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2025年04月11日17:53:04 歷史 1636

提到南宋末年的將領,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名字必然是——岳飛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岳飛像

誠然,岳飛的名字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八百年前的今天,不僅家喻戶曉,甚至已經成為了某種精神圖騰。

只不過,即便是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最後幾十年,岳飛也不是武將中「戰鬥力」的天花板,而是另有其人,此人便是南宋後期軍事家——孟珙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孟珙畫像

對於孟珙這個名字,現如今似乎已經很少被人提及,但是在歷史上,後世對孟珙的評價卻絕不在岳飛之下。

儘管很多人愛拿孟珙與岳飛進行對比,並以孟珙為岳家軍的後代為由,認為孟珙稍遜於岳飛。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要知道,孟珙去世後被稱為少保,少保可是一品官銜,武將能夠獲此官銜十分不易,尤其是對於「重文抑武」的宋朝來說。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蒙古鐵騎

尤其是在蒙古鐵騎肆意妄為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的13世紀,當時的南宋王朝雖然已經是搖搖欲墜,但是在國家的北面防線上始終矗立着一座令蒙古人膽寒的鋼鐵長城。

這座鋼鐵長城有着一個響亮的名字——孟珙。

孟珙,作為一個這個出身將門卻少年失恃的軍事奇才,在南宋王朝最後的日子裏,用一己之力,為南宋又續上了半條命。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根據史料記載,孟珙的祖上是在北宋滅亡後,從絳州投奔抗金名將岳飛的「岳家軍」,後來又跟隨「岳家軍」定居在了隨州棗陽一帶。

將門世家出身的孟珙,他的高祖孟安便是岳飛的部將,曾立下赫赫戰功,祖父孟林同樣也是岳飛的部下,孟珙的父親孟宗政也是「岳家軍」的將領,孟珙出生之際,父親孟宗政正在鎮守襄陽

根據記載,孟珙是孟宗政的第四個兒子,但是卻是孟宗政最為看好的一個,孟珙從少年時起,就被父親孟宗政帶在身邊。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孟宗政

正是因為從小就接受到軍旅生涯的鍛煉,使得孟珙不僅練就了一身的好武藝,而且還培養出了對戰場形勢非同一般的觀察力。

只不過,在孟珙十二歲那年,卻發生了一場意外,他的父親孟宗政在這一年的棗陽保衛戰中殉國,這給孟珙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畢竟這一年孟珙只有十二歲,他本該在父親的庇佑下成長,但卻因為父親的殉國,而不得不提前面對戰爭的殘酷。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此後幾年時間裏,孟珙在其父親舊部的培養下長大,只不過,真正讓孟珙在戰場上徹底蛻變的,是戰爭本身。

那是一場發生於1217年的血戰,地點就在南宋邊陲隨州城,當時,數以萬計的金軍揮師南下,計劃一舉攻破隨州,而這一年的的孟珙,還只有十八歲。

但是,自古以來英雄出少年,18歲的孟珙不僅毫無畏懼,而且親率奇兵,快馬加鞭穿越了武勝關,利用夜色與風雪的掩護,突襲了尚處於睡夢之中的金軍大營。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正是這場突襲,讓世人都見識到了將門虎子過人的膽識,而對於年紀輕輕的孟珙來說,更是在這場戰役中領悟到岳飛"以正合,以奇勝"的兵法要義。

此後幾年時間裏,孟珙在荊襄戰場上得到了充足地鍛煉,並很快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防禦策略。

資料記載,孟珙在實戰中總結出了過去傳統城防體系的短板和不足,並且開始嘗試性地構建自己獨創的"點線結合"的防禦網絡。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這套戰術在發生於1223年的棗陽保衛戰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當時的孟珙,在棗陽使用了自己獨創的"子母城"防禦。

何謂「子母城」?也就是說在主城外修築一座或多座衛星堡壘,從而形成犄角之勢,並且構建互相交叉的火力網。

正是孟珙的防禦創新,使南下金軍慣用的圍城戰術不起作用,甚至是屢屢受挫,這為後來孟珙指揮的荊襄防線奠定了基礎。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南宋的荊湖南路是抗金防線的重要樞紐

除此之外,對於金軍無往不利的重裝騎兵,孟珙同樣研究出了有針對性的反制戰術。

例如,孟珙改良了原有的床子弩,在其基礎上,設計出了可發射更有威力的"絞車弩",專門針對金軍的重甲。

孟珙的上述「創新」,最終在發生於1231年的馬蹬山戰役中派上了用場,在這場戰役中,甚至連金軍一直以來都引以為傲的鐵浮屠都折戟沉沙。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鐵浮屠與拐子馬

當然,孟珙之所以被後世稱之為「南宋第一武將」,不僅僅是善於帶兵打仗,而且還具有高超的戰略眼光。

尤其是在"聯蒙滅金"上,孟珙意識到這並不是簡單的借刀殺人,而是關乎南宋國運的地緣政治抉擇。

也正是在孟珙的堅持下,在圍攻蔡州戰役中,宋軍不僅是提供糧草支援,而且還了派出精銳參與圍城戰。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正是聯合蒙古的「蔡州之戰」,讓外界看到了孟珙的軍事智慧,尤其是孟珙拒絕了此前蒙古軍提出的「敢死隊計劃」,轉而採用了自己所主張的火攻與水攻相結合的戰術。

更加難得的是,在戰後的談判桌上,孟珙又展現出了與其武將身份完全不符的外交能力。

史料記載,當時孟珙巧妙地利用了蒙古諸王之間的矛盾,以河南一帶"虛位以待"為誘餌,最終為南宋爭取到了十分寶貴的備戰時間。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正是孟珙的戰略遠見,為南宋此後三十年的在抵抗蒙古的戰爭中保留了戰略縱深。

儘管如此,面對蒙古隨時都可能南下的威脅,孟珙開始為南宋構建有史以來最為複雜的防禦體系。

這套防禦體系究竟多複雜呢?史料記載,孟珙整整用了五年時間,打造了三個戰略層級。

他才是南宋最強名將,親手終結靖康之恥,他死後十年南宋滅亡 - 天天要聞

分別是前沿的流動哨所負責預警。中層的要塞群形成交叉防禦,核心的襄陽-江陵軸線屯駐重兵。

這套體系在1235年的江陵保衛戰中經受住考驗,蒙古名將塔察兒的十萬大軍在層層消耗中銳氣盡失。

總而言之,孟珙是南宋末年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他的名字值得後人銘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 天天要聞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台北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罷免案,原領銜人張克晉退出。更換領銜人的「鮭魚回郵」計劃,因700份無效連署遭中選會駁回。罷免民進黨吳思瑤與吳沛憶案,被稱為「地動刪瑤」行動。雙吳屬綠營「最弱環節」,罷免成功可重挫民進黨士氣,但國民黨卻將一手好牌打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 天天要聞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近日,上海解放紀念日之際,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與周家橋街道關工委聯合打造的「鐵軍講堂」第二講,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為主題正式開講。當天下午兩點,周家橋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紀念館內擠滿了前來聽講的群眾。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宣講團團長謝魯淮從抗戰相關歷史講起,為大家講述了一段段抗戰...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 天天要聞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進香河題圖來源:Bigger南京微信公號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過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洪武北路一路向北,當兩側高大的水杉逐漸取代了高樓大廈,進香河路就到了。叫「進香河路」,是因為有進香河——不過,現在這條河已經改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絲毫沒有掩蓋這條有着將近1800年歷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聞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殘門銹鎖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都姓司馬,所以在公元317年,東晉隨之出現。建立東晉的人,叫做司馬睿。那麼司馬睿和司馬懿,啥關係?司馬睿的爹是司馬覲,司馬覲的爹是司馬伷,司馬伷的叔叔是司馬昭,而司馬昭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 天天要聞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作者:趙心放清代陝西人王傑有兩個第一的頭銜:清朝開國陝西的第一名狀元和清一代陝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頭銜確實是本人實至名歸,而他的狀元頭銜呢?是乾隆皇帝從第三名探花提上來的。直白地說,是撿的漏,甚或是意外驚喜。本文專門聊聊王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