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現代人生活節奏較快,飲食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長期吃高油高鹽的快餐、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而這些不良的習慣只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影響消化功能,誘發腸胃、肝臟、胰腺等方面的疾病,從而影響壽命。
反之,如果飲食健康沒有不良嗜好,消化功能良好身體健康,壽命自然也會更長。
50歲之後,吃飯時如果有以下4個表現的,說明身體比較健康,長壽可期!
1、胃口好
健康的人胃口往往比較好,沒有出現食欲不振、厭油、噁心等癥狀。反之,如果近期食慾下降,吃飯時有厭油、噁心等癥狀的,要小心肝、膽、胰腺等方面的疾病。
這是因為食物的消化需要膽汁、胰液來進行,如果膽汁、胰液的分泌發生異常,就會出現上述的種種不適。
2、食物吞咽順暢
食管癌是一種高發的癌症,它的典型癥狀就是吞咽困難,尤其是在吞食固體食物時,可出現梗阻感,隨着病情的加重,後期就連吃流質的食物都會出現梗阻感。
如果吃飯時食物吞咽順暢,說明沒有消化道腫瘤的存在。
3、沒有腹痛、腹脹
腸胃不好難長壽。如果飯後經常出現腹脹、腹痛等問題,甚至伴有噁心、嘔吐的癥狀,說明腸胃功能出現了問題,甚至還可能患有腸癌、胃癌等疾病,那麼想要長壽極為困難。
而如果飯後沒有明顯的腹脹、腹痛,則說明消化功能良好,身體也更為健康。
4、吃飯時沒有腹瀉
不少人還在吃飯,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了,經常跑廁所,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小腸的吸收功能出現異常,或胰腺健康出現問題。而如果吃飯時沒有這些癥狀的,則說明消化系統比較健康。
1、細嚼慢咽
吃飯速度過快,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就吞入腹中,其中的一些食用團塊很可能劃傷消化道黏膜,還可增加腸胃負擔,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相反,如果可以細嚼慢咽,則可以減輕腸胃負擔,又可以及時產生飽腹感,防止腸胃疾病、肥胖的發生。
2、營養均衡,飲食清淡
想要身體健康,首先應保證各種營養元素的攝入,如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等,只有各種營養均衡攝入,才可以滿足身體的需求,使身體更加健康。
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還應做到飲食清淡,在烹調食物時,盡量減少各種調味品的使用,如鹽、糖、油等,同時要使用燉、蒸、煮等健康的烹調方式,盡量不用油炸、燒烤、爆炒等方式。
總之,飲食是否健康,決定了身體的健康狀況。如果在生活中可以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如細嚼慢咽、飲食清淡等。那麼,即使是年過50,身體也會比較健康,不會出現吃飯時腹脹、噁心、腹痛、食慾下降、吞咽困難等表現,而只有身體健康了,壽命也才會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