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 高凱)《2023世界能源可持續性評價報告——聚焦「一帶一路」》日前在北京發佈,報告顯示,在2011-2020年間,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能源可持續性快速增長,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OECD國家)水平。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出席當日發佈會並致辭。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助理魯璽當日介紹了該報告的亮點和主要發現。報告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基礎,綜合利用多維度定量數據完成了對全球140個國家能源可持續性的全面評估,並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聚焦點進行了專題研究。

《2023世界能源可持續性評價報告——聚焦「一帶一路」》發佈。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供圖
報告顯示,在2011-2020年間,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能源可持續性快速增長,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OECD國家)水平,以2015年《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發佈為關鍵節點,2015-2019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能源可持續性增速相比之前有明顯提升,顯示了「一帶一路」倡議對於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報告揭示了過去十年間全球能源可持續性發展在地區和國家層面的不平衡性,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在能源和氣候領域開展更為密切和實際的合作,包括治理體系、金融投資、技術研發等各個方面的一致行動。為實現2030世界能源可持續性目標(SDG7),報告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速能源轉型,確保能源可持續性各維度協同發展;二是各類國家應根據能源可持續性評價結果,突出能源戰略側重點;三是關注儲能、CCUS、工業與交通電氣化等關鍵技術進步對能源可持續性的推動;四是以「一帶一路」合作為模板,加強全球及地區層面切實落地的國際合作。
發佈會上,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副首席代表房偉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研究員、助理主任劉麗麗,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國際合作公司工程設計院院長雷宇就未來中國在促進「一帶一路」能源可持續性發展方面的作用、近年來逆全球化趨勢對能源可持續性的影響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