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緯新材(688585.sh,股價7.78元,市值31.38億元)發布公告稱,智元機器人擬至少收購其63.62%股份。待本次股權交易完成後,上緯新材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智元機器人及其管理團隊共同持股的主體,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鄧泰華,核心團隊包括稚暉君等。
本次交易如成功落地,有望成為國九條和併購六條實施以來,新質生產力企業在a股的標誌性收購案例,也是具身智能企業在科創板的首單收購案例。
上緯新材擬“易主”
7月8日晚間,上緯新材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swancor ind.co.,ltd.於當日與上海智元恆岳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智元恆岳)、上海致遠新創科技設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致遠新創)分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公司股票將於7月9日開市起複牌。
其中,智元恆岳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上緯投控的全資子公司swancor薩摩亞所持有的上市公司24.99%股權;致遠新創擬受讓5%的上市公司股權。
截至2024年末,上緯投控是上緯新材的間接控股股東,其為中國台灣上市公司。上緯投控第一大股東為蔡朝陽,由於任意單一股東無法對上緯投控股東會或董事會形成控制,股權結構分散,因此上緯投控無實際控制人,進而導致上緯新材無實際控制人。
本次權益變動後,智元恆岳和致遠新創將合計擁有上市公司29.99%的股份及該等股份對應的表決權,上緯新材控股股東將由swancor薩摩亞變更為智元恆岳,鄧泰華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以本次協議轉讓為前提,智元恆岳擬通過部分要約收購的方式進一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擬要約收購股份比例約為上市公司總股本的37.00%。
據悉,智元恆岳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智元雲程和致遠新創,實際控制人為鄧泰華。根據工商資料,智元機器人(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智元恆岳50%的股份。此外,鄧泰華也間接持有智元恆岳部分股份。
鄧泰華於1977年出生,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通信專業,曾任華為公司副總裁、無線產品線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通信與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深專家;現任智元機器人董事長兼ceo。
談及此次權益變動的目的,智元恆岳和致遠新創表示,認同上市公司長期價值和a股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服務能力,擬通過本次權益變動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智元恆岳和致遠新創將以有利於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上市公司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為出發點,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突破技術瓶頸和加速產業升級的優勢,完善上市公司的經營和管理,促進上市公司長期、健康發展。
智元機器人今年已完成兩輪融資
今年5月,京東、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參與了智元機器人的新一輪融資,包括上汽在內的多家老股東進行了增資。
3月,智元機器人完成由騰訊領投的新一輪融資,龍旗科技、卧龍電氣、華髮集團、藍馳創投等多家產業方及老股東跟投。
公開資料顯示,彭志輝(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to稚暉君)生於1993年,在科技圈頗具影響力,2020年,彭志輝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加入華為團隊,從事昇騰ai芯片和ai算法相關研究工作。他於2022年年底從華為離職,2023年2月聯合創立智元機器人。
智元機器人創立後受到資本追捧。天眼查顯示,高瓴、紅杉中國、鼎暉投資以及百度、上汽創投、比亞迪、三花集團、軟通動力等投資機構及產業資本均投資了智元機器人。
官網顯示,2024年12月16日,智元機器人開啟通用機器人商用量產。2025年1月6日,智元機器人第1000台通用具身機器人下線。
今年3月10日,智元機器人宣布,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據稱,go-1大模型將加速具身智能的普及,機器人將從依賴特定任務的工具,向著具備通用智能的自主體發展,在商業、工業、家庭等多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3月11日,彭志輝發布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靈犀x2。除了常規的行走、跑、跳舞外,靈犀x2還會舉重、踩滑板車、玩平衡車以及騎自行車。該款機器人在互聯網上刷屏。
7月7日,智元發布了靈犀x2-n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在輪式和足式兩種形態之間切換。足式狀態下,靈犀x2-n能夠盲走台階,手持12斤重物。切換至輪式狀態下的靈犀x2-n則能夠應對單邊橋、斜坡等複雜地形。
(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金冥羽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網(記者:朱成祥)、財聯社、天眼查、公開資料
推薦閱讀↓
余承東否認“開車睡覺”:當時在低頭看手機,已“自首”交罰款,被扣了3分,是第一次進公安局
蘋果華人ai高管被挖,年薪數千萬美元!扎克伯格在硅谷“殺瘋了”
誰買走了總價7000萬元以上的豪宅?
已無重整可能,廣汽菲克宣告破產
大米價格才開始降,實際工資已連降5個月!日本參議院選舉在即,石破內閣生死一線?
6歲孩子長了白髮,檢測血鉛異常,老師“頭暈噁心”也在測血鉛!幼兒園負責人已被立案偵查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