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啟示

2022年06月29日16:12:08 歷史 1549


歷史長河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但總會奔湧向前。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但開放發展的歷史大勢不會變,攜手合作、共迎挑戰的願望也不會變。我們要不畏浮雲遮望眼,準確認識歷史發展規律,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險所懼,勇敢面對挑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勇毅前行。

——2022年6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不畏浮雲遮望眼」這句詩很多人非常熟悉,是北宋王安石《登飛來峰》當中的名句。

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職期滿後,返回江西臨川故里。

途中他登上一座叫飛來峰的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以此記錄下自己登山的所見所感。

登高望遠,有廣闊的視野,居高臨下,有曠達的境界,《登飛來峰》被公認是王安石詩作當中最具有磅礴氣勢的一首。

詩中,王安石突出「不畏」二字,認為「浮雲」雖然可以一時遮掩人們的眼目,但終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巧妙地藉助自然風景的變化抒發了個人的胸襟懷抱。

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啟示 - 天天要聞

不畏浮雲遮望眼,是一種立志高遠的胸懷、敢於鬥爭的勇氣和從容篤定的自信,一種能夠穿越困難和迷霧,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和預見未來的定力與智慧。

這種自信從容,在古時很多有志之士身上都看得到。

面對「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前路之難,李白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他的一生不乏困頓與蹉跎,也曾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沉重嘆息,但在嘆息之後,內心仍然懷抱希望、充滿自信,激蕩起「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豪情。

劉禹錫有「詩豪」之稱,「詩豪」這個詞,不僅指詩風之豪氣,雄健,還有對劉禹錫人之「豪」的讚美:

他一生輾轉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蘇州多地,始終不改其志、樂觀豁達,不僅寫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名篇佳句,更是堅持清廉自守、勤於政事、惠及百姓。

蘇州百姓因感激、愛戴劉禹錫,為他與白居易韋應物三人共同建立了三賢堂。

千載而下,飛來峰上的千尋高塔早已不復舊貌,「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詩句卻依然擲地有聲。無論是個人理想的實現,還是一個政黨、國家、民族的發展,前行道路上總避免不了「浮雲」遮擋。

一代代有志者常喜歡吟詠此詩,因為他們總能把一時的困難看作「浮雲」,也總能望見浮雲之後的風景。

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啟示 - 天天要聞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啟程長征時,一位戰士問團長耿飈,咱們這是要到哪裡去?耿飈說道:「打敵人去!」

長征途中,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犧牲營以上幹部430餘人,爬雪山過草地,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

儘管一次又一次面對生與死的嚴峻考驗,紅軍戰士始終堅信「只要跟黨走,跟着抗日救國的理想走,就會有前途」,始終保持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革命英雄氣概。

正如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所寫:「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着這一切。」

不畏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圓夢之路從來都不是一片坦途,從來就沒有平平穩穩、安枕無憂的時刻。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一步步在別人眼中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間正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讓我們更有發展壯大的底氣,更有堅不可摧的信仰、信念、信心。

各種複雜局面與風險挑戰也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啟示 - 天天要聞

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有着同一切困難鬥爭到底的氣概,有着自力更生光復舊物的決心,有着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氣。前進道路上越是充斥着「浮雲」,越要堅定信念,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一時看長遠、跳出困難看機遇。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歷史長河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但總會奔湧向前。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是中國走到今天的深刻總結,也是中國走向未來的強大底氣。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但開放發展的歷史大勢不會變,攜手合作、共迎挑戰的願望也不會變。

當下面對重重挑戰,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應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高揚互利共贏之帆、把穩團結合作之舵,人類發展進步的航船必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明彼岸。

(作者:田心;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6月24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