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2022年07月02日20:13:31 歷史 1858

1946年春,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政府撕毀了停戰協定,隨後開始大舉向解放區進攻。由於敵我雙方兵力懸殊,中央決定暫時撤離延安,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洛杉磯託兒所被決定提前撤離。

託兒所撤離延安前夕,毛主席專門來看望孩子們。在毛主席探望期間,有個小男孩跑到主席面前對他說:「毛伯伯,我要和你說個秘密!」毛主席蹲下身子,好奇地問:「你要和我說什麼啊?」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小男孩一臉害羞地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這句話不僅引起毛主席的好奇,還令一旁的工作人員十分疑惑。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小男孩難道也叫「毛澤東」嗎?這一切都要從洛杉磯託兒所說起。

傅連璋建議辦託兒所,毛主席:我的嬌嬌第一個報名

紅軍長征中,不少女同志都得了各種各樣的婦女病,那些剛出生的嬰兒也不得不送給當地群眾撫養。作為一名紅軍醫生,傅連璋感到十分心痛。抵達陝北後,慢慢也聚集了一些小孩,其中很多都是由傅連璋親自接生的。

當時作為過渡辦法,很多小孩都寄養在老百姓的家裡。但老鄉們自己的生活本就很苦,再加上不懂得科學餵養,衛生環境極差,這不僅對孩子們的成長十分不利,很多嬰兒還也因此夭折。

如何將孩子們養大培養好,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傅連璋身為中央總衛生處處長兼陝甘寧邊區醫院院長,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傅連璋一家

這天,傅連璋來到毛主席的住處,向他彙報延安衛生工作的情況,順便也談及了孩子們的問題:

「主席,現在延安的小孩子越來越多了,有的是前線戰士的孩子,他們在前線和日軍作戰,孩子根本無人管教,只好送到老鄉家裡或者親戚家裡。但效果不是很好,有病死的,有丟失的,我看這不是一個長遠的辦法啊!」

毛主席點點頭,說:「是啊,我們在後方還好,但前線那些和日軍作戰的戰士怎麼能安心呢?不管怎麼樣,我們也要找一個最好的辦法,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

毛主席頓了頓繼續說:「那現在都有那些人的孩子被寄養在老鄉家裡?」傅連璋想了想說:「有李維漢的兒子,謝覺哉謝老的孩子,還有你的女兒嬌嬌和我的女兒維芳。對了,還有劉伯承等前線將領的小孩。」

毛主席聽到這些人的名字,瞬間陷入了沉思,是啊,究竟該怎麼安置這些孩子們的。不一會,毛主席抬頭盯着傅連璋,笑着說:「傅醫生,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問題,想必是有了好的解決辦法吧?」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傅連璋笑了笑,說:「主席,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我確實想過,但不一定是最周全的辦法,那我就說出來讓您斟酌斟酌。我建議是否可以搞一個保育院,將這些孩子集中收養起來,這樣方面照看,也利於教育他們。」

毛主席十分感興趣地說:「辦個保育院?這個辦法很不錯,你展開說說。」傅連璋繼續說:「可以從小到大,先請幾個保育員,讓他們照顧孩子,吃飯、睡覺、衛生等都可以統一起來。」

毛主席點點頭,說:「我看這個辦法可行,你趕緊和有關部門商量一下,儘快搞定。」

幾天後,傅連璋再次找到毛主席,說:「主席,我已經和有關部門商量過了,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我們決定先成立一個中央託兒所,將在延安的孩子們給看起來,之後再陸續將寄養在老鄉家的孩子們給接回來。」

毛主席高興地說:「好啊,這真是一件大好事,不過這件事要儘快辦,到時候我的小嬌嬌第一個報名!」主席吸了一口煙後繼續說:「要找一個能幹且信得過的當家人,託兒所的所長選好了沒有?」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傅連璋向毛主席介紹說:

「已經選好了,她叫丑子岡,是一位參加革命很多年的老同志。丑子岡的丈夫犧牲了,她自己帶着兩個孩子來到延安,曾在中央療養所和中央醫院當過護士,還做過合作社的主任。她工作比較積極,還很能吃苦,最重要的是她對孩子很有愛心……」

毛主席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看來是個不錯的人選,另外再多派幾個年輕的女同志協助丑子岡同志工作,還要請一位做飯經驗豐富的炊事員給孩子們做飯。」

經過自力更生,大家終於將託兒所給建起來了,而託兒所也迎來了第一批小主人,他們分別是李維漢的孩子羅小金、毛主席的女兒李敏、賈拓夫的女兒賈麗麗、謝覺哉的孩子謝定定等……

此後不久,託兒所越擴越大,從剛開始的7個小孩到幾十個,從6間窯洞發展到20多間。除此之外,大批在前線和日軍作戰的抗日將領,也將他們的孩子送到延安來。其中就有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左權的女兒左太北、鄧小平的女兒鄧林、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征等等。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劉伯承的女兒在託兒所被害

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里,陝甘寧邊區有不少烈士遺孤和抗日將士的子女都需要撫養。但由於當時物資非常缺乏,再加上藥物缺少,大家的生活都極其困難,更別說照顧孩子們了。孩子們也因此遇到了更大的威脅——疾病。

由於生活條件極其惡劣,那一年託兒所的20多個孩子全都得了痢疾百日咳當時延安中央醫院藥品匱乏,因此只能給孩子們吃一點阿司匹林,再然後就是喝開水和米湯,這才將痢疾給壓下去了。但痢疾下去了,百日咳卻越來越嚴重。

這天上午,保育員王茜平正在給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換洗吐血弄髒的床單,侯大夫來問她:「你們從前線過來工作的人中,有沒有害過百日咳的?」王茜平點點頭,說:「我就害過。」侯大夫面露喜色。

下午,侯大夫和護士拿着針管來到劉太行的床旁,王茜平還以為孩子不行了,死死抱着劉太行痛哭。

就在這個時候,侯大夫輕輕拍了拍王茜平的肩膀,然後對她說:「茜平同志,你不要太擔心,我們這次來是想給你驗一下血型。如果合適的話,我們準備抽一些你的血給太行,這樣或許能救他,你願意嗎?」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王茜平一聽劉太行有救,便點點頭說:「願意,願意,你快抽我的血吧!」經查驗,王茜平和劉太行一樣都是O型血,或許這就是天意,這也令王茜平十分激動。

當200毫升的鮮血注入劉太行身體後,他的情況得到好轉,當天晚上劉太行只吐了一次,第二天幾乎不吐了。劉太行的百日咳終於治好了,這個奇蹟傳遍了整個延安城。

救活劉太行的奇蹟啟發了侯大夫,他又從幾個患有輕度百日咳又好了的孩子身上分別抽取了一點血,緊接着再注射到其他幾個病孩子身上。一個月後,肆虐中央幼兒所的百日咳終於得到全部消滅。

疾病雖然消失了,但物資的稀缺卻始終無法得到改變。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宋慶齡通過洛杉磯的國際友人和華僑募集到了一批物資和款項,隨後想辦法轉運到延安,送到中央託兒所的手中。這無疑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

於是,延安人的心中從此有了洛杉磯。緊接着延安有關部門決定將中央託兒所改稱為「洛杉磯託兒所」,並舉行了隆重的改名儀式。毛主席在參觀託兒所的時候,還親自寫下了「好好的保育兒童」幾個撒子送給丑子岡所長。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這一年年底,由於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王茜平等一批同志需要前往敵後開展工作。離開延安的前一天,王茜平為劉太行、小金等10多個孩子挨個洗了一遍澡,又專門為太行的妹妹劉華北仔細地梳了一遍頭。

劉華北剛來託兒所的時候滿身長滿疥瘡,她也得到了王茜平的重點照顧。戰火中生下的小華北根本不記得媽媽的模樣,她從王茜平這裡得到了溫暖,於是便將王茜平當做是自己的媽媽。如今要離開小華北,王茜平也十分不捨得。

不久後王茜平離開了延安,儘管如此,但她對孩子們的關心和牽掛卻一直割捨不下。兩年後,當王茜平得知劉太行和小金都上了延安安塞保小後,她高興地手舞足蹈。然而幾乎在同時,王茜平又得到了一個噩耗:小華北被國民黨特務給殘忍殺害了。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敵人潛入了小華北居住的窯洞,極其殘忍地將其殺害。第二天保育院的阿姨來叫小華北起床,然而阿姨看到的卻是滿身血跡的小華北。據同窯洞的一個孩子說:「我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看到有一個戴着口罩的人走到華北的床前,我還聽到華北說認識他。」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根據分析,這顯然是國民黨特務對劉伯承的報復。眾所周知劉伯承是前線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國民黨對其恨之入骨,但無奈又不能將他除掉,於是便採取了這種卑劣的手段對付劉伯承的女兒小華北。

當劉伯承和妻子得知女兒遇害的消息後,連忙從前線趕回,然而他們看到的也只是女兒冰冷的屍體。孩子對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但劉伯承和妻子並沒有責怪保育院的工作人員,還主動安慰他們不要自責,隨後便匆匆趕回前線。

由於敵人作案隱蔽且狡猾,小華北遇害的案子始終沒能得到偵破。直到劉伯承臨終前還說:「華北死得太慘了,這個案子不破,我死不瞑目啊!」

一個小男孩對毛主席說: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1942年春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雖然當時還處於戰爭年代,條件也十分艱苦,但延安的老百姓還是把年過得紅紅火火。

毛主席將洛杉磯託兒所中的孩子們接到他那裡去過節,剛進窯洞,大家就爭先恐後地喊:「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摸着孩子們的頭說:「我的好乖乖,你們好呀!」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孩子們調皮地模仿着毛主席的湖南口音:「好,好,毛主席好!」毛主席被這些孩子們給逗笑了,然後說:「來,娃娃們,快來吃糖果和花生。」

毛主席的話音剛落,孩子們就像撒歡的小羊羔一樣,撲了上去,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小口袋裝得滿滿的。毛主席見孩子們吃得這麼香甜,比自己吃在嘴裏還要高興。

玩了一會兒,毛主席領着孩子們來到延安大廣場看戲。第一個節目就是秧歌劇《兄妹開荒》,演的是兄妹開荒大生產,支援前線打日軍的故事。台上敲鑼又打鼓,台下的小朋友則一陣陣歡笑。

第二個節目是《夫妻識字》,毛主席一邊專心聽着,一邊隨手打着牌子,孩子們也跟着哼着調子。毛主席見孩子們十分認真,便輕輕拍了拍他們的頭,說:「娃娃們,你們可要好好看,將來你們也要去演戲,去做宣傳工作。」

果然,孩子們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在以後的行軍途中,每到一個地方,孩子們就會給當地的百姓們演戲、唱歌,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1946年,當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沒想到蔣介石就公然撕毀了和我黨簽訂的《停戰協定》,隨後大舉向解放區發起進攻。由於敵我雙方實力比較懸殊,因此中央決定暫時撤離延安,為了保證託兒所孩子們的安全,他們被決定提前撤離。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在託兒所撤離前夕,毛主席專門來看望孩子們。丑子岡所長見到毛主席十分震驚,她說:「主席,您都這麼忙了,還有空來看望孩子們,我們真是有些過意不去。」

毛主席意味深長地說:「再忙也要來看看孩子們,他們可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將來新中國的建設還是要靠他們!」

當時有同志正在改裝小床,毛主席伸手拍了拍用小木床改成的馭床,說:「一定要捆結實了,務必要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有的同志在收拾上路的東西,他們覺得扔掉瓶瓶罐罐有些可惜,便站在那裡猶豫不決。毛主席見狀笑着說:「怎麼,這些也要帶上路嗎?如果都帶上的話,再有一個毛驢都馱不完啊!同志們,不要怕暫時扔掉這些瓶瓶罐罐,總有一天我們還會打回來的。」

毛主席的話令同志們輕鬆了許多,同時他們也倍受感動和鼓舞。

孩子們不懂為什麼要搬家,他們把毛主席團團圍住,爭着和主席親昵。毛主席撫摸一下這個娃娃的頭,親一親那個娃娃的臉,有的孩子還撒嬌抱着毛主席的腿不肯放手。

面對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毛主席深情地說:「娃娃們,希望你們這些小苗苗可以快快長大,將來就靠你們接班了。」孩子們忽閃着眼睛,認真聽着毛主席的話。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不一會毛主席來到操場上看望在這裡玩耍的孩子們,孩子們見到毛主席紛紛跑過來,一邊跑一邊喊「毛伯伯,毛伯伯」。毛主席笑着蹲下,和孩子們聊天。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胖胖的小男孩跑到毛主席的面前,說:「毛伯伯,我要告訴您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毛主席笑着說:「什麼事情啊?你說來我聽聽。」

只見小男孩故作神秘地說:「毛伯伯,我和您的名字一樣!」毛主席好奇地說:「哦?咱們兩個的名字一樣,那你叫什麼呀?」小男孩認真地回答的:「你的名字叫毛主席,我叫席毛,你說咱們倆的名字是不是差不多?」

毛主席聽了小男孩的話先是一愣,然後笑着說:「這果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啊!」小男孩繼續說:「咱們倆名字雖然一樣,但先後順序卻是不一樣的,您的名字先說『毛』,我的名字先說『席』。」

毛主席聽着小男孩一本正經的說,不由得覺得他太可愛了,於是便將這個小男孩抱起來,說:「今天這一趟算是沒有白來,認識了一個和我名字一樣的你。那你告訴毛伯伯,你長大以後想幹什麼?」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席毛想了想說:「我想當八路軍,和伯伯們一起打敵人!」毛主席聽後哈哈大笑,說:「好,那伯伯等你長大,和伯伯一起打壞人!」

毛主席日理萬機,還有很多工作在等着他,要離開託兒所了,孩子們戀戀不捨地送他到大門口。臨出門前,毛主席囑咐所長丑子岡:「丑子岡同志,孩子們就交給你了,要好好保護教育孩子們,有問題,有困難的話,多找傅連璋同志商量,聽從中央的指示。」

毛主席書寫條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毛主席十分關心孩子們的教育,他曾三次為「4.4」兒童節題詞。新中國成立前,革命根據地仍沿襲多年前的4月4日紀念兒童節。

1940年4月4日兒童節到來時,毛主席特地題詞:「天天向上。」

1941年4月4日,毛主席為延安紀念第十屆兒童節題詞:「好生保育兒童。」

1942年4月,當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毛主席再次揮毫為《解放日報》題詞:「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三次題詞,一片深情,也體現了毛主席對兒童的殷切期望,表達了毛主席對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持和關心。

離開延安時,洛杉磯託兒所共有近百名孩子,經過一年半的長途遷徙,連中班的孩子都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如此一來,中央決定創辦一所自己的寄宿制學校

學校籌辦工作由楊尚昆負責,入學的孩子們包括中央直屬機關和解放軍總部所屬各單位全體在職人員的學齡子女。不管父母的資格和職務高還是低,都一律平等看待,照收不誤。

1948年11月21日舉行了開學典禮,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供給部育英學校宣告正式成立。不過為了慶祝十月革命勝利,每年都將校慶和它結合在一起,於是每年的11月7日,都成了育英學校的校慶日。

學校開課後,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和李訥、侄子毛遠新、毛岸英妻子的妹妹邵華等人也相繼進入育英小學讀書。

1949年12月,政務院決定採用6月1日國際兒童節為新中國兒童的節日。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國際兒童節快要來臨之際,毛主席於1950年6月1日揮毫為《人民日報》題詞:「慶祝兒童節。」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1951年9月底,毛主席接見安徽省參加國慶的代表團,其中有一位名叫馬三姐的渡江小英雄,那年的她才15歲。馬三姐在家排行第三,還沒有名字。

毛主席接見馬三姐的時候,親切地對她說:「你姓馬,我姓毛,不如你就叫馬毛姐吧。」緊接着毛主席又送給馬毛姐一本精美的筆記本,並在扉頁上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53年,育英學校的新校舍落成,校長楊尚昆特意請朱德總司令為育英小學題詞,並鑲刻在學校大門照壁牆上。朱德是這樣題詞的:「準備着:為實現共產主義和祖國的偉大事業而奮鬥。」

1954年四五月間,毛主席又為育英學校的教師王瑞珍題詞:「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

儘管當時育英小學的生活條件很不錯,但是崇尚儉樸、反對鋪張的校風代代相傳。同學們早已習慣穿着打補丁的衣褲,大家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大家都會自己動手補襪修鞋,襪板和針線包也是育英學生都會隨身攜帶的「傳家寶」。

毛主席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有個小男孩說:毛伯伯,咱倆名字一樣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年的六一兒童節之際,毛主席通過女兒李訥送給育英小學一個珍貴的禮物,那就是毛主席親手書寫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條幅。當全校師生接到這一條幅後欣喜若狂,將其製作成玻璃鏡框,高高懸掛在大廳里。

也是從這以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鼓勵無數孩子的話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 天天要聞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6月16日6時至17日6時,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稔田鎮遇持續性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6月17日凌晨2點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稱的李氏大宗祠東西兩側兩列橫屋坍塌,受損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座無重大損毀,無人員傷亡。圖為6月20日,相關部門和文物專家陸續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況。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 天天要聞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大皖新聞訊 6月20日,一則雲南保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銳已於日前離世的消息引發了關注。大皖新聞記者就此諮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消息屬實,並稱陳銳系因病逝世。陳銳的簡歷已從官網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陳銳的簡歷已從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網撤下,而在該官網搜索關鍵詞「陳銳」,顯示的...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