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讓魚躍醫療賺了不少,但想繼續賺大錢,還得看研發
圖/視覺中國
文 | 《財經》記者 凌馨
編 | 王小
2023年2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宣布,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哄抬血氧儀價格,對其作出行政處罰,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罰款270萬元。
受罰的原因是,其血氧儀2022年12月生產入庫成本比11月上漲47%,向經銷商的平均售價卻漲了131.8%。
新冠大流行前兩年,魚躍醫療兩年營收超過130億元,比疫情之前三年的總和還高。但到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凈利率跌至22%,營收額也同比下滑3.7%。
若不抓住2022年最後一波疫情紅利,魚躍醫療全年財務數據將不會那麼好看。
何況疫情影響正持續減弱,2023年也堪憂。魚躍醫療在半年前就承認,部分產品,「較去年(2021年)海外疫情類訂單影響下的高基數有一定下滑」。
若說抬高價被網民罵一罵只是傷點「面子」,對上市公司來說,「里子」還得看有沒新的增長點取代疫情紅利,比如,高附加值的創新產品。2022上半年,魚躍醫療的研發投入佔比為7.27%,較上年同期增長40.04%,這能支撐公司希望得業績持續高增長嗎?
曾稱產品沒有漲價,是取消了折扣
魚躍醫療的制氧機和血氧儀在2022年末一度供不應求。
2022年12月23日,魚躍醫療在各大電商平台的官方網站,血氧儀、制氧機陸續缺貨。至2023年2月1日,部分高流量制氧機仍顯示「無貨」。
賣得這麼火時,被市場監管部門盯上,源頭在2022年12月28日,一名消費者通過社交平台指責魚躍醫療,「因為搶購把九十塊錢的血氧儀漲到399」「把4700的制中氧機漲到9800」等。
對此,魚躍醫療予以否認。2023年1月2日,該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就血氧儀「漲價」問題作出回應,「該產品沒有漲價,因成本上漲,我們取消了折扣和優惠。」
對於制氧機被訴漲價,該公司僅表示,會根據市場需求及訂單情況合理安排生產計劃,並竭盡所能協調相關資源及時響應需求。
一個月後,上述回應被「打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1月6日,總局帶隊對魚躍醫療銷售血氧儀的行為進行了調查。「該公司血氧儀銷售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於成本增長幅度,推高了魚躍牌血氧儀市場銷售價格。」
以魚躍醫療生產的指夾式脈搏血氧儀(型號:YX306)為例,2022年12月生產入庫平均成本比11月上漲47%。向經銷商的平均銷售價格由100元/台上漲至231.78元/台,漲幅131.8%;最高價格上漲至254.15元/台,漲幅154.2%。
1月31日,江蘇省鎮江市市場監管局對該公司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處罰信息於2月1日披露。
當天,魚躍醫療發佈公告回應,「公司對本次行政處罰高度重視,積極配合調查;並推進相應整改,從嚴加強公司管理,強化相關人員對法律法規及規範制度的學習,引以為戒,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同時表示,目前公司各項業務正常開展,「本次行政處罰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未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靠疫情兩年賺了三年錢,業績增長存隱憂
目前,上述處罰沒有對魚躍醫療股價產生明顯負面影響,反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9%,2月1日以30.85元/股報收。年報季即將到來,投資者們仍在觀望其2022年的營收業績。
2022年前三季度,魚躍醫療營收較上年同期下滑3.65%,凈利潤下滑15.99%。想最後一個月大賣一波涉疫醫療產品帶動四季度的業績,成效如何尚待披露。
對所有曾受益疫情的醫療企業而言,真正的考驗在2023年剛剛開始。
日內瓦時間1月27日,新冠大流行是否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關相關會議主要議題。
此前兩天,中國疾控中心在一份疫情監測報告中表示,「春節假期,疫情未出現明顯反彈,在整個流行過程中,未發現新的變異株,我國本輪疫情已近尾聲。」
雖然WHO討論的結果是新冠流行繼續構成PHEIC,但是,新冠疫情對魚躍醫療的業績帶動,已明顯下滑。
魚躍醫療在2022年的半年報中承認,公司呼吸治療解決方案板塊業務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16.85%,「制氧機產品較去年海外疫情類訂單影響下的高基數有一定下滑」。
實際上,在魚躍醫療六類主要產品中,有一半在2022年上半年出現了營收下滑。在各業務板塊中佔比排名居首的呼吸治療解決方案、排名第三的康復及臨床器械,下滑比例分別為16.85%和13.09%。這兩項都是該公司的傳統優勢業務,扛着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出現增長的三類產品中,增速最快的,仍是受益於疫情,在魚躍醫療財報中稱為「感染控制解決方案」。
這一解決方案,包括人體消毒劑、醫療器械消毒劑、環境物體消毒劑及消毒配套器材等產品,即消毒類耗材。魚躍醫療在半年報中稱,感控板塊營收增長系,「通過對國內地區性疫情需求的快速、高效響應,手衛及環境物表消毒增長尤為顯著,院內外業務渠道加速拓寬。」
在對未來的展望中,魚躍醫療將感控方案和呼吸治療解決方案、血糖及即時檢測定為公司三大核心賽道。
其中,兩項在疫情以來的業績增長,與海內外疫情密切相關。特別是2020年,制氧機產品海內外業務發展持續增強,同比增速達40%;負責感控板塊的全資子公司營收同比增長53.13%。
但在2021年,魚躍醫療外銷營收就已出現衰退,較2020年下滑13.42%,2022年上半年又較上年同期下滑43.38%,內銷的毛利率也出現了3.83%的下滑。
魚躍醫療急需取代疫情的全新增長點。在2022年10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魚躍醫療對研發成果的回復是,希望通過強化基礎研發,儲備遠期競爭力。
2022年上半年,魚躍醫療研發費用達2.58 億元,同比增長 40.04%,占營業收入比例為7.27%,但是低於競爭對手邁瑞醫療同期研發投入佔比9.48%,更遠低於聯影前三季度的17.16%。
2023年1月,對霧化吸入治療等創新產品的研發進展,投資者關係工作人員對《財經》稱,相關產品研發「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