

為了辦這件事,他拜託了香港陳女士,認作「舅媽」,由「親屬接人」的名義獲得赴港批文,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失敗。

1982年8月11日,他登上開往香港的班機,途中不斷擦拭眼鏡片,怕下機時看不清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他背着一個黑色帆布包,裏面是壓了幾十年的一張照片,一塊舊手錶,一封被翻得起毛邊的家信。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從香港到澳門,再乘巴士前往廣州,行程繞遠,卻是唯一可行的路徑。

目的地,是珠海拱北口岸

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順利踏入這塊土地。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1982年的冒險探親之旅

1982年8月12日早晨,姜思章從澳門出發,乘坐巴士穿過拱北口岸,他沒攜帶行李,只提着一個布袋。

袋裡是父親寫給他的信、台北洗好的照片和一件輕薄外套,他特地沒穿西裝,穿的是短袖襯衫、解放鞋,顯得樸素,他怕太顯眼,也怕太冷漠。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一進拱北,立刻被工作人員攔住,不是盤問,而是「請跟我來」,他一愣,握緊口袋。他不知道,剛下車就被帶進「台胞接待室」,意味着什麼。

屋裡沒其他人,只有兩位海關人員,一個四十多歲,戴眼鏡,另一個年輕些,正在翻他的旅行證和香港轉簽文件。

他開口自報來意,對方沒回應,只是請他坐下,五分鐘後,另一名幹部進來,遞來熱茶,他更緊張了,額頭冒汗。

他試圖解釋自己不是間諜,也不是記者,只是個想回老家看看的人,他以為,要留下來了。

這時,那位戴眼鏡的幹部開口了,說:「回去台灣之後,把旅行證撕掉,這樣就不會留下痕迹了。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姜思章沒反應過來,幾秒鐘後,他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這不是警告,而是體諒,不是設陷阱,而是保護。

他眼眶濕了,點頭說:「謝謝。」

拱北的流程很快,沒有刁難,沒有訊問,臨出關前,工作人員還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寧波外事辦聯繫人」與「台胞接待處地址」。

一切都為他鋪好了,他沒想到,這片三十二年未曾踏足的土地,接住了他。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從珠海到廣州,再轉上海,最後到寧波1982年8月13日凌晨,他在寧波打通了電話,接通的是大妹,他聲音顫抖:「我是思章。」

電話那頭沉默幾秒,緊接着就是爆發的哭聲,那一夜,電話亭外圍滿了人,沒人勸,沒人催,他們知道,這是一個人要回家的路。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珠海拱北海關的溫暖話語

沈家門港的輪渡靠岸時,天還沒亮,霧很重,遠處的海面像被刷白了,岸邊站着五六個人,個個手裡拿着寫着「江」的小牌子。

姜思章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出母親,她頭髮全白,拄着拐,眼睛發紅,卻站得筆直。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船還沒停穩,他已經翻身跳下甲板,碼頭工人嚇了一跳,他顧不得,他穿着那雙解放鞋直接跳在水泥地上,衝過去跪下,喊了一聲:「阿媽,我回來了。」

母親扶着他,嘴裏只念着:「活着就好,活着回來就好。」

旁邊是二弟、大妹,三人圍住他,一個勁兒抱着,他們哭出聲來,幾十年壓在心頭的話都說不出來。

很多圍觀的群眾跟着落淚,那天港口沒有廣播,只有人聲,沒有嘈雜,只有一句句家常話。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三天之後,他又去了岱山,見到父親,那天是陰天,島上的雨很密,姜思章走得慢,父親坐在藤椅上等他。

兩人對視十幾秒,誰也沒說話,父親拿出一張他小時候的照片,說:「我一直帶着這個。」

姜思章沒接,眼淚一滴一滴掉下來,三十二年沒見,照片成了唯一的聯繫。

這趟回鄉之旅本該只是私人之事,但他回到台灣後,並沒有沉默,他開始四處演講、寫文章、投書報刊。講自己返鄉的經歷,也講更多「外省人」失聯、返鄉無門的故事。

82年一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被大陸海關帶走,一句話令他感動萬分 - 天天要聞

1987年4月15日,他作為發起人之一,組織成立了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宣傳口號很簡單:讓母親見兒子,讓墳前少些遺憾。

同年10月15日,台灣正式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11月2日政策生效。三十八年的阻隔,就這樣被一條小船、一封信、一句提醒,慢慢鬆動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着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着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着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