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2022年06月28日23:56:24 歷史 1962

1960年2月底,康克清隨朱老總一起外出視察,此行他們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地,即朱德的老家。說起來,朱德自從1909年瞞着家人到雲南報考陸軍講武堂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老家,到1960年已經是過去了51個年頭。

51年時間過去,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早已經是滄海桑田,日月換了新天。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他們乘飛機經西安、貴陽在3月4日到了重慶,重慶是朱德視察很重要的一站,他和康克清去參觀了紅岩村十八集團軍辦事處舊址。

遙想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帶着我黨的部分同志在重慶設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於戰火中致力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艱難險阻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紅岩村早已不單單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精神。

紅岩精神不論什麼時候都不過時,都值得倡導,也因此,朱德到四川,自然不會不去看一看紅岩村。

參觀完紅岩村,朱德和康克清還去了西南師範學院,這是培養祖國人才的搖籃,朱德對新中國的老師滿懷期望,對新中國的學生寄予厚望,他還為西南師範學院題字:「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攀登科學高峰,做好人民教師。」

從重慶離開之後,朱德和康克清奔赴南充市,3月9日就到了儀隴縣馬鞍場。

儀隴縣是位於四川省北部的偏僻山區,在嘉陵江中游的東岸,是嘉陵江和渠江之間的一片狹長的丘陵地帶,境內山巒起伏,溝深谷狹,土地貧瘠,居民多以種地為生,朱德很關心這裡的農業生產,他叮囑當地的幹部一定要把糧食生產搞好,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

儀隴縣城坐落在金城山的半山腰上,而在金城山東南約三十七公里的地方就是朱德的家鄉馬鞍場,馬鞍場西北約四里路處就是琳琅寨,而朱德就出生在琳琅寨腳下李家塆的一個佃戶家裡。

朱德出生的時候,其祖父朱邦俊帶着一家老小已經在李家塆住了四年,他們原先是在馬鞍場的大塆定居,後來隨着家族的繁衍,這裡還形成了朱家大塆,當然人多了,人均擁有的土地也就少了。

到了朱邦俊這一代,分家的時候只分到了七挑(超不多一畝半)多地,而朱邦俊又生了四個兒子,這點土地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於是朱邦俊就在1882年將大塆的土地和草屋典了300吊錢,然後租佃了琳琅寨西麓李家塆的地主丁邱川家八十挑(五挑約為一畝)田地耕種,自此淪為佃農。

朱邦俊一家淪為佃農後就住在地主家用來存放糧食的倉庫,房屋簡陋,光線昏暗。1886年,朱德就出生在這裡,朱德出生後,家裡共有12口人:

祖父母朱邦俊和潘氏、伯父母朱世連和劉氏、父母朱世林和鍾氏、三叔朱世和、四叔朱世祿、兩個哥哥朱代歷和朱代鳳、姐姐朱秋香,再就是剛剛出生的朱德。

一家人起早貪黑地忙碌,忙完一年納完租後,餘下的糧食將將能滿足基本的溫飽,根本沒有餘糧也沒有餘錢,但好歹能活下去,而到了1895年,朱德九歲的時候,朱家遇到了一件大事。

地主要求加租,朱德家裡無法承受這種加租,於是地主家的管家就在除夕那天來到了朱德家裡,逼着他們搬家,這對於朱德一家來說,打擊是巨大的。

沒有辦法,他們只能向人家借了兩百多吊錢,加上家裡攢下來的,湊夠三百吊錢贖回了原先已經典出去的大塆的老屋和土地,而後一家人分居兩地

朱德的父母帶着一家人遷居到了陳家塆生活;朱德隨着養父母(即朱德的伯父母,朱德很小的時候就過繼到了大伯家)、三叔、四叔搬回到了大塆居住。

朱德在大塆住了十四年,從1895年開始,直到1909年他隻身赴雲南報考陸軍講武堂。

所以朱德在儀隴縣馬案場住過兩個地方,其一就是琳琅寨腳下李家塆的地主倉庫,其二就是大塆的老屋,這次回鄉,朱德就想再去這兩個地方看看。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但過去了那麼多年,他家昔日租佃的房子大半早已經不存在了,僅剩下的幾間也都破敗不堪,朱德已經很難從中找到自己過去在這裡生活的影子,但他的記憶依舊還在。

那是他在外參加革命魂牽夢縈的所在,儘管童年時期的那段生活很艱苦,但有家人的陪伴,縱是陋室也感覺溫暖。

後來朱德和康克清在去看了兩個住的地方之後,鄉親們又將兩人領到了一處比較好的磚瓦房,朱德記憶里沒有這棟房子,就問這是什麼地方,結果鄉親們都說是朱德小時候住過的房子。

朱德仔細看了看還是感覺陌生,就搖了搖頭說:「沒有住過這房,那時我們家是地主家的佃戶,地主怎能把這麼好的房子給我們住?」

但鄉親們堅持說這就是朱德小時候曾經住過的房子,朱德認真想了一會兒,終於想到了一件事情。

1917年,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的朱德被任命為靖國軍第二軍第十三旅旅長,駐守瀘州,此時他不僅還清了上學期間家裡欠下的債,更是有餘錢寄回家中,讓家裡人蓋新房子住。

家裡人很快就蓋好了房子搬了進去住,但是朱德從1909年開始就再沒有回過家,自然沒有住過家裡新蓋的房子,但鄉親們自然不知道這件事,所以才說朱德小時候住過這棟房子。

儘管朱德沒有住過,但知道是家裡人住過的房子,朱德還是感覺到了親切,縣委的同志考慮到這所房子已經空了很久,沒有人住,計劃在這裡辦一個朱總司令的陳列館,但朱德並不同意。

他嚴肅地說:「不要辦我的展覽,現在還有一些孩子沒有地方上學,你們就拿它來辦學校吧,一定要讓學生到這裡來上學,不可搞我個人的陳列館。」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朱德並不是說說而已,後來他幾次催促當地政府辦成此事,幾年之後,朱德和康克清還特意關注這件事,而這裡也真的辦起了一所小學校。

看完曾住過的房子後,朱德還去了家鄉附近的墓地去轉轉,凡是有墓碑的,朱德都叫秘書幫着仔細辨認一下,在一塊略有殘缺的墓碑上,朱德仔細辨認,認出了其中的一個字,他說:「這一定是我的啟蒙老師。」

他在墓碑前徘徊憑弔,似是在回憶往事,又似是在懷念恩師,看了很久才離開,然後朱德就要求去看他少年時讀書的地方——席家,這裡原來是席聘三辦的私塾學堂。

在參加科舉考試之前,朱德曾在四個私塾學堂讀過書,1892年,六歲的朱德和兩個哥哥被送進了本姓家族辦的藥鋪埡私塾讀書,塾師是朱德的遠房堂叔朱世秦。

朱世秦一面行醫一面教書,在朱德看來,他教得不太行,所以在藥鋪埡私塾讀了一年多之後,朱德和兩個哥哥又到了地主丁家辦的私塾讀書。

丁家私塾因為是地主家辦的私塾學堂,學校很漂亮,有花園,有樓,塾師是個秀才,教得比較好,對學生也好,但朱德在這裡只讀了兩年書。

1895年,朱德隨家人搬回到大塆生活後,朱德又換了一個私塾,新的塾師比較糟糕,還打人,讀了差不多半年的時候,朱德再次換了一個私塾,這一次朱德就到了離大塆有八里路遠的席家砭私塾讀書,塾師是席聘三(名國珍,字聘三,號伯谷 )。

實際上,席聘三算是朱德真正意義上的啟蒙老師,儘管他曾數次考秀才都沒有中,但他學識淵博,歷經滄桑,極有見識,是一個很懂得人情世故,很有情趣有骨氣的人,他的思想是開展的,還具有濃厚的民族意識。

朱德在席聘三這裡讀了九年書,從1896年到1904年,從十歲到十八歲,正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朱德不僅書讀得好,思想也開闊了很多,這都得益於席聘三老師的教育。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席聘三學識淵博,學生想學什麼,他就給學生講什麼,四書五經講了,詩詞歌賦講了,《綱鑒》、《甘四史》也都講了,這讓朱德獲益匪淺。

而在思想方面,席聘三有一種追求救國救民真諦的精神和強烈的民族感情,他常常對學生說:「人不做事業,沒什麼作用。」還說:「要能做事,才能救世界。不能救世界便沒有路。」

這些讓朱德的眼界開闊了,思想也慢慢開展了,他的心裏也逐漸產生了愛國思想,開始有意識地關心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可以說,席聘三對朱德的影響是極大的,這箇舊私塾里的先生,思想從來不陳舊,反而是朝氣蓬勃的,他辦私塾和很多人辦私塾不同,他願意接納窮人家的孩子,收費很低,那些實在交不起學費的,還可以緩交或者免交。

朱德在他那裡讀書的時候學費就很少,最後一年,朱德更是住在了席聘三的家裡,只交了一百斤米作為伙食費,席聘三很喜歡朱德這個學生,朱德年紀小卻聰明好學,經常得席聘三的誇獎,而朱德很敬重席聘三,這種敬重即便過去了半個世紀也不曾改變。

所以當朱德回鄉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忘去看望席聘三,但他知道,按照席聘三的年紀來說,怕是早就作古了,畢竟朱德這個學生都已經74歲了,實際也確實如此,他在墓地看到的那塊殘缺的墓碑就是席聘三的。

無法再聆聽席聘三的教誨,對朱德來說是一種遺憾,不過,能再去席家看看也是好的。到席家的路需要經過一個很高的陡坡,不太好走,陪同的四川省委第三書記廖志高對朱德說:「總司令,別去了吧,路不好走。」

但74歲的朱德並不怕路難走,他說:「不要緊,我小時候走慣了,一定要去。我的古文就是在這裡學的。」

席家砭私塾距離大塆有八里路,朱德跟着席聘三讀書的時候,每天早早起床,在家裡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吃完早飯就去上學,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再去讀書。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嚴冬酷暑里,風吹日晒下,他每天都要來回跑四次,長年累月下來,朱德養成了走路快的習慣,這種習慣在革命年代極有益處。

當然,每天跑三十多里路是少年時期的事情,對於已經74歲的朱德來說,自然是做不到的,但那點陡坡還難不住他,況且他是一定要去席家看一看的。

廖志高也不好再說什麼,就跟着朱德和康克清一起爬陡坡,上去陡坡之後,只見晨霧炊煙里,有五間草房立在那裡,靜悄悄地沒有動靜。

朱德記得,這就是他曾經讀書的地方,他輕輕走近院子里問:「席伯谷先生在這裡住嗎?」他不知道如今住在這裡的是什麼人,只能這樣問。

很快,屋子裡走出一位中年人,應聲說:「是在這裡住,我是他孫兒。」

他看到院子里好幾個人,而且看起來不像是本地人,似乎是參觀的客人,就主動說

「這座房子是朱總司令讀過書的地方,我伯父跟他同過學,經常給我們擺朱總司令讀書很得行,文章做得最好。有人多次要拆這座房子,我說是朱總司令讀過書的學堂,才沒有讓他們拆掉……」

聽到中年人這樣說,朱德輕輕地笑了笑,隨後四處望了望,一種熟悉感和親切感將他帶回了讀書的時候,他對這裡太熟悉了,熟悉到一點變化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問中年人:「這兩窩黃連樹中間還有一窩黃角樹呢?」

中年人有一瞬間的愣怔,隨後笑着說:「下暴雨打雷,遭雷公抓走了。」

朱德也笑着說:「再種兩窩嘛。」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的中年人終於察覺到了不對勁,本來他看到朱德的臉龐就覺得在什麼地方見到過,現在聽到朱德對席家這麼了解,再加上熟悉的鄉音,就不免好奇起來,他趕緊問:「您老是從哪兒轉來的?這麼熟!」

沒等朱德開口,旁邊就有人低聲說:「朱總司令,你還不認得?」

中年人一聽,頓時就臉紅了,他為自己沒有第一時間認出朱德來而羞愧,又為見到朱德而驚喜,驚喜之下,他激動的上前拉着朱德的手說:「哎呀,我的天啦,朱總司令啊。」

朱德也很激動,就和席家人聊起了過去在這裡讀書的事情,不過,朱德並沒有久留,在聊了一會之後,朱德、康克清和席家人在院子里合影留念,然後就準備離開。席家人自然不捨得朱德走,就挽留說:「轉來了就莫忙走,在這裡多耍幾天嘛。」

朱德何嘗不想留下來多待幾天,但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便是回鄉也不是玩玩,而是視察和調研,所以他笑着對席家人說:「我們一塊兒照了相,就等於在你家住下了。」

臨別的時候,已經走到了院壩邊的朱德又情不自禁回頭凝視良久,彷彿看到了昔日捧着書教授學生的席聘三,以及坐在那裡認真讀書的小小少年。

轉眼半個世紀已經過去,老師已經作古,他也已經年過古稀,時間匆匆而過,情誼未曾變過,只不過只能深藏心底,朱德不知道下次再回鄉是什麼時候,他想再看看這棟房子,讓記憶更深一些。

朱德回鄉後在馬鞍中學住了兩晚,第三天的時候,朱德帶着康克清先後參觀了解放後辦起的馬鞍小學和中學,還題了字,給小學題字:「努力學習,熱愛勞動。」給中學題字:「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

隨後朱德又想起了他曾經任教的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當初科舉考試停止,已經在縣試和府試中取得好成績的朱德只得在席聘三的幫助下說服家人,讓他到順慶府上新學堂。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他先後就讀於南充縣官立兩等小學堂和順慶府官立中學堂,後來又借錢到四川考進了一個體育學堂,1908年,畢業之後的朱德暢想着教育救國,就在老師的推薦下到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兼庶務。

當然他在這所學校只教了一年,就認識到教育救國是走不通的,所以他毅然辭去學校的職務,去雲南報考陸軍講武堂,準備從軍。

雖然朱德只教了一年學,但這是他真正走向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對他來說意義不同,他回鄉自然不會忘記去這所學校視察,不過,學校已經變成了儀隴縣金城小學。

朱德到了金城小學後,去教室和教師宿舍轉了轉,然後詳細詢問了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包括教師隊伍情況、在校學生人數和招生情況,還有教師的待遇以及校舍情況等。

朱德了解得非常全面,在掌握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後,他勉勵教師們要好好教書育人,臨走的時候,他還為學校題字:「為共產主義培養新人。」

參觀完學校之後,朱德在家鄉的視察基本就完成了,等回到儀隴,興緻頗高的朱德還提筆作詩:「二十三歲着戎裝,七十四歲訪故鄉。」

當初23歲的朱德毅然奔赴雲南從軍,為的就是救國救民,從陸軍講武堂畢業之後,他成為蔡鍔麾下的一名年輕的軍官,他驍勇善戰,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也步步高升,才幾年時間就從一名默默無名的士兵一步步成長為滇軍名將。

然而事業上的成功帶給他的並不是精神上的富足,相反的,他越來越迷茫,頻繁的軍閥混戰、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讓他陷入苦悶,他漸漸意識到自己正在走的路並不是真正的路,於是他重新開始尋找真理。

為此不惜出國留學,並在柏林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周恩來,從此踏上了全新的革命道路,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卓越貢獻。

1960年朱德回鄉,鄉親領他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子,朱德:我沒有住過 - 天天要聞

新中國建立之後,他又投入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兢兢業業地為人民服務,74歲才終於回到了家鄉,想到這些,他心中激蕩,忍不住訴諸筆端。

結果剛寫完這兩句,就有人來訪,朱德放下筆會客,等客人離開之後,康克清催促朱德完成這首詩,但朱德卻笑着說:「詩興已過,想到手邊的句子也全忘了。以後再寫吧。」這一擱筆就再也沒有提起來,這首詩始終沒有寫完。

3月12日,朱德回鄉的第四天,他們就離開了儀隴縣城回到了南充市。在南充,朱德聽取了中共南充地委負責人的工作彙報,然後嚴肅地說: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加速農業的發展,對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都有很大意義。要大力發展山區生產……山區也有山區的長處,要根據地形的不同,從實際出發,適宜於長什麼就種什麼,不要強求千篇一律。」

當時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朱德勉勵鄉親:「我們大家齊心,靠自己努力,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難,家家都會過上好日子。」又囑咐當地領導:「你們要老老實實辦事,關心群眾生活,有事多和群眾商量。」

隨後,朱德和康克清離開了南充,他們還去了宜賓市自貢市視察,參觀了地下天然氣噴出的自流井,緊接着又去河南視察,一路上,朱德不斷聽取地、縣領導的彙報,了解各個地方的農業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4月初,視察結束的朱德回到了北京,向中央和毛主席彙報了這次外出視察的情況,他在報告中說:

「我國各地方的地理條件、自然條件都不相同,農作物的種類又非常繁多,農業生產一定要因地制宜,農業技術改革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強求一律。」

朱德這次回鄉時間是很短的,都沒有來得及和家鄉的人好好聊天,實際上對於他們來說回鄉也是工作,是視察,是調研,而不是玩樂,就如同闊別家鄉32年的毛主席1959年回鄉一樣,也是時間短暫,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而周總理更是12歲離開家鄉後再未回過家鄉。

他們不是不想回鄉,不是不想家鄉的親人,實際上他們都是感情豐沛的人,對家鄉和親人有很深的感情。

只不過他們心中有大愛,他們熱愛國家,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為了千千萬萬人的幸福,他們只能告別家鄉和親人,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一生為國為民而無悔。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兵仙」韓信,死前大喊3個字,現在成了不少人的「口頭禪」 - 天天要聞

「兵仙」韓信,死前大喊3個字,現在成了不少人的「口頭禪」

提起韓信,大家都會想到王者峽谷之中,那個最靚的仔,全圖沒有他過不去的坎,簡直就是偷塔必備。但是你知道嗎?在歷史中,韓信可是相當厲害的軍事家,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兵法謀略了得,常常以少勝多,被稱為「兵仙」「戰神」級的人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長沙主會場活動在長沙博物館啟動 - 天天要聞

「5·18國際博物館日」長沙主會場活動在長沙博物館啟動

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5月17日,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長沙主會場系列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長沙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承辦,湘江新區宣傳工作部、各區縣(市)文旅(廣)體局協辦。湖南省文物局黨總支委員、綜合規劃財務處處長彭士奇...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舉辦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暨社科普及主題周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舉辦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暨社科普及主題周系列活動

5月17日,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結合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開啟主題文化宣傳活動。上午9點15分,原創研學思政課《「此致·近你」——「愛」的家書》(父母篇)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多功能廳首次開講。炭子沖小學的近百名學生成為了這一課程的首批宣講對象。該課程甄...
辛追娭毑長這樣!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現,業內:AI時代的文物將煥發新生 - 天天要聞

辛追娭毑長這樣!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現,業內:AI時代的文物將煥發新生

身着橙色漢服的「辛追夫人」,雙手安放膝前正襟端坐,五官立體、儀態大方,皮膚肌理清晰可見……穿越2000餘年的歷史滄桑,人們竟然在今時今日見到了辛追夫人的「真容」……5月17日,「東方睡美人」漢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數字人亮相。這是在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之際,其考古成果在數字化領域的又一重大應用。馬王堆漢墓是...
突然爆火!菏澤郭有才,「當官」了! - 天天要聞

突然爆火!菏澤郭有才,「當官」了!

近日,山東菏澤小伙郭有才翻唱的歌曲《諾言》,帶火了菏澤。他經常直播的菏澤南站也成了菏澤最熱門的打卡地之一。 5月17日,據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賬號發佈的最新視頻,郭有才已被聘為菏澤市文化....
四人賽題庫-隋朝 - 天天要聞

四人賽題庫-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創建者是隋文帝楊堅,建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第二任皇帝隋煬帝楊廣遷都洛陽。隋朝僅僅持續了38年,雖然統一了全國,疆土也擴大了不少,但大事不多,存在感不強。隋朝雖然年數不多,但皇帝不少,前後經歷了五個皇帝,比較出名的是兩個皇帝,楊堅和他的兒子楊廣。
古代人都「賣身葬父」,為什麼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後其實大有原因 - 天天要聞

古代人都「賣身葬父」,為什麼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後其實大有原因

文丨微生曉芸編輯丨微生曉芸前言估計大家在電視劇里都看到過一個很奇怪的場景,那就是「賣身葬父」。有些人都是因為要錢處理家人的後事,所以就簽訂了「賣身契」,成為了丫鬟僕人。但是這也讓人覺得奇怪,只是挖個坑而已,為什麼不自己動手挖一挖?實際上背後大有原因。為何「賣身葬父」?
孫亮之死: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 天天要聞

孫亮之死: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於是孫亮就推斷出是小黃門陷害保管員,小黃門不服,孫亮說:「如果這粒老鼠屎是早就在蜂蜜里,那麼內外肯定全都是濕的,那就證明是保管員保管不善;如果是新放進去的,肯定是外濕內干,那就說明是被人新放進去的!」
看看2023年廣州考古有啥新發現 - 天天要聞

看看2023年廣州考古有啥新發現

5月17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物局)指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中心主辦的「尋跡羊城——2023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展覽在南漢二陵博物館正式開展。「尋跡羊城」系列原創性考古新發現展,是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加強考古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