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北平解放後,中共中央將工作戰略重心轉移到了這座千年古城。
隨着國民黨政府敗退中國台灣地區,新中國的開國大計也被提上日程。
黨中央邀請社會各界人士齊聚北平,共商定國之事。梅蘭芳先生作為戲曲行業的領頭羊、堅定的愛國主義者,自然也受到了邀請。
在京期間,毛主席身邊的衛士曾對梅蘭芳先生的性別進行過熱烈爭論,甚至一度驚到了毛主席。
那麼,毛主席對衛士們的討論作何反應?
作為戲曲資深愛好者,主席與京劇、與梅蘭芳之間又有着怎樣的緣分?
黨中央「進京趕考」
1949年1月31日,隨着傅作義將軍帶領北平守軍投誠,北平城得到和平解放。
遠在延安西柏坡的黨中央得知消息後,順應時勢發展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討論接下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問題。
最終,中共中央做出了戰略性轉移的決定,黨中央中樞轉移至北平,工作重心也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另一方面,接到黨中央決議命令後的葉劍英同志,立刻啟程前往北平,負責城市的接管和整治工作。
在葉劍英的指揮下,之前滿目瘡痍、殘破不堪的北平城,僅僅幾個月時間便恢復了以往的繁華。
當中共中央到來時,北平城生產正常、物價穩定、一片生機盎然,千年古都再次煥發新生。
在告別西柏坡前往北平之前,毛主席再三借用李自成的故事告誡全黨:「李自成當年就是居功自傲才走向失敗,我們不要學李自成!」
彼時全國即將解放,現在工作重心又轉移到了城市,毛主席很擔心黨內會滋生貪圖享樂、驕傲自大的情緒,因此反覆勸告眾人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黨中央上下在毛主席的囑咐下,切實保持了艱苦奮鬥、謙虛謹慎的良好作風,從眾人進入北平城時的入城儀式就能看出。
北平市委的同志考慮到現在時局大好,歡迎儀式可以適當搞得聲勢浩大一些,以便向北平、向全國宣傳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成果。
市委初步計劃:毛澤東主席進城時,組織市民和社會各界人士夾道歡迎。
但這一計劃遭到了主席的反對:「還是簡單一些,場面不要過大,不用動員這麼多群眾,以後取得全國勝利後再慶祝也不遲。」
於是,最後的入城儀式改在西苑機場舉行,形式以檢閱部隊為主。
當時的場面雖然不大,但各界代表和不少市民均自發前來。
毛主席閱兵結束後,與各黨派領袖、各界代表進行了友好會晤。
不久後,國民黨徹底敗退中國台灣,新中國建國計劃也提上了日程,中共中央作出指示,邀請全國社會各界代表齊聚北平,商討家國大事。
梅蘭芳先生作為中國戲曲界的執牛耳者、共產黨的堅定擁護者、周總理的好朋友,也在受邀之列。
梅蘭芳蓄鬚明志
梅蘭芳雖然是一名文藝工作者,在舞台上也多以飾演柔弱女子的形象現身,但在骨子裡他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是不畏日本強權和壓迫,勇於與其鬥爭的錚錚硬漢。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在東北地區建立偽滿洲國,日本人為宣傳傀儡政權,準備邀請梅蘭芳等文藝界人士前往長春演出。
不少人畏懼日本方面的恐嚇,答應了演出要求。
可梅蘭芳對日本人專門派遣特使送上門的請柬卻不予理睬,面對日本特使咄咄逼人的態度,梅蘭芳便以患上了喉疾為由拒絕。
但日本人顯然沒打算放過他,往後的日子裏多次派人邀請梅蘭芳出山,但梅蘭芳總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
1932年,忍無可忍的梅蘭芳從北京搬到了上海老家居住。
為鼓舞抗戰人士,梅蘭芳與友人編演了多部作品,如《抗金兵》、《生死恨》,表達了對日本侵略中國的不滿。
不久後,上海淪陷敵手。
日本人得知梅蘭芳就居住在上海,於是再次邀請他發表電台講話,讓他表示願意為日本人服務。
梅蘭芳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並開始計劃從上海撤離。
他利用外出香港演出的機會,再一次帶領全家老小出走,並留在了香港地區。
可惜時局弄人,香港也在1941年被日軍貢獻。
梅蘭芳深知日本人斷然不會放過自己,於是他決定蓄鬚明志。
梅蘭芳在舞台上飾演的多位旦角,現在留起了鬍鬚,便是向外界傳遞自己金盆洗手的信號。
孩子問梅蘭芳為何留起鬍子,他笑着回答說:「爸爸留了鬍子,日本鬼子就不能讓爸爸扮女人唱戲了。」
果然不出所料,日軍侵佔香港不久後,一位叫做和久田幸助的日本特務就找上門來,奉命請梅蘭芳去日本演出。
看到梅蘭芳臉上的鬍子,特務也沒有打道回府,他清楚這很有可能是梅蘭芳的緩兵之計,於是便對梅蘭芳死纏爛打。
梅蘭芳眼看蓄鬚也無法擺脫糾纏,只能鋌而走險裝病。
他請醫生給自己注射了傷寒針,這會讓他出現發燒、頭暈、咳嗽等癥狀。
一段時間下來,梅蘭芳整個人面容憔悴、喉嚨沙啞,瘦了一整圈,這才瞞過日本特務。
梅蘭芳拒絕了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地演出,他的鬍子也一直沒有颳去,直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他當天就剃去了鬍鬚,並在兩個月後重登舞台演出。
衛士討論梅蘭芳性別,主席指出錯誤
1949年梅蘭芳受周總理之邀回到北京後,他先後參加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
1949年7月6日,梅蘭芳受到毛主席等人的接見。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對於這位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的偉人,梅蘭芳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這位戲曲人物不簡單,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他就蓄鬚隱居,絕不為日本人唱戲。這位藝術家的民族氣節太可貴了!」
主席曾這樣評價梅蘭芳。
參加會議期間,周總理詢問梅蘭芳:「是否可以唱幾場戲?」
梅蘭芳欣然答應。
得知消息後,主席親自點了一曲最喜歡的《霸王別姬》。
後來,中央考慮到各地文藝工作者齊聚北平城,是難得一見的盛事,索性便決定讓大家都登台表演一個節目,互相之間切磋一下技藝,也算得上是一件喜事。
經過大會組織,一共有35個文藝團體將會登台獻唱,而梅蘭芳的《霸王別姬》則是壓軸出場。
不過到了演出那天,主席因為工作繁忙遲遲沒有動身。
其實,從演出前一天下午開始,主席便一直伏案處理工作,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仍然沒有休息。
主席的衛士長李銀橋同志見狀也只能幹着急,他很了解主席的脾氣,現在勸說主席休息他肯定不會聽。
就在這時,李銀橋聽聞隔壁警衛室的幾位戰士在爭論:「梅蘭芳究竟是男人還是女人?」
梅蘭芳這個名號,一般人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再加上他的名字聽起來偏向女性化,這就讓很多人誤以為梅蘭芳是名女子。
警衛室的戰士們也不例外,大家幾乎一邊倒地認為梅蘭芳是女人。
李銀橋聞言,頓時心生一計。
他走到警衛室告訴大家:「主席親眼見過梅蘭芳,你們去問一問主席不就知道了。」
李銀橋知道主席喜愛戲曲,料定他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如此一來他的工作就會被打斷,也就能出去看戲休息了。
果不其然,當戰士們拋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主席頓時放下了手中的筆。
「以前大家都生活在農村,看不到梅蘭芳的戲,只能偶爾通過廣播聽一聽。梅蘭芳扮演的是旦角,他是男扮女裝的女角戲,男的唱女的,比女的唱的還好。」
主席笑着對眾人解釋說。
「別說你們沒見過梅蘭芳,就算在舞台上親眼看到了他,要是沒有懂行的人介紹,你們恐怕也會以為台上的是一個女人呢!」
主席緊接着又說道。
通過此事,主席也再次告誡了戰士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凡是都要經過深入調查才能下判斷。」
主席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你們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對梅蘭芳進行深入了解,僅僅從他的名字、聲音、長相來判斷他的性別,這當然是要出錯的。」
戰士們紛紛露出受教的表情,而李銀橋卻躲到了一旁偷樂。
工作被打斷,李銀橋正好適時提醒主席:「晚上還有戲曲表演。」
主席聞言欣然出門。
主席聽唱《霸王別姬》
當晚,毛主席穿着一件短袖襯衫出了門,一路來到演出場館。
當一個又一個精彩紛呈的戲曲節目上演時,主席也沉浸在了藝術世界中。
終於,到了梅蘭芳的壓軸大戲《霸王別姬》。
主席曾多次觀賞過這齣戲,裏面的橋段他非常熟悉,甚至能夠跟着哼唱。
梅蘭芳一上台,頓時引起了台下的轟動,主席也激動地鼓起了掌。
從舞檯布置和演員穿搭可以看出,梅蘭芳對這次表演相當重視,不少樂器和配飾都患上了新的。
戲曲開始後,主席睜大了眼睛,目光一直未從舞台上離開過。
同時,主席也將自己深深帶入到了角色中。
當項羽、虞姬生死別離之時,主席紅了眼眶。
當項羽發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豪言時,主席難掩內心的沉重,對着旁邊的警衛員說:「我們千萬不要學項羽,大家都不要學。」
在梅蘭芳出神入化的演繹下,包括主席在內的所有觀眾無不沉浸到了這段悲壯歷史當中。
演出結束後,梅蘭芳特地回到舞台進行謝幕,在場眾人全體起立為其鼓掌致敬,毛主席更是頻頻向旁邊的人說:「這真是一次藝術水平超高的演出!」
回去之後,毛主席號召黨內所有幹部都要觀看一遍《霸王別姬》,並大筆一揮寫出: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以此告誡全黨,要吸取項羽驕傲自大的教訓,以史為鑒。
經此一曲,毛主席對梅蘭芳的推崇更上一層樓,此後主席便成為了梅蘭芳舞台的常客。
1951年2月,主席觀看了梅蘭芳的《金山寺·斷橋》。
落幕後主席對梅蘭芳說道:「梅先生在服裝上也很花心思,你通身白衣,只有額頭上一點紅纓,銀裝素裹一點紅,非常美!」
梅蘭芳聽後感動不已,因為這樣的打扮是他花費了很多心思才琢磨出來的,但從未有人提及過他的扮相。
這讓梅蘭芳感受到了主席對戲曲的熱愛和尊重,這一刻,二人不光是演出者和觀眾的關係,更像是一對知音。
結語
毛主席和梅蘭芳,本是兩個完全不同領域的人,但都將各自擅長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梅蘭芳雖無如此顯赫豐功偉績,但在戲曲界同樣也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建國後,毛主席為新中國的建設而奮鬥;梅蘭芳則是成為了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帶領團隊訪問世界各國,向世界人民傳播中華優秀戲曲文化。
從這點上來說,兩人似乎又成為了並肩作戰、共同致力新中國發展的戰友、同志。
雖然他們的革命分工不同,但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