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過了動蕩的一周後,本周來自美國的密集數據將繼續主宰這一走勢,今晚耐用品訂單將率先提供指引。市場預期美國8月耐用品訂單月率將下降0.5%,前值為零增長,如果符合預期將是連續兩個月放緩,也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的最差表現。
耐用品訂單數據對市場來說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它既能反映製造業的活躍程度,因為生產耐用品經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面在於耐用品指的是本質上耐穿且耐久的物品,作為更廣泛的消費品類別的一部分,直接對核心零售銷售數據有所貢獻。
上周五美國公布的9月企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萎縮,但下降速度放緩,全球供應鏈改善緩解了企業的通脹壓力。製造業PMI初值從微升至51.8,預估為51.1,新訂單指數在四個月內首次出現增長。
近期其他關鍵數據則加速放緩,比如追蹤一系列衡量就業市場、製造業、金融市場和住房市場活動的指標——諮商會領先指標已經連續六個月出現下降,表明整個美國經濟的經濟活動將繼續更廣泛地放緩,並可能出現收縮。
基於美聯儲抑制通脹的鷹派利率政策將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上周美股市場已經感受到了連翻打擊,三大股指周線均大幅下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5.03%,連續第二次周線跌幅超過5%,標普500指數下跌4.77%,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4%,周一延續了下行。
如果耐用品訂單保持正增長或者好於預期,則表明企業投資依然較為強勁,而如果加速下滑則表明企業和消費層面均對於經濟前景展望並不樂觀。以往走勢表明,當數據遠不及預期時,公布後美股通常會有明顯下行壓力,美債收益率和美元同樣會走低,而金價則會尋求短線的上揚。
不過最新數據公布即便出現倒退,可能也不會對美元有明顯利空指引,就像上周五看到的,市場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前景加劇,更多資金選擇進入美元尋求避險,除非美元在高位出現技術性調整。但美股的弱勢預計還將延續,在道指率先跌破今年低點之後,標普500指數和納指也可能跟隨創低位,除了今晚數據外,周四的美國Q2 GDP終值和周五的PCE物價指數將決定本月的收官表現。
今年迄今納指已經下跌31%左右,隨着美元走強衝擊科技股利潤,科技股今年內預計仍有更多下行空間,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信息科技公司的每股收益預計將在第三季度同比下降6.6%,可能會有更多人減少科技股的敞口,或待調整到更低估值後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