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飽餐一頓後,不少人會通過運動來消食。
打球、游泳、跑步……剛吃完飯便從事這些運動,不僅起不到效果,反而可能損傷胃腸道,嚴重的還會讓腸道「打結」。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介紹飯後運動是如何讓腸道打結的,並教你正確利用飯後時間養生。
受訪專家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腹壁及疝外科副主任 周太成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委員會委員 沈雁英
腸道三個地方容易「打結」
臨床上,因飯後不當運動引發腸扭轉的案例不在少數。
腸扭轉,是指一段腸管沿着一個固定點發生一定角度的旋轉,使旋轉腸腔兩端受到壓迫而導致的疾病。腸腔旋轉角度不同,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輕則部分腸道壞死,重則腹腔感染致命。
發生腸扭轉的危險因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
- 內因即腸道本身的因素:主要是腸袢和(或)腸系膜過長導致腸道活動度較大,從而更容易發生不同程度的扭轉。簡單來說,就是「較長的繩子更容易打結」。
- 外因即為腸道以外的原因:包括導致腸系膜未關閉的腹部手術史、腸道腫瘤、腸腔內蛔蟲等,以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比如暴飲暴食、習慣性便秘、飽餐後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或冰冷、辛辣食物刺激等。
飽餐後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是青少年常見的腸扭轉誘因。在這種狀態下,腸道內容物較多,重量增加,其蠕動收縮也會更加劇烈,且腸道各段不同步,導致腸道位置發生改變,使其更易發生扭轉。
人體腸管主要分為小腸、大腸和直腸三大段,它們在腹腔中彎彎曲曲、有序排列,但腸扭轉仍能找到其薄弱點,伺機而動。
小腸扭轉
小腸的腸系膜較長而附着點比較窄,遇到體態突然改變、腸系膜缺漏或腸蠕動功能紊亂時,就容易發生扭轉。
癥狀提示:患者肚臍周圍會突發劇烈腹絞痛,可能伴隨有腰背部牽涉痛,早期腹脹不明顯,後期頻繁嘔吐、腹脹和疼痛加重。
盲腸扭轉
盲腸是大腸的起始部分,正常情況下會牢牢附着在腹後壁上,但如果連接不夠穩固,就容易發生腸扭轉。
急性盲腸扭轉多會帶來急性腸梗阻,導致腸道完全堵死;亞急性盲腸扭轉則可能保留一部分腸腔空隙,形成不完全梗阻,甚至反覆發作,有些可不通過手術就能複位。
癥狀提示:急性癥狀為突發右下腹或中腹部劇烈絞痛,明顯有腹脹,而且位置不對稱,可能觸摸到右下腹有氣包塊;亞急性癥狀為右下腹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腹脹,整體而言癥狀較輕,可能持續數天。
乙狀結腸扭轉
連接肛門的最後一截腸道是直腸,而乙狀結腸就連接着直腸,從正面看位於腸道一個拐角處,這個位置常常容易發生梗阻、粘連,繼而引發扭轉。
另外,乙狀結腸冗長、腸系膜相對較短,可活動的空隙大,是扭轉高發區。輕度的乙狀結腸扭轉可能持續發作不到1周,嚴重者可能持續2~3周。多發生於有長期便秘史的老年人,易出現腸壞死、穿孔等危急併發症。
癥狀提示:急性扭轉發病急、惡化迅速、腹痛劇烈,是全腹部瀰漫性疼痛,患者不僅嘔吐嚴重,還容易便血、脫水、休克;亞急性扭轉患者則可能有漸進性左側腹痛腹脹、排便困難、少量嘔吐等現象,嚴重時嘔吐有糞臭味。
預防腸扭轉,主要是針對誘發腸扭轉的外因,即要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首先,要避免餐後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最好先休息0.5~1小時,之後進行相對輕柔的運動,再逐漸科學增加運動量和強度。
其次,避免暴飲暴食、攝入冰冷辛辣食物,也不宜吃太飽,加重腸道的刺激和負擔。
最後,應定期體檢排查腸道疾病,一旦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特殊不適,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飯後6個習慣傷健康
除了劇烈運動,飯後這6個做法也會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
飯後喝濃茶
茶雖然含有維生素和茶鹼等營養物質,但飯後喝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這樣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茶葉中的單寧酸結合形成沉澱,影響蛋白質吸收。
建議:飯後至少半小時後再飲茶,量也不要太多,盡量飲用淡茶。
!
飯後吸煙
煙本身含有六百多種有害物質,飯後人體處於消化吸收的狀態,全身血液循環和基礎代謝加速運轉,若此時吸煙,煙草內的毒素會通過血液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對消化道、呼吸道、肺功能影響最大。
建議:飯後忌吸煙。即便是平時,也最好能完全戒煙。
!
飯後大量喝水
飯後立刻飲水會稀釋胃液,減緩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引發腹脹等不適。
建議:如果覺得飯後口乾難忍,可少量飲水,不可一下喝太多。
!
飯後吃水果
飯後胃已經處於被食物填滿的狀態,血糖也逐漸上升,立刻進食水果不僅會加重胃負擔,影響食物正常消化,還會使血糖升得更快。時間久了,易誘發消化系統疾病和糖尿病。
建議:最好在飯後2小時後再吃水果,也可以在兩餐之間吃。
!
飯後唱歌
剛吃完飯,身體中的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大腦處於缺血狀態,此時如果唱歌,會增加大腦的興奮度,使得用於幫助消化的血液趕來支援大腦,導致胃部缺乏血液供應,影響正常消化。
建議:如果想飯後唱歌娛樂一下,最好在1小時後進行。
!
飯後開車
飯後大腦缺乏血液供應,身體反應能力也會跟着下降,馬上開車極易引發錯誤操作或發生緊急情況時反應遲鈍。
建議:飯後最好休息30分鐘後再離開,司機群體更要注意。
用好三個「飯後半小時」
一天之內各個時段也有不同的養生重點。三餐後,就是一個保養的黃金時間。
早飯後半小時
吃點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如獼猴桃、櫻桃等。然後漱口,做叩齒、轉舌運動,以健齒潔齦,增強口腔咀嚼能力。
老人可用手反覆按摩膝關節,幫助胃經通暢。坐着抬腿10分鐘,有助於放鬆心情、消水腫。
此外,將兩手手指對揉按摩,也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午飯後半小時
午飯不要吃太飽,不然影響心臟正常收縮和舒張,油膩食物還會增加血黏稠度,引發冠狀動脈病變。
餐後喝杯酸奶、打個盹,是很愜意的。但不要吃完馬上睡,因為進餐後胃腸蠕動加快,體內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大腦供氧明顯下降,最好午餐結束半小時後再休息。
如果太陽不是太強烈,老人可短時間晒晒後背,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夏天炎熱,曬太陽時間不要過長,以免中暑和晒傷。
晚飯後半小時
這是散步鍛煉的好時光,進行30分鐘左右,可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脂肪堆積。
身體狀況較好、年紀輕的可進行快速走(120~140步/分鐘)或中速走(100~120步/分鐘),運動時間30分鐘到1小時。體質差、年齡較大的人群,最好進行慢速走(70~100步/分鐘),運動時間20分鐘到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