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2022年06月29日23:54:09 歷史 1200

1946年張學良蔣介石押赴台灣,從此,他只能把對祖國大陸深深的眷戀刻在心裏,隨着年紀越來越大,張學良回到大陸的願望越來越濃烈,直言對大陸的感情:「想極了」。

但因為種種原因,張學良晚年沒能回到祖國,而這也成為了他最大的遺憾。終於在1993年張學良的兒子張閭琳準備回國,將這個消息告訴父親之後,張學良喜出望外,再三叮囑兒子:「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那麼,張學良要兒子幫他做什麼事呢?

思鄉之情一發不可收拾

自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再未回過東北,至今已經整整60年了,自從來到台灣之後,他已經有45年從未踏上大陸的土地了。

但他又能怎麼辦呢?黃昏悄然而至,一想到自己即將迎來九十大壽,心中不免有些凄涼,他唯有日復一日地尋望着殘陽冷月尋找那些零碎的故鄉記憶。

1970年9月,張學良在台灣的朋友羅祖光向他求字,張學良沉思數日,寫下了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

羅祖光收到後沉默片刻,對身邊的人說道:「少帥老了,他思鄉了。」

無題詩中的最後兩句: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更能表達他思念故鄉的情感。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這一年,張學良剛滿70歲,從那之後,他的思鄉之情愈來愈深,竟一發不可收拾。

1980年,張學良夫婦來到了緊挨大陸的金門島,這是他們告別故鄉以來,來到最靠近大陸的地方,來到此地,他思鄉的心情一時間得以宣洩,他一上島就趕緊跑到架在海岸高處的望遠鏡,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海那頭的大陸。

通過望遠鏡,他看到了廈門,看到了迎風飛揚的五星紅旗,這是他多年一次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看到大陸的一切,這番景象卻讓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激動不已。

他趕緊叫來身邊的趙一荻也讓他看一看,張學良興奮得像個小孩子一樣說道:「這麼近,像是一步就能跨過去。」

看起來這麼近,一步彷彿就可以過去,但對於張學良來說,這卻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他與大陸的距離隔了千山萬水,只能幽幽地望着大陸的方向發獃。

在金門轉了大半天,趙一荻害怕他的身體吃不消,轉了一會兒就回去了。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第二天,就在台灣的各大報紙上報道了張學良夫婦參觀金門的消息,有記者對張學良採訪時,要他談一談此行的感想,他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此行至為愉快。」很明顯,能夠看出,這並不是張學良心底真實的感想。

不久之後,張學良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件中,才說出了金門之行的所想。提到大陸他的思鄉之情再度襲來,便引用了于右任晚年的詩句:

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寥寥幾字,張學良的思鄉心切,躍然紙上。

金門之行後,張學良經常沉浸於對故鄉的思念中。

張學良的夫人趙一荻算是最有發言權的,她說道,丈夫會經常和她聊天,談論故鄉和故人,每天都要說每天都要講,從不覺得累,每當談起這些往事時他的眼睛總會散發出興奮的光亮,之後漸漸暗淡,沉浸在回憶中無法自拔。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晚年張學良和趙一荻

李登輝上台之後,解除了張學良的禁令,恢復了他的自由。

自由之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回到祖國,但他想到當時兩岸的關係很微妙。如果他現在提出要回大陸的話,李登輝很可能會不高興,於是他決定先聯繫大陸,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再告訴他,想必到時候也會答應的。

於是他通過自己的好友王冀,和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希望大陸領導人能給張學良寫一封邀請函,到時候再由張學良自己去向李登輝請示,這樣一來他也沒辦法當面拒絕。

在規劃回大陸的這些日子,張學良的心情十分激動,對於自己的行程已經有了安排,首先要在北京待兩天,禮節性地會見鄧小平,然後也在瀋陽待兩天。

他說道,瀋陽老家是一定要回的,回去看看父老鄉親和當年的舊部,然後再在瀋陽電視台做個演講,談一談對家鄉人們的愧疚。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很快,大陸在得到張學良的消息之後立即發出了邀請信,但沒想到邀請信沒有交到張學良的手上,台灣當局卻得到了。張學良的計劃告破,對此,李登輝當然不高興。

那天,李登輝找來了張學良,拿着楊尚昆的邀請函,質問張學良:

「你怎麼可以背地裡搞這種名堂。難道你還要搞個西安事變或者台北事變嗎?」

李登輝當時非常生氣,說出來的話也非常不受聽,張學良的心一沉,知道自己想要回大陸可能是比登天還要難了。

之後,張學良只能跟好友說,自己得罪了台灣當局,大陸方面也被自己欺騙了,所以回不去了。而他也不想繼續留在台灣,於是便申請去往美國安度晚年。

坎坷回鄉路終未實現

1991年3月10日,張學良帶着夫人離開台灣去到美國探親。在機場,媒體記者在這裡等待張學良,當記者們問他什麼時候回鄉的時候,張學良表示:「不排除到東北的可能性。」「我要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

他的這些表態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而祖國大陸方面,得知張學良想要回家的急迫心情,也立即表態:「非常歡迎張學良先生回家鄉看看。」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張學良此次在機場的發言,台灣方面也得到了消息,台灣報刊甚至發表了張學良近期將返鄉的消息,這樣的消息自然令台灣當局感到不安,因為張學良去美國之前也沒有和台灣報告,取道美國去大陸。

就在這時,台灣方面得知一條消息,張學良在離開台灣之前,已經派張捷遷去大陸為他接下來的回鄉做安排。

實際上,事實並不是這樣,張捷遷也曾問張學良要不要回大陸,但張學良說道:「我不能偷偷摸摸地回去,我要光明正大地回去。」

張學良也知道,如果自己從美國繞道回大陸,這不是在給台灣難堪嗎。

為了不讓雙方難堪,1991年4月22日,張學良在記者的詢問中澄清:「近期沒有回大陸的打算。」後來也曾公開對記者說道:「雖然李登輝先生勸我自由自在,但我這個人,就是不願對不起人。」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李登輝

這年6月份,張學良從美國回到了台灣,並稱台灣就是自己的家。張學良此舉就是為了不讓兩岸因為他而傷了和氣,所以只能犧牲自己。

1992年,張學良再次得到了回鄉的機會,而且報上也說張學良此行已經得到了台灣的同意。

巧的是,張學良準備去的時候,正是日本明仁天皇要訪華的時候,這樣一來,兩人可能就會在同一時間遊覽。

張學良對日本人恨之入骨,父親張作霖就是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中,後來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害慘了張學良讓他有家不能回,背負了罵名。就連張學良自己都說他的一生都被日本人毀了。

所以他並不能接受自己和日本人同時間在大陸,所以張學良決定取消此次返鄉計劃。

1993年,回鄉的機會再次和他招手,這一年,張學良曾當過校長的東北大學計劃在這一年春季復校,而他也在採訪表示暗示很可能會借東北復校回鄉。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東北大學

但在4月份,他突然改了主意,暫時不回大陸。

其實,當時的張學良有着許多的顧慮。主要的原因是,在這一年4月份,將會在新加坡舉行海峽兩岸首次半官方的「汪辜會談」,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如果自己回去的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當時的趙四小姐患上了骨質疏鬆住院治療,他本人又有着骨刺病症。所以他只能決定推遲回鄉的時候,等到1994年再說。

這一年5月份,張學良夫婦準備回瀋陽視察東北大學,決定在5月21日飛抵瀋陽,但東北大學原本在5月下旬要成立董事會,因為一些事情東大董事會沒能如期成立,也不能給張學良發出邀請函,所以張學良此次的回鄉計劃再次被耽擱。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和趙一荻

晚年時,趙一荻的身體情況不容客觀,不放心張學良一個人回鄉,所以也非常反對他返鄉。

而張學良的身體情況也不太好,99歲時因為肺炎住院,病情十分危急,儘管最後安全度過,但因為年紀太大,已經不能適應長途旅行,所以也就沒有了返回大陸的機會,而這也成為了張學良這一生的遺憾。

不過,張學良的兒子張閭琳也曾兩次回到大陸,而這也或許是對張學良沒能回到大陸的一種彌補吧。

張閭琳兩次回訪大陸

1993年,張學良申請綠卡時,是以老年投奔兒子張閭琳的理由申請的。

張閭琳是趙一荻和張學良的兒子,張學良對趙一荻的愛情至真至純,所以十分重視這個孩子。

張學良被囚禁之後,趙一荻和兒子在香港相依為命。而當時,張學良正在貴州修文陽明洞,于鳳至要準備去美國就醫,所以只能讓趙一荻前去照顧張學良。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年輕時的張學良和趙一荻

為了孩子的安全,趙一荻決定把張閭琳託付給張學良的美國朋友伊雅格代為照顧。他是一位蘇格蘭人,卻從小就在中國生活,與張學良的關係非常好,所以趙一荻便把兒子託付給了他。

伊雅格在去往美國的時候,張學良就交給他一大筆財產代為保管,於是,趙一荻帶着張閭琳來到了美國,親自將兒子交給了他,叮囑他要好好照顧兒子,讓他上學讀書,但不要向任何人談及這個孩子的身世。

於是,趙一荻狠心將孩子留在了美國,來到了張學良的身邊。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能抱着媽媽的腿大哭,母親離開之後,也只能振作起來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中,張閭琳隻身一人適應着異國他鄉的生活,加入了美國國籍,最後連漢語都不會講了。而這也讓張學良無可奈何,不過張閭琳也經常想着什麼時候能回到祖國。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和張閭琳

終於在1959年,張學良有了一定的自由,張閭琳被允許到台灣探望父母。父親90歲大壽時,張閭琳還親自前往為父親賀壽。

但在這期間,張閭琳卻一直沒有機會回到祖國大陸。

不過,促使他回國也是因為一個契機。

趙一荻的三姨有個女兒,是個美籍華人,嫁給了大建築師貝聿銘的弟弟貝玉昆,近年來貝氏兄弟也會經常來往於大陸,在貝氏兄弟的介紹下,中國大陸一位航空方面的技術專家,有了參加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的機會,在舊金山與張閭琳夫婦見面,於是便邀請張閭琳夫婦訪問大陸。

1993年,張閭琳便將要回大陸的想法告訴了張學良,張學良得知後心情非常激動,告訴兒子:「替我完成一個心愿。」再三叮囑他:

「一定到了北京之後,再回東北老家,替我去看看咱們在瀋陽的舊居和撫順城外你爺爺的那座空陵,我實在沒有辦法回東北啊。」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和家人在一起

終於在1994年4月20日,張閭琳夫婦帶着父親的囑託來到了香港,在這裡休息了三日之後,來到了北京。

在此之前,祖國大陸已經了解過張閭琳夫婦的意願,只按照普通外籍專家的身份接待他們,所有的活動都悄悄地進行,都不做公開宣傳。因此,在機場迎接的是國務院外專局聯絡司宋多絰司長,還有貝聿昆和李棠夫婦陪同。

抵達之後,便安排他們休息,第二天就邀請他們到航天工業總公司運載火箭研究院參觀座談。5日,在航天工業總公司衛星研究院去參觀。6日,來到了北京市內雍和宮參觀遊覽。7日,還參加了天安門長城

期間還見到了楊虎城的兒子楊拯民,並在人民大會堂山西廳舉行了宴會。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楊拯民(左)

8日晚上,張閭琳一行人按照父親的囑託啟程瀋陽。在此之前,國務院外專局專門發了文件,要他們按照外籍專家的規格接待,但遼寧方面為了表示對張閭琳的歡迎定了相當高的接待規格,還租了大林肯車,由警車開道。

外專局得知後,立即給他們打電話說接待太熱了對張學良回鄉不利。於是,遼寧方面取消了警車開道等迎接方式,並沒有換掉大林肯。

9日早上,張閭琳一行人抵達瀋陽,上午就參觀了九一八事變紀念館,下午參觀了張家故居帥府。

當他在院外看到趙四小姐的樓時,張閭琳一時之間怔住了

在美國的時候,他看了不少錄像,但當時並沒有什麼感受。但現在親眼所見之後,且身臨其境,想到這是母親居住過的地方,一種親切感襲來。

11日,他還代替父親去參觀了東北大學,在校門口,他看着父親填寫的校牌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學良題寫的東北大學校牌

這天晚上,瀋陽市副市長特意在少帥府酒家設宴款待他們,這個酒家是張學良將軍舊居紀念館。為了讓張閭琳嘗嘗家鄉的味道,他們還做了張氏帥府家傳飯菜,每一道菜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在異國他鄉生活,張閭琳早已忘記在大陸的生活習慣,這次能吃到東北的飯菜讓他感動不已。

11日晚上他們回到了北京,第二天中共中央統戰常務副部長宴請,還談起了張學良,說張學良先生什麼時候回家鄉,回來之後要去哪裡,要見那些人,我們都會尊重他老人家的意見。我們可以派專機去接,也請他老人家解除顧慮,我們一切都不會強加於他。

之後的幾天,他們會晤了姑姑舅舅的後代,還去了故宮頤和園等景點遊覽。

此次回鄉,張閭琳代替父親完成了心愿,拜謁了大帥陵。

1995年6月,在閻明復和閻明光等人的邀請下,張閭琳第二次訪問回鄉。

閻明復和閻明光是張學良的好友閻寶航的子女,1991年以後,閻明光也曾去美國為張學良祝壽。1995年6月18日,是閻寶航的百年誕辰,為此張閭琳夫婦專程來到這裡參加了遼寧省為其舉行的紀念活動。

1993年張學良收到兒子回大陸的消息,再三叮囑:替我完成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閭琳和張學良

張閭琳夫婦回到美國之後,也把自己拍到的照片給父親看,還和他講了很多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張學良聽到這些事情久久不能平靜,寫下了一句詩:「鶴有還巢夢,雲無出岫心。」隨後寄給了東北軍舊部。

張學良知道自己恐怕難以實現「還巢夢」,便提筆寫下了心聲,也算是給那些遠在東北思念自己的人有了個交代。「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當他落筆後,卻悵然若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