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樓市救市政策密集出台,堪稱「史詩級」。
300多城,上千措施,從取消限購限售,到降首付、降息降稅,上車門檻驟降,持有成本更便宜…
結果如何?
11月迎來銷量持續上升,商品房成交面積和金額同比微增。但進入到2025年,不少地區價格又重返下行趨勢?
對此,不少人擔憂,隨着樓市調整加劇,接下來,國內40%左右的家庭,今後或都將逃不掉,要面對以下三個難題了。
01.
房價下跌,家庭總資產大幅度縮水的問題。
一直以來,人們買房不僅僅是因為自住,很多人更是因為房子的投資價值,並始終認為,買房子才是國內最穩妥的投資理財方式。
而且,在樓市上漲周期里,只要房子越多,就等同於擁有着更可觀的家庭總資產。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那些手上有多套房的家庭如今正面臨著總資產不斷縮水帶來的麻煩。
一方面,住建部透露全國共計有6億棟建築,城鄉房屋建築達到了3.54億棟,按照一棟樓住10人,足以解決30億人的居住難題。
更何況開發商們還沒有完全停止建房,預示着未來供給只會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需求卻在下降,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超過41.5%的家庭擁有2套及以上的房產。
這意味着未來年輕人在城市居住問題上,更多會選擇繼承父輩的房產,而不再追求購買自己的住房。
而且,結婚率和新生兒出生率的下降也反應了家庭規模的縮小,人口結構面臨著深刻的變化。這就使得剛性購房需求逐漸減少,市場上的購房者會越來越少,勢必會對房價產生下行的壓力,進一步加劇資產縮水。
02.
房子的出售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隨着市場掛牌量激增,房子想要在二手市場快速變現,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尤其是炒房客群體,接下來很有可能會面臨被反噬的災難。
如果他們不能將這些房子賣出去,必然導致很多炒房客群體的房子只能爛在手裡。
而且,很多炒房客還不的不面臨一個現實:他們中很多人也都是貸款買房,原本炒房只是為了短期持有,等待機會大賺一筆。
但是市場並沒有如他們所願,反而價格持續下行,他們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債務壓力,
再者這幾年大環境並不理想,普通家庭消費越來越理性,因擔心未來不確定性,都在瘋狂存錢,這種心理預期下,房子的脫手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03、
持有成本不斷增加
這兩年,房子不好賣,房企債務壓力大,拿地積極性並不高,
財政部數據,202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8699億元,對此2021年的 87051 億元,將近減半。
這對於地方財收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要知道,過去一直以來,地方收入主要依賴於土地財政,一旦這筆收入銳減,怎麼辦?
房產稅就是最優解!估計房產稅可能提前來臨,這對於那些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預示着每個月必將增加持房成本。
另外,除了房產稅以外,多套房還面臨著更多物業費和取暖費,以及未來房子老化,需要承擔更多的維修保養成本。
總之,他們的持房成本將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
去年以來,各地市場二手房掛牌量的激增,恐怕也和持房成本增加有關。
04.
如何應對?
建議從幾個方面入手:
1、多元化配置資產
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簡直就是致命風險。所以,除了房子外,還可以適當從其他領域尋求機會,分散風險,比如黃金、長期國債等。
只是但凡投資就會風險,想要降風險降到最低,就要在決策之前了解相關知識,避免盲目跟風。
2、降低負債比例
一旦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最保險大方式就是將不必要的債務降到最低,尤其是高利息債務,更要敬而遠之。
另外,還需要預留未來18-24個月房貸,以避免因突發情況,導致出現斷供風險。
而且,在此之餘還得預留一部分應急資金,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應對不確定性。
寫在最後
樓市大局已定,對於國內45%的家庭來說,三大難關不可避免。
而普通大眾應對危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未雨綢繆,不要有僥倖心理,否則更容易將家庭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記住:當時代的洪流碾過時,沒有一個家庭能獨善其身!心存僥倖者終將被時代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