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市場消息稱,4月起,多家銀行的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將上調至不低於3%。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確實有部分銀行開始上調相關產品利率,並停止相關優惠。
然而,此前消費貸產品低利率引發的一眾亂象卻不容忽視。在社交平台上,關於「利率上調」「提前提款」「套利玩法」的討論熱度持續攀升。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調整旨在規範市場秩序,防止資金空轉套利,推動消費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
此外,部分銀行為完成存貸款雙指標而主動讓利的行為也引發爭議。業內專家指出,雖然減費讓利策略短期內有助於刺激需求,但長期來看需關注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確保釋放的額度真正惠及有需要的消費者。
調整
有銀行產品利率已回調至3.4%
消費貸利率緊急回調?記者通過搜索社交平台發現有許多網友已經開始對此事件進行熱議。
「剛接到客戶經理電話,說4月1日之後利率可能會上調,讓我趕緊提款。」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這條評論發出後引發了不少討論,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收到了類似通知。
也有網友自稱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在評論區透露:「接到通知,要求撤回利率低於3%的消費貸宣傳。4月1日起,消費貸利率均會調整到3%,目前已停止發放優惠券。」
為此,南都灣財社記者向某國有行內部工作人員求證後,得到的回復是:「確實有這個說法,但目前暫未下達明確的文件規定。」
記者調查發現,已有部分銀行開始調整相關產品利率。例如,寧波銀行的「寧來花」利率從2.68%上調至3%;興業銀行的「興閃貸」利率上調至3.75%;招商銀行的「閃電貸」最低利率從2.58%上調至3.4%等。
銀行
推出「2字頭」利率,是「虧本賺吆喝」
今年以來,銀行消費貸市場掀起一輪輪「價格戰」,在促消費、擴內需的政策背景下,銀行機構紛紛通過降低利率、提高額度等方式發力消費金融業務,其中消費貸利率一降再降。不過,也有不少業內人士透露,此前推出「2字頭」利率的消費貸大多為銀行的「讓利政策」,在此背景下許多銀行是「虧本賺吆喝」。
上述國有行工作人員對南都灣財社記者坦言:「一般這種低利率的消費貸都是『倒貼錢』,甚至傭金都不夠貼的,單純沖個『開門紅』。」
平安證券點評稱,今年以來金融機構為搶佔市場份額,紛紛推出3%以下消費貸利率產品,低利率產品衝量不符合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將貸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的要求。本次利率的上調,一方面可以降低潛在信貸空轉導致的資產質量風險,另一方面緩解當前行業內卷式競爭,推動消費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
亂象
消費貸款用於住房裝修購車
有用戶卻轉賬償還其他貸款
那麼,緊急回調的背後有哪些原因?上述國有行內部人士向南都灣財社記者透露,本次利率上調的原因與行業自律有關。此前,部分用戶利用消費貸的低利率申請借款後,將資金存入其他銀行賺取利息差或用於償還其他貸款。
基於這一現象,記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發現,確實有不少相關的「經驗貼」,網友們甚至紛紛「支招」,分享取現還貸的「新玩法」。
有網友在評論區表示:「下款後一次性取出大額現金,然後找朋友幫忙『分流』,多轉幾次,就可以還貸款。」
根據現行監管規定,消費貸資金不得用於購買理財、股票、房產、償還住房抵押貸款、置換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風險投資等用途。此外,貸款資金也不得在本人賬戶間進行轉賬。
多家銀行也曾在公告中明確消費貸用途。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官網就明確指出,個人消費貸款可用於住房裝修、購車、購買耐用消費品等。
一般來說,銀行會進行貸後監控,如果出現違規使用且涉及民事行為時,銀行可能要求客戶對銀行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包括但不限於貸款本金、利息及追償費用,也有可能停止發放或提前收回貸款。
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個人信用評分受損,違規行為被金融機構記錄並報送至徵信系統,導致未來融資難度顯著增加,甚至是被列入銀行「黑名單」限制金融行為。情節嚴重時,可能構成騙取貸款罪或貸款詐騙罪。
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從短期來看,消費貸額度上限擴容對促消費可能有較為明顯的積極作用,增加消費市場的活躍度。長期來看,需要關注消費貸資金的流向和使用情況,防止資金被挪用。銀行也應靈活加強風險控制,讓釋放額度真正惠及有需要的消費者。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馬青 實習生 何蘊怡
製圖:黃亞嵐(騰訊元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