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2022年06月29日03:44:21 歷史 1564

稱呼一直是人們表達對事物觀感的最直接方式,用在人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在外交上,從各種稱謂中就可以品讀出兩個國家外交關係的冷暖。中蘇交好之際,領導人之間均以「同志」相稱,但等到1963年的時候,蘇聯卻刻意避開了「同志」的稱呼,採用不署名的賀電。

這其實就是在表達對我國領導人的不滿,也預示着兩國關係的改變。類似的事件也曾在國家內部上演。動蕩的十年過去後,國內有不少人開始改變對毛主席的評價,而「應該如何稱呼他」也成為很多人心中的一個困惑。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問題上,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兩人間出現了一些分歧。胡喬木主張將原有的稱謂,也就是「毛主席」,改為「毛澤東同志」,而黃克誠則認為改為「毛澤東同志」情感上過不去,要求重新修改為「毛主席」。

就在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鄧公給出了自己的態度。他表示「恢復過來吧」,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他站在了黃克誠這一方。那麼,鄧公主要是基於什麼考量決定繼續沿用「毛主席」這個稱謂的呢?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黃克誠對毛主席的評價

黃克誠是我國開國大將之一,為我國革命、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黨內、在軍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他又是十年動亂的親歷者,甚至是「受害者」,因此,1981年,他對毛澤東作出的評價也會對黨內外輿論起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黃克誠是1902年生人。最早,他只是湖南省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甚至還需要依靠親屬們的救濟,才能走進私塾和學堂的大門。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開闊視野、豐富見識之後,黃克誠更能認清社會現實,也開始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思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走向。他意識到,唯有走上「革命」這一條道路,千千萬萬中國同胞方可通往光明。

而後來接觸到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參與的愛國學生運動,讓黃克誠從思想和行動上逐漸向中國共產黨靠攏。這也使得,1925年,從衡陽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畢業的黃克誠選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對黨忠誠、對人民愛護」的一生。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黃克誠加入中共的時候,中共正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因此,黃克誠可以說是親歷了中共發展的很多過程,後來的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這樣一個堅定地跟着黨走的人,對黨、對領導黨的毛主席,自然會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出於對黨的忠誠,他也是早早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的人。

可惜的是,他也因為這個舉動,在那段動蕩的歲月里遭受到了殘酷的迫害。一直到1978年2月才得到黨的平反。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黃克誠從迫害中脫身出來後,也許曾短暫有過怨,但絕沒有恨。當意識到在西方輿論和港台輿論有意識引導下,社會上和黨內都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言論之後,他還是果斷站在了大局上,堅定地表達了自己對毛主席的維護、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

而這種想法就體現在1980年11月,他在中紀委召開的座談會的發言中。會上,黃克誠表示,「毛主席是帶領我們走出水深火熱、走向幸福生活的領導人」。這句話就給他接下來的發言定下了一個大基調,那就是堅決維護毛主席的歷史地位。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而當他表示,不能意氣用事,而應該全面科學地對毛主席進行評價的時候,很多參會人員也都一改開始的激憤,慢慢地沉默着反思。

為了讓這場發言在黨內、在社會中起到更大影響,黃克誠後來還找來了總政部副主任華楠,商量着要把發言整理成文稿,再刊登到軍報上。後者十分支持這一個提議。

然而,就在文稿先後經過總政治部和報社的回復、報鄧小平同志批准的時候,鄧小平同志為求穩妥,提出還需要新華社社長鬍喬木在文字上做最後把關。而胡喬木,恰恰就在對毛主席的稱謂上和黃克成產生了分歧。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胡喬木對毛主席的稱謂

胡喬木是當時新華社的社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院長,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和毛主席共事過28年的秘書。

在審核黃克誠遞來的文章的時候,為求排版更好,他在原有文章上加上了總標題和小標題。這樣顯然更方便讀者閱讀,也更有利於讀者抓住主要內容。所以黃克誠沒有任何意見。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然而,當胡喬木將通篇的「毛主席」修改為「毛澤東同志」的時候,黃克誠就提出了堅決的反對意見。

黃克誠表示,修改成「毛澤東同志」,他「從感情上過不去」,還是「毛主席」這個稱謂更好。但胡喬木又覺得「同志」二字放在哪裡都不會出錯。兩人都說服不了對方。這樣一來,最終決策權就到了鄧小平的手裡。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鄧小平拍板

黃克誠和胡喬木在「毛主席」和「毛澤東同志」兩個稱謂上產生的分歧,很快也被鄧小平同志所知曉。

後者認為,稱謂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號,而是一種態度。這樣一來,稱呼這位第一代領導核心為「毛主席」還是「毛澤東同志」就表達了對其的不同態度。

鄧小平深刻認識到,如何評價毛主席的歷史地位和毛主席領導時期的歷史,從來都「不只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的政治問題」。要知道,蘇聯就曾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大虧。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上個世紀後期,美國反共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就曾建議蘇聯自由化分子集中力量對斯大林進行「全盤否定」。他表示,一旦把斯大林全盤否定了,蘇聯共產黨、蘇維埃政權的歷史就站不住腳,而這樣一來,蘇共的執政地位和領導作用就會失去歷史的依據。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當蘇聯自由化分子真的掉進美國的陷阱之後,蘇聯迎來了蘇共解體、蘇聯垮台的歷史性悲劇。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正是因為深入了解過這一歷史經過,等到美國企圖用同一種方法「攻陷」中國的時候,中共黨內絕大多數清醒人士都堅決地站到了「維護毛澤東歷史地位」、「堅持毛澤東思想」這一陣線上。鄧小平也不例外。

在黃克誠這一篇文稿上,他拍板確定將對毛澤東的稱謂恢復成「毛主席」的時候,就表明了他的態度。

這樣一來,因黃克誠和胡喬木有分歧而擱置的文稿很快就被確定完稿,正式發表在了《解放日報》上。國內外也從這篇文章和對毛主席的稱謂中,清楚看出了中共的態度。

1981年,胡喬木和黃克誠對主席稱謂出現異議,鄧公:恢復過來吧 - 天天要聞

小結:

「毛主席」和「毛澤東同志」這兩個稱謂,字面上看沒有多大的差別,情感上卻有着很大的差距。「毛主席」是中國人民對領導黨建立了新中國的毛澤東的親切稱呼,從建國後就一再沿用。這也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對毛澤東的肯定和支持。

所以,當黨內定下維護毛主席歷史地位、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大基調後,比起使用「毛澤東同志」這個平淡的、看不出態度的稱謂,將稱謂恢復成「毛主席」會更有利於表達人民和黨的支持立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 天天要聞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1936年北平一個冬夜,大作家沈從文失魂落魄地敲響了總布衚衕三號的大門。開門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門外這位文壇好友,只見他一米六幾的個子在寒風中微微發抖,臉上滿是淚痕。能讓寫出《邊城》這般純凈文字的男人,哭成這樣,一定是天塌下來了。林徽因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聞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東海域上演了一出"換旗求生"的戲碼,在霍爾木茲海峽這片火藥桶般的水域,外國商船們突然集體玩起了"變裝秀"——清一色掛上中國五星紅旗。 (在霍爾木茲海峽,大量外國船隻懸掛五星紅旗以避免....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 天天要聞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7月9日,天津市委組織部領導幹部會議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宣布中央有關任職通知和市委關於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任職的決定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嚴的標...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駿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視頻的真相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駿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視頻的真相

李人駿把萬海定為黑社會,是因為王彧的指證。王彧在幕後老闆陳勝龍和程子健的一番操作下,對萬海做偽證,陳勝龍告訴他說是零成本,只需要誣告萬海,就可以把萬海手裡的萬川集散中心搞到手。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隨着姜紅軍和孫飛被抓,李人駿被約談,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