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酸、苦、咸、辛對應的五臟養生,五味和五髒的關係不簡單

2020年12月16日09:05:28 養生 1229

甜、酸、苦、咸、辛對應的五臟養生,五味和五髒的關係不簡單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季,但《黃帝內經》中卻將一年分為五季,對應五行學說,這五季分別是:春、夏、長夏、秋、冬。與這五季相對應的飲食又被稱為五味,即:甜、酸、苦、咸、辛。《黃帝內經》說:「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如此,五臟便與五味相對應了。在不同的季節進補不同滋味的飲食,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中醫一直認為食物本身即葯,所以不同味就有不同功能,下面我們就分別了解一下這五味的功能和作用。甜味(中醫稱「甘」),具有補緩、和臟腑的功效,是一種讓人最愉悅的味道,這也就與春天最為契合。酸者,有收斂、固澀之用,它不但可以止渴還能止汗,與它相對應的季節應該是夏天。苦味有瀉火的用途,同時可燥可堅,在長夏來食用就非常應景。鹹味,它的功能在於散結軟堅,秋冬、長夏都可以食用。最後剩下辛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辣味,它有發散和行氣行血的作用,冬天的時候非辛味不行。

之所以說春天要吃甜味,這是因為春天陽氣初生,萬物與人的身體一樣,都處於一種向上的階段,此時,我們最要做的就是疏肝益氣。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這也就是說過分的苦不利於肝氣的發散,這時應該盡量少吃一些苦的、酸的食物。而甜的則剛好,它不但滋養陽氣,還有利於肝氣的代謝發散,這也就直接避免了肝氣過盛的可能,及可能出現的肝、胃問題。當然,春季養肝又重在中期,這一時期最易出現肝氣過旺,而且後果嚴重——會傷及脾臟。因此,我們可適當多吃一些甘味食物,比如栗子、花生等生活中常見之物,既可養肝,又可養脾,再恰當不過。

進了初夏之後,心火開始旺盛,人們往往容易出現痔瘡、牙痛及長痘等上火的問題。《黃帝內經》因此建議道:「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因為酸味有發散行氣之效,能幫助脾胃消化,減少火氣的滋長。當然,有人為了保證氣血的有序運行,會適當地吃點辣味,這時不要忘了,用酸味配搭辣味,可起到生津清熱、補固養身之效。

初夏之後進入長夏,天氣更加炎熱,這時的人們明顯食欲不振、心情不佳,甚至還有腹瀉等問題發生。這時,我們應該以適當的苦味來清熱,因為脾主長夏,脾苦濕,自然要「急食苦以燥之」。夏天吃苦瓜總讓人感覺提神醒腦,這就是苦味調和脾胃的作用所在。除此之外,長夏之時,飲食更應該以清淡為主,如此才能確保人體不受外邪的侵襲。

到了秋天,溫度低了,可是卻變得乾燥異常。這時人們容易出現肺部的問題,所以要少吃辛味食物,而走酸味收斂之路。《黃帝內經》有記「肺苦氣上逆」,而酸的食物有着養陰之效,自然也就能緩解這種苦氣。與此同時,也可吃點苦味來瀉氣,進而起到滋陰祛燥的效果。秋天雖重在潤肺,但也要注意滋陰,同時還要養胃,早早預防秋燥才能清心安神。

冬天天氣寒冷,人體代謝進入到一個緩慢階段,此時以養氣補陽為主。我們都知道,腎是滋陰補陽的主角,所以這一時段的重點就在於以腎為本。但「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這就是說冬天不只是要補堅,還要適當地用鹹味瀉出濕氣。否則,體內濕氣過重,也易造成陽氣的耗損。

雖然說五味各有其效,又能應對不同的季節,但卻不能單一運用。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