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2022年10月03日00:41:47 科技 1010

在一塊面積達7英畝(2.8萬平方米)的玉米地上種出二維碼,乘坐飛機高空路過時候拿手機對着這塊地一掃,會出現什麼呢?

Kraay與Rachel是一對來自加拿大的農民夫婦,他們在翻看雜誌時看到了不少的二維碼,便萌發了一個大膽的奇思妙想,隨即就計劃將自家農場的玉米地改造成二維碼的形狀。當從高空掃描這塊“二維碼”地時,頁面就會自動跳轉到他們家的農場網站,查看到農場的相關信息。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而這正是二維碼誕生之初的使命所在、奇妙之處——直接簡便地轉化、儲存大容量信息!

二維碼的誕生

二維碼的前身是條形碼,由條形碼之父”——諾曼·約瑟夫·伍德蘭德 (Norman Joseph Woodland) 發明,用於儲存產品數據、識別信息。它主要應用於圖書館書籍、醫院病人、便利超市的商品等物品之上,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政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而現代二維碼的真正出現是在1994年,由日本豐田的子公司電裝株式會社 (Denso Wave)的發明家原昌宏(Masahiro Hara)所研發。同條形碼一樣,二維碼最初在日本同樣是主要使用在製造及零售等行業的批量生產、信息存儲及跟蹤領域。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直到2010年,二維碼在中國的應用領域走向了發明者始料未及的方向——中國支付寶推出了二維碼支付技術。

自此,二維碼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應用則更多偏向了“一鍵支付”的趨勢,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是購物、旅遊、交通,還是交流、遊戲、休閑……

二維碼藉助支付寶以及微信兩大廣義意義上的支付平台,實現了在中國人生活衣食住行的全面覆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四大發明”——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絡購物中,二維碼承擔著不容忽視與代替的載體作用。可以說,二維碼推動了人類在移動生活時代的進步。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可是,二維碼的原理是什麼?

二維碼由碼眼、信息存儲區和白色背景區組成,其中碼眼負責幫助掃碼器定位二維碼。

一個常規的二維碼裡面通常有219個字符,相較於條形碼的13個字符,更小的面積卻能放進更多的信息;並且無論是在水平還是垂直兩個方向上都可存儲信息;承載的信息也非常多樣化,各類字符、網址都“來者不拒”;再加上更加優秀的糾錯能力,讓它在出現破損或變形的時候也能被識別讀取。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因此二維碼的應用範圍不僅僅局限在支付上,它像一把萬能鎖,適用於所有的信息數據,在信息發達的商業信息社會中適用範圍尤其廣泛:商品交易、廣告推送、產品的防偽與溯源、網站鏈接、數據下載、鐵路訂票、車輛管理,甚至個人身份信息的生成。

比如在疫情時代,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健康碼、場所碼、行程碼,就是雲端存儲的數據,將所有的居民健康信息、出行信息與個人身份信息綁定,在雲端進行存儲共享,免去了重複填報健康信息的麻煩。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但是二維碼的時效並不都是永恆的。支付二維碼會在每60秒刷新一次,添加入群的群組二維碼會在7天後失效,甚至課堂上籤到掃的二維碼也能根據老師的設置而實時刷新……

那,如果每分每秒都有二維碼在被生成、被使用、被拋棄的話,二維碼會被用完嗎?

二維碼會有“山窮水盡”的一天嗎

【“山窮水盡”之使用殆盡】

全球每天消耗上百億個二維碼,二維碼會不會被用完?每秒都在刷新即被拋棄的二維碼是不是在造成一種浪費?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作為通過幾何圖形來表示信息的一種編碼方式,二維碼根據排列組合方式計算,其數量幾乎是無窮的

二維碼的矩陣規格最小是21*21模塊,最大為177*177模塊。其中最低格式的21*21二維碼會產生共441個格子,減去二維碼固定數量的192個角落的“碼眼”定位框。理論上,僅21*21格式的二維碼有2249種組合,而這個組合數字長達75位,就更別說最大格式的177*177二維碼了。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其次,二維碼並非消耗品,它只是將信息轉化為圖像而已,可以任意重複,而不會過期。它是絕對唯一的,但它的唯一性體現在所處的環境中,比如社保系統發行的社保卡上的二維碼,在社保系統之內是唯一的,不會造成因重複導致的誤差。

或許社保系統之外,在防偽查詢系統里存在一個一樣的二維碼,但因為不處在同一系統內,承載不同的內容信息,所以即使重複也不會有何影響。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所以,從數量上而言,即使是用到宇宙再次大爆炸,憑人類的使用速度也不用擔心二維碼用完的情況;而從二維碼的性質來說,它永遠在拓展,永遠被賦予新的系統含義,也不會有用完的一天。

【“山窮水盡”之被取代】

正如條形碼升級為二維碼,二維碼大規模取代條形碼一樣,二維碼會在未來有一天面對被新事物取代的境地嗎?

第一,很多人認為,無感支付正在取代“掃碼支付”。無感支付包括我們現在以及十分常見的“人臉識別+微信/支付寶綁定+免密設置=刷臉支付”車牌識別+微信/支付寶綁定+免密設置=無感支付停車

在二維碼擔綱主要角色的“支付領域”上,支付寶和微信這兩大移動支付巨頭都在嘗試普及刷臉支付。在當前的許多商超、購物場所,也都匹配上了相應的面部識別付款系統,輕輕一掃臉,都不用摸手機就能完成支付,豈不方便?

但事實上,因為昂貴的機器與還不完善的技術,掃臉支付其實還存在不少漏洞。不僅掃臉,掌紋,指紋等識別技術也依然不夠成熟。

雖然掃臉支付能取代掃碼支付可能是在長久的未來之後,但是我們依然期待無感支付時代能快速到來,我們樂於來到一個更方便更智能的時代。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在信息存儲與追蹤方面,同樣也有不少人認為隨着RFID技術(無線射頻自動識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是最有可能取代二維碼的。

其實RFID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常用的飯卡、樓卡、銀行卡、公交卡和身份證等都是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也是發展比較早的RFID產品。除此外,它還被廣泛應用於倉管貨品信息存儲查詢、貴重固定資產管理、醫療信息(病例、廢棄醫療物品等)追蹤等領域。

因為RFID技術數據容量十分龐大,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擴充,所以容量遠遠高於二維碼的數字容量,甚至在解讀器的有效識別範圍內,它可以實現多個RFID標籤同時讀取。因此,RFID技術也被視為取代二維碼的有力競爭對手。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但其實,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是有利有弊的,他們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搭檔”,而非“你死我活”的替代品。

比如,條形碼因為讀取設備簡單、成本低、速度快的優勢,在實在無法識別條形碼的情況下也可以肉眼識讀底下的數字或者字母的便利,至今仍使用在商品的包裝袋上、圖書的標籤碼以及ISBN(書號)上。

條形碼適合較簡單的場景,既能節省時間和人力,又能延續使用習慣。而二維碼則適合使用在信息內容量大的情況下,它可以快速集結超大信息、轉碼、輸出,所以二維碼在物聯行業、溯源查詢上有着不可比擬的優勢。

同樣的,人臉識別固然十分方便,但它與“掃碼支付”其實並不衝突。二維碼有着很強的容錯能力,無論是二維碼是被折損還是弄髒還是損壞,哪怕是達到50%的程度,也一樣可以識讀。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我們相信,無論是曾經的條形碼,還是如今的二維碼,未來高度發展的無感支付,都只是工具,是技術手段,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智能而存在。它們之間不因時代而各自區別,

只會因為自己承擔的責任不同、適合的場景不同,而存在在更有意義的工作“崗位”上。

我們也不用擔憂: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什麼現在還沒用盡,用盡後會不會出現信息資源的錯亂?因為任何舊事物都只會因其優勢而被加強、優化,而非徹底淘汰,就算二維碼成為過去,也必然是因為出現了更加優秀的新科技。

每天上百億個二維碼被消耗,為何現在還沒用光?有沒有替代產品?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二維碼發展、研究現狀及應用狀況;
【2】楊修凡:二維碼的研究與應用論文;
【3】條碼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研究;
【4】熊蘭蘭:二維條形碼信息管理在胸外科手術器械管理中的運用;
【5】《科學與財富》RFID技術應用與圖書館服務創新——威海市文登區圖書館RFID技術應用現狀與分析;
【6】《射頻世界》電子產品出口型企業中RFID技術的應用——超高頻RFID技術在東莞嘉財、船井工廠中的實際應用;
【7】夏禹:基於條形碼和RFID技術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
【8】桑國磊:二維碼在圖書出版中的運用流程探析。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