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領域,石墨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元素。2023年10月20日,中國商務部宣布限制石墨出口,消息一出在全球汽車界引發地震,並且震級越來越高。
中國限制石墨出口的消息一經發佈,立馬引發美日韓三國震動,畢竟這是新能源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旦供給不足整個行業都將受到影響,嚴重者可能直接停擺。目前,擺在美日韓三國面前的問題是,通過什麼渠道,才能獲取足夠的石墨來保證生產?本國的新能源行業,到底該怎麼辦?
高端材料中的「黑」科技
石墨,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軟的礦物之一,但在新能源領域,它又有着最硬的需求,號稱「21世紀的頂級材料」。
石墨是電動車動力電池陽極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天然石墨還是人工石墨,在電池製造領域都有着廣泛應用。可以說,石墨是幫助人類擺脫石化能源束縛的重要元素。
隨着新能源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歐盟將天然石墨列為2020年關鍵原材料,而美國也將其列為戰略資產。歐美紛紛把目光投向石墨,可見其重要性。
作為一種良好的導體,石墨在鍊鋼過程中也被廣泛應用,通過導電加熱,可以把廢鋼、鐵合金和造渣材料等熔化,然後煉製出合格的鋼材。
在飛機製造和導彈領域,石墨也同樣發揮着重要作用。通過球化和鱗片化處理的石墨,具有良好的抗熱震性和耐腐蝕性,是製造飛機和導彈等高速飛行器的優質材料。
尤其是導彈製造過程中,重量輕的碳纖維,正好符合要求,而石墨就是加工生產碳纖維的原材料。可以說,沒有了高純度石墨,美國連造導彈都存在困難。
半導體行業,對石墨也有着很高的需求,尤其是高純度的石墨,是晶體生長工藝的關鍵原材料,確保了半導體芯片的質量和性能。
就目前的產業形勢而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生產國和出口國,佔據全球供應量的65%以上。也正是我國在行業內的重要地位,才導致政策一宣布,就引發美日韓等國的強烈反應,更引發新能源領域的強烈地震,並且這幾天隨着時間發酵,這場地震的震級好像越來越高。
韓國懇求網開一面
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在10月20日共同宣布,自12月1日起,將限制石墨材料的出口。文件中規定,包括高純度高強度和高密度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製品、天然鱗片石墨及其製品和其他臨時管制的石墨類相關製品,都需要獲得出口許可證,否則禁止出口。
文件中提及的「其他臨時管制的石墨類相關製品」,主要包括2006年啟動的一項出口管制措施,這項管制一直持續到現在仍然有效。不過,這次我國也取消了冶金、化工行業使用的不太敏感的石墨類臨時出口管制。
這個重磅消息發佈之後,世界新能源領域彷彿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美日韓等國焦躁不安,不斷詢問「該怎麼辦」。
三個國家中,韓國行動最迅速,得知限制出口的消息後,韓國政府立馬召開緊急會議,表態要和我國加強溝通。意思不外乎稍微通融一下,不要耽誤韓國企業正常生產。
韓國對我國石墨的依賴度非常高。2022年,韓國進口了2.4億美元的石墨,其中超過九成都來自我國。
對我國商務部的限制出口政策,韓國一官員在媒體採訪時表示,暫時不會對韓國產生太大影響,相關企業可以依靠庫存維持正常生產,「不過如果長期持續下去,相關產業必將遭受重大衝擊。」韓國官員最後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另外該官員發聲安慰韓國國內企業和民眾的情緒,稱中國暫時只是納入出口管制清單,並沒有完全拒絕出口,韓國將通過高級別渠道和中國保持溝通,或許還有轉圜餘地。
在懇求中國的同時,韓國也做了兩手準備,計劃在中國之外尋找另一個石墨供應國,然後以長期供應合同的方式,實現石墨供應多元化,降低石墨斷供風險。
日本要起訴中國
日本進口的石墨,也是90%以上來自中國。面對管制措施,斯巴魯的首席負責人表示,將與供應商合作降低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的採購風險。
說白了就是以後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要擴大石墨的供給來源。不過這也是斯巴魯CEO一廂情願的想法,世界上最主要的石墨出口國就是中國,根本沒有可替代的國家。
三菱一位高官也無奈表示,將和其他合作夥伴共同應對石墨採購即將到來的風險。鑒於中日目前的關係,日本企業的擔心不算多餘。
而日本政府層面,也對我國的管制措施採取了強硬立場。日本內閣官房長公開表示,要對我國的政策提出明確詢問。這事鬧的,好像中國出台什麼政策,還需要對日本作出解釋一樣。
現在的中國不是100多年前的大清,無論幹什麼還要看洋大人的臉色,還要向洋大人請示彙報。以現在中國的實力,根本就沒把日本放在眼裡,畢竟每年新增加的海軍艦艇噸位,就相當於一個日本海軍的總噸位。
日本領導層宣稱,中國限制出口的措施,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然後他們準備到世界貿易組織起訴中國。
日本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向我國施壓,妄想推翻我國的限制政策。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顯然是不可能的,不過也從另一個方面顯示出,日本對中國石墨的依賴程度之高,否則也不會如此着急。
至於日本的「乾爹」美國方面,因為和中國科技戰貿易戰正打得如火如荼,自然拉不下臉球中國,對於中國出口石墨也直接死心。
他們或許已經猜到,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主要就是針對他們,所以直接不提購買的事。美國一直卡中國脖子,現在風水輪流轉,終於輪到美國嘗一下被卡脖子的滋味了。
限制出口的底氣何在?
作為世界上石墨最主要的儲存國、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限制出口的底氣就在於自己掌握的准壟斷地位。既然你卡我脖子,那我也卡你脖子,來啊互相傷害啊!
當然,以上這個是小編自己的想法,難免有狹隘之處。針對石墨出口管制的問題,商務部在10月26日進行了正式回應。
當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表示,「中國政府依法實施出口管制正常調整,既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地區,也不針對任何特定事件。」
世界上類似的事情,各國都曾經上演過。全球很多國家對重要的資源和原材料,都實行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以確保國家安全。歐美國家幹這種事更是輕車熟路,沒道理中國限制一下關鍵資源,優化出口秩序,就要被其他國家說三道四。
所以,我們的發言人說得很對,這個措施就是不針對任何特定事件,畢竟我國限制出口石墨,並不是針對某幾個國家,而是所有國家一視同仁。至於某些國家對石墨需求大,有些國家根本用不着,那就不是我國能控制的事情了。
明面上不針對任何國家,不多我國此舉也不是隨意制定,肯定包含着部分警告美國的成分。畢竟近幾年來,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鬥愈演愈烈並且肆無忌憚,不止自己強力封鎖,還拉上歐洲和日韓等盟友一起狼狽為奸,封鎖中國尖端科技發展。
現在我國限制出口石墨,加上8月發佈的鎵鍺出口管制措施,就是在向美歐等國展示,中國也有相應的反制手段,之前一直遲遲沒用,就是為了維護全球產業鏈正常運轉。而部分國家得寸進尺,就怪不得中國重新規划出口布局了。
稀土無序出口造成資源巨大浪費的老路,中國肯定不可能再走一遍。石墨作為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礦產資源,國家對其管制只會越來越重視,並會進一步加強管制措施。
通過出口管制,倒逼國內企業科學適度採掘,確保我國生態發展和資源涵養,對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實力提供更堅實的保障。當各國都對自己的資源和技術加強管制的時候,沒道理要求中國持續做貢獻。
我國限制石墨出口,也是從目前世界的現狀出發,維護國家資源利益,平衡世界產業布局,符合當前我國和世界的發展需求,不容他國質疑和干涉。
在美國越來越排斥全球化,妄圖拉小圈子自己玩的時候,中國則高舉全球化大旗,帶領眾多發展中國家一起發展,通過「一帶一路」這樣一條互利互惠之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深全球化合作分工,讓更多國家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發展是世界的主旋律,也許只有中國這種引領世界發展幾千年的國家,才能擔此重任,至於歐美之流暫居世界強國之列,本身就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朵浪花,世界發展終歸要回顧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