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蘭州5月17日電(記者王朋)立夏過後,西北地區仍然多次出現沙塵天氣,局地甚至出現沙塵暴。今年春季以來,沙塵天氣頻襲西北,個別地方沙塵天氣較歷年同期偏多。為何沙塵天氣頻頻來襲?沙塵天氣往往在冬春季節多發,為何波及夏天?公眾如何預防?

這是5月17日拍攝的蘭州沙塵天氣。新華社記者 王朋 攝
甘肅省氣象局總工程師張強介紹,沙塵天氣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常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多發。發生沙塵天氣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地面沙塵物質、強風動力和不穩定的大氣環境。
張強說,短期來看,蒙古氣旋進入了活躍期,冷空氣活動有增加趨勢,並且強度偏強,構成不穩定的大氣環境;同時,今年春季以來,蒙古國南部、國內西北地區前期降水偏少,並且氣溫偏高,土壤乾燥,地面沙塵物質充足,具備了起沙條件。
“伴隨冷空氣活動,風速偏大,起沙動力條件具備,沙塵物質甚至被強風捲入1000多米以上的高空。”張強說,特別是高空風速偏大,致使沙塵天氣影響範圍擴大。

這是5月17日甘肅省氣象局官網發布的沙塵預警信號。
“近幾年,西北地區夏季發生沙塵天氣的情況增多,局地甚至在夏季發生沙塵暴。”張強說,沙塵天氣波及夏天屬於異常天氣情況,特別是春末夏初,氣溫回升快,當大氣中的水汽含量較少時,地面的加熱作用會使得空氣受熱上升,形成干對流。並且,這種干對流異常活躍,對流邊界層短時可以從幾百米發展到上千米,易形成強沙塵暴天氣。
此外,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大氣對流層的飽和水汽壓顯著增加,往往出現較長時間不易下雨,從而造成乾旱,增加沙塵天氣發生的可能性。“大氣對流層好比一個水盆,飽和水汽壓增加,相當於水盆變大了,集水過程需要更長時間。”張強說,這種情況往往出現要麼較長時間不下雨,要麼一次降雨量偏大,致使夏季極端天氣多發。
頻發的沙塵天氣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諸多不利影響,該如何預防?
張強介紹,目前我國已經構建起沙塵天氣的科學監測和預警體系,建議公眾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注意天氣預警;患有花粉過敏、呼吸道疾病等群體儘可能避免戶外活動,如若外出需做好防護。同時,城市管理相關部門根據實時沙塵監測數據,調整城市道路及重點區域洒水、噴霧作業頻率,沉降空中懸浮顆粒物,緩解沙塵天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