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消息,根據 Canalys 公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49%,達到620萬輛,其中中國大陸市場佔據55% 的市場份額,銷量達到340萬輛。
除此之外,歐洲現為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佔有 24% 的份額,出貨量為 150 萬輛。在歐洲,電動汽車的採用率大幅上升,同比增長 34%,與 2022 年上半年的 9% 相比有了顯著飛躍;美國佔據 13% 的市場份額,上半年銷量為 81.5 萬輛,同比增長率為 97%,高於 2022 年上半年的 62%。
針對中國市場,Canalys 首席分析師 Jason Low 表示:「雖然中國有很多電動汽車可供選擇,但沒有一款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超過 10%。比亞迪是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品牌,但特斯拉領導的價格戰對較小的品牌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
此外,Jason Low還補充道:「價格戰使更多的汽車製造商專註於降低成本,但過度強調降低成本會導致對新技術的投資減少。隨着電動化和智能技術的發展,汽車已經從成熟的工業產品過渡到不斷迭代的技術產品。因此,汽車製造商必須迅速提高其軟件和硬件能力。」

2023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市場佔有比例/圖源:Canalys
技術仍是核心
根據Canalys的統計,這一數據的增長,不僅反映了電動汽車市場的強勁勢頭,也揭示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挑戰和機遇。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預計隨着消費者對環保和能源效率的關注度提高,電動汽車的需求還將持續增長。這為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他們可以通過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滿足市場的需求,實現自身的發展。
但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也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技術升級的壓力。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在電池技術、電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這些都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化來提升。同時,隨着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汽車已經從傳統的工業產品過渡到技術產品,這就要求汽車製造商在軟件和硬件能力上也要有所提升。
面對這些挑戰和機遇,中國汽車製造商需要採取積極的策略。一方面,他們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加強與全球供應商的合作,共享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特斯拉Model Y車型的後底板總成系統,已經成功採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實現快速鑄型,並且得益於優化的結構設計以及材料回收利用成果,車的後底板總成系統採用一體壓鑄方式後,成本降低了40%。
而隨着特斯拉將一體化壓鑄概念引入中國,也引得國內車企也紛紛開始布局。例如蔚來在2021年成功驗證開發了可用於製造大型一體化壓鑄件的免熱處理材料,並已開始在第二代車型平台上使用壓鑄法製造白車身。此外,小鵬汽車、高合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東風汽車、大眾汽車、奔馳、沃爾沃等國內外車企,也都在競相布局一體化壓鑄技術。
競爭激烈,策略需要「差異化」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Canalys調查發現,儘管中國有很多電動汽車品牌可供選擇,但沒有一款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超過10%。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有7家主機廠銷量達到10萬輛級別,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家,其中,比亞迪唯一達到百萬輛級別。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比亞迪(1,082,372輛,同比增長89.4%),特斯拉(287,119輛,同比增長44.9%),上汽(275,521輛,同比增長下降13.5%),廣汽(222,942輛,同比增長127.2%),吉利汽車(202,737輛,同比增長114.1%);這五大車企合計銷量2,070,691輛,佔比整體銷量的69.1%。
這些數據說明國內市場仍處於高度競爭狀態,每個品牌都在努力確立自己的地位。比亞迪作為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品牌,在市場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成功的原因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如較早進入市場、有效的營銷策略、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良好的用戶口碑等。然而,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的價格戰策略對中國市場上的其他品牌構成了挑戰。由於特斯拉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其價格戰可能使得一些較小的品牌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2023年上半年國內電動車市場佔有比例/圖源:Canalys
所以面對國內龍頭及海外品牌,國內其他本土品牌需要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提高產品品質,打造獨特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同時,為了避免與市場上的主導品牌正面競爭,一些較小的品牌可以考慮採用差異化戰略,如專註於特定用戶群體或推出具有獨特功能的車型。
例如,蔚來聚焦用戶旅程的每個環節,用「夥伴」、充換電體系、NIO House、NIO社區四重抓手構建了獨有的服務網絡,為用戶提供了車以外的大量增值服務。而小鵬則沿着用戶在車內的感觸端,從智能座艙到輔助駕駛,極大地突出了小鵬與傳統車在駕駛體驗上的差異,並不斷打磨新功能,來突出小鵬與特斯拉及其他新車企的差異。
因此,正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珠江學者韓永輝教授認為,「第二陣營」車企應依據自身優勢開展產品差異化策略,「從長期來看,打造差異化生態優勢是車企取得穩定發展的關鍵,對於新勢力和『創二代』車企來說尤其如此。」
總的來說,中國汽車品牌格局正處於一個變革期,市場競爭激烈,機遇與挑戰並存。只有不斷創新,提高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未來,中國汽車品牌有望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為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