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DeepSeek春節走紅以來,越來越多人習慣了用AI助手進行搜索。
而隨着而來的是,在傳統的搜索引擎優化(SEO)之外,生成式引擎優化(GEO)開始成為一種新興的AI營銷方式。
目前,在國內AI平台還沒有接入廣告服務,品牌主如果想要更多被AI搜索選中,GEO就成了一種方式。
簡單來說,傳統SEO主要通過優化網頁內容和結構,提升在搜索引擎中的自然排名。GEO則是通過生產或調整內容,當用戶通過AI工具提問時,GEO確保品牌的核心信息被AI系統採納,並直接融入答案中。
例如,當用戶搜索“XXX推薦”時,AI工具會直接調用經GEO優化的品牌信息。
不過與成熟的SEO相比,GEO還是個新生事物,它現在是如何商業化的?到底靠不靠譜?
GEO如何運作?
三言隨機找了幾家GEO服務商。
其中一家名為大X營銷的服務商,在其官方詳細介紹了GEO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如下圖:

大概就是根據品牌主的定位生成適配AI的內容,然後通過模型馴化、數據投喂等方式,被AI搜索收入答案。
客服還給了2個案例,品牌方分別是一家直播平台和運動康復培訓機構。不過展示的都是DeepSeek平台。
很明顯第一個案例中的關鍵詞就是私域直播,第二案例可能是運動康復師、認證培訓、證書等幾個關鍵詞組成的。


目前,GEO主要按照關鍵詞收費,同時還要考慮行業、AI平台、服務時長等綜合因素。
上述服務商給出一個標準套餐的價格。客服稱他們主要做DeepSeek平台,其他平台有概率能被答案收錄,但不保證。如果要求其他平台收錄,還要另外收費。
標準套餐的價格19800元,有10個關鍵詞,保證6個有效收錄排名。服務時長30天,AI創作和調整文案,還給發500條媒體平台。
套餐具體內容包括:
1. 精準地域關鍵詞策劃: 基於您的行業(GEO)深度定製關鍵詞策略,包含核心地域詞與長尾詞。
2. AI智能文案批量創作與優化調整:運用AI高效生成和改寫標題與文案,針對AI規則調整符合收錄的內容格式。
3. 500條全網媒體鏈接投放(知名門戶網站等)。
4. 30天維護與關鍵詞排名保障:提供30天持續維護(監控、調整),並承諾10個核心關鍵詞中至少有6個實現有效收錄排名,保障優化效果。
5. 月度報告與20條問答贈送:每月提供詳細效果報告追蹤進展,並額外贈送20條知乎/百度問答。
三言實際測試了上述的2個案例,發現其中一個品牌已經不在AI答案中,但另一個品牌的搜索排名反而從第二上升到了第一位。


所以對於品牌方來說,AI搜索的收錄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一旦沒有GEO的優化,很可能還是不能被搜索到。
再來看看其他2家服務商。
其中一家名為X搜科技的服務商,官方顯示支持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Kimi等幾乎所有常見的國產AI平台。
其官網的合作案例中,列了很多知名企業,比如浦發銀行、AMD、新東方、廣汽豐田、寧德時代等。

看着挺厲害吧,但是逐個打開所有案例介紹時,卻發現所有的內容都一樣,發布的時間都是同一天。內容是解讀不同平台的特性,和合作沒有半毛錢關係。

而且三言還發現,它官方的新聞資訊欄目還發布了大量文章,有些標題看起來像熱點新聞。
但打開一看,和上面的案例介紹玩的一個把戲,還是百度、抖音、今日頭條、微信的平台特性介紹,一個字都沒變。

這不禁讓人好奇,這在玩哪出。如此的敷衍和掩耳盜鈴,是把別人都當傻子嗎?
它們的客服也很離譜,問啥都不說,就是一個勁的問你要電話、姓名和公司名稱。公司業務又不是違法犯罪,為啥不能說呢?
一句話說就是“你的信息我都要,但別想問我一句話”。給的理由也很敷衍,“我不知道你是誰,怎麼發給你呢”。大姐,我也不知道你是誰啊,為什麼啥都告訴你。
反正種種跡象看來,這個所謂服務商就很不靠譜:合作企業疑似作假,官網隨意亂寫,客服只想套你信息。
第三家服務商的網站幾乎沒有啥信息,加了客服後,也是一個勁的要客戶信息。不過人家還是給介紹了業務,還發了案例。
同樣這家的GEO也是按關鍵詞收費,綜合考慮服務月份、AI平台數量。但對方沒有一個價格標準,只表示價格需要根據關鍵詞進行評估。
該服務商的案例中的usmile還算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案例能夠看出,服務內容包括品牌曝光和指定信息。三言實際搜了下,確實和展示的信息是一致的。
GEO野蠻生長
或將迎來AI平台整治反制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GEO市場處於發育期,服務商數量激增,但行業規則尚不完善,“黑帽操作”普遍存在。
要讓客戶成功出現在一條AI回答中,通常需要在多平台發布超過50條內容鏈接。
而“黑帽操作”通過AI批量生成偽原創內容並大量發布鏈接,追求最快速度增加客戶在AI搜索中的曝光度。所以他們通常不考慮內容質量,也不講合規,只追求速度。
這意味着可能會有大量的不準確甚至虛假的內容產生。而且,因為內容質量較差,很可能很快就失效了,可持續性很差。
三言Pro發現,搜索“北京最好的搬家公司”,某AI平台搜索答案參考資料的第一條就是某知名網站的文章鏈接,該文章一眼就能看出是廣告文。

黑帽追求的是大力出奇蹟,方式粗暴。這其實和傳統SEO海量發稿的邏輯有點像,只不過這次換成了AI。
但很明顯,這種粗暴方式是不健康的,它帶來很多副作用。品牌雖然在AI搜索中短暫曝光,但發布在各種平台的低質內容可能成為新的隱患。
對於用戶而言,AI搜索最重要的就是真實性、可靠性,如果AI產品的回答都是廣告,而非準確答案,那用戶將離AI搜索而去。
目前,AI平台尚未對GEO作弊行為進行重點整治,GEO還有發展的窗口空間。
但隨着黑帽操作的副作用逐漸顯現,相信平台介入的倒計時不遠了。
報道指出,有營銷公司資深從業者表示,現在的GEO更像是一個過渡階段的產物。因為目前AI缺乏確定的廣告模式,所以商家只能“到水面下競爭”,試圖找到通往AI回答位的路徑。
但我們參考傳統搜索引擎的商業化路線,未來AI平台上線廣告功能也是可預期的。
無論是考慮到搜索結果的準確可靠,還是為上線廣告功能掃清障礙,都會對無序的GEO服務進行大整治。
而隨着AI平台的介入,GEO會結束當下混亂的局面,進入到下一階段,變得越來越規範,最終實現與AI平台和諧共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