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威廉,以佔領和征服著稱的國王

2023年06月30日15:11:39 歷史 8534
征服者威廉,以佔領和征服著稱的國王 - 天天要聞 征服者威廉,以佔領和征服著稱的國王 - 天天要聞
10:47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 天天要聞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前言36萬信徒揭竿而起,劍指洛陽! 八州之地烈火燎原,大漢王朝搖搖欲墜!這支軍隊有口號、有組織,甚至在朝廷里埋伏了內應。 怎麼看,都是要改朝換代的劇本。可僅僅9個月,就從席捲天下到灰飛煙滅。 這就像一家勢頭兇猛的獨角獸公司,發布會開得震天響

歷史分類最新資訊

一心為公的教員 - 天天要聞

一心為公的教員

教員始終秉持着"天下為公"的崇高理想,如同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那般,將拯救黎民百姓視為畢生使命。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以他的才學與家世,本可安享優渥生活,卻毅然選擇了荊棘遍地的革命道路。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 天天要聞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明太祖朱元璋這輩子最得意的,不是打下大明江山,也不是制定《大明律》,而是生下了長子朱標。這個從娘胎里就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幾乎承載了朱元璋對理想治國者的全部想象。可惜命運弄人,38歲突然暴斃,留下一堆未解之謎,也讓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徹底改寫。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 天天要聞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蘇州大學教授房偉既是一名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高校教授,也是一代批評家中的佼佼者,同時還是一名相當高產的文學創作者,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等。 談及同事房....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 天天要聞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出現非常明顯的歷史朝代飯圈化現象!這樣的風潮到底是從何而來,有哪些好處和值得警惕的弊病呢?在貼吧和天涯的時代歷史飯圈已初具雛形早在抖音、小紅書和B站出現前,廣大網民主要靠各種論壇和貼吧,維持着社交和日常分享功能。

全站最新資訊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 天天要聞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劉備從織席販履到割據一方,堪稱勵志典範。他一生以“興復漢室”為志,麾下關張萬人敵、諸葛智絕天下,本有望一統山河。然而歷史總是充滿意外——幾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在關鍵時刻給了蜀漢致命一擊。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五個被史書輕描淡寫卻改變三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 天天要聞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能打的將領不少,但真正把“忠義”二字刻進骨子裡的,卻是鳳毛麟角。有些人打仗是把好手,可一見形勢不對,轉頭就投了新主;而另一些人,哪怕刀架脖子上,也絕不低頭。今天要說的這五位大將,前三位寧死不降,後兩位至死相隨,他們用性命詮釋了什麼叫“忠義無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 天天要聞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三國這段歷史,總叫人忍不住假設:"要是曹操多活30年,天下會不會早早就姓曹了?"這事兒說起來挺有意思。曹操死在公元220年,按史書算,他要是活到250年,那就是80歲高齡了。那時候蜀漢的諸葛亮剛走沒幾年,東吳的孫權也快不行了。曹操要是真能熬到那時候,三國這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