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2025年05月18日04:02:03 科學 1474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本文1809字 閱讀3分鐘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


你以為新冠已經翻篇了?錯!它又回來了,換了個“馬甲”還更狡猾。2025年5月,中疾控在最新一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China CDC Weekly)》中,首次正式提出了XDV變異株的概念。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這不是普通的“陽了”,是新冠病毒“組團變異”的新玩法,它融合了既有的奧密克戎分支,傳播力更強、免疫逃逸能力更高。很多人感嘆:“怎麼又陽了?”——是的,“又陽”不是錯覺,是現實。

XDV是什麼?不是新病毒,但比老病毒更“聰明”

XDV並不是獨立的新病毒,而是奧密克戎家族中的“混血兒”,由XBB.1.5與其他變異株重組而來。它的“血統”讓它具備兩種能力:傳播快、躲免疫。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截至2025年4月,全國XBB系列變異株佔比已超過95%,其中XDV已經成為多個省市的新興優勢毒株。換句話說,它現在已經是“主角”。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你“陽”了不止一次?免疫逃逸是關鍵

很多人疑惑:“我打了疫苗,去年還陽過,怎麼又中招?”關鍵就在於XDV的免疫逃逸能力。

免疫逃逸是什麼意思?通俗點講,就是病毒“學聰明了”,能避開我們身體原有的抵抗機制。你身體記住的是老病毒的樣子,現在病毒換了個“髮型”,你根本認不出來。

這是為什麼XDV能突破既往感染和疫苗屏障的原因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反覆感染。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癥狀輕就是沒事?別太樂觀了

很多人說:“這次陽了,就像感冒一樣,咳咳就好了。”沒錯,大部分人癥狀輕,但這不代表沒有風險。

一個重要誤區是:輕症≠無害。根據《柳葉刀·感染病》2024年發布的回顧性研究,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在重複感染後風險增加,包括持續咳嗽、乏力、認知障礙等。

反覆感染還可能增加心血管和神經系統併發症的發生率。更別提有基礎病的人群,一次感染可能是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XDV的傳播速度快到什麼程度?你可能低估了它

中疾控的病毒溯源數據顯示,XDV在短短兩個月內,從零星出現發展成多個城市報告的主要變異株。這種傳播速度,已經超過了此前的XBB.1.5。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2025年3月的通報中指出,XDV在亞洲多個國家出現快速傳播趨勢,並可能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主流變異株之一。

換句話說,我們已經不是在和新冠“打收尾戰”,而是面臨一場“變異升級戰”。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口罩該戴了嗎?答案很明確:該!

別再猶豫“還要不要戴口罩”。在公共場所,特別是人多密集的地方,口罩依然是最簡單有效的防線

中疾控最新的建議已經明確指出,近期國內多地出現病例回升,建議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高風險人群在室內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不是“怕死才戴口罩”,而是“有腦才戴口罩”。

疫苗還打不打?不是“可選題”,是“必答題”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對XDV這種變異株,目前的疫苗雖然保護力降低,但仍能顯著減少重症和死亡風險。2024年國家衛健委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接種加強針的老年人,感染後重症率降低超過60%。

別聽網上瞎說“打了也沒用”,那是跟病毒“裸奔”。疫苗不是萬能的,但它是你唯一能準備的盾牌。

XDV會不會引發新一輪封控?目前來看,不太可能

目前XDV雖然傳播廣,但致病力沒有顯著增強,國家層面也沒有發布新的封控政策。但這不等於可以掉以輕心。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我們要做的不是等政府“喊口號”,而是自己先動起來: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這不是老調重彈,而是基本常識。

再次感染時,你需要關注這些信號

不是所有“陽了”都只是發燒咳嗽,有些癥狀要特別警惕:

呼吸急促或持續胸痛

高燒超過三天不退

意識模糊或反應遲鈍

持續低血氧(血氧飽和度<93%)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別硬扛,立刻就醫。尤其是家裡有老人或孩子,一定要準備好血氧儀和基本藥品。

這不是恐嚇,是提醒

很多人對新冠已經“麻了”,覺得“陽了就陽了,反正不會死”。但醫學從不靠情緒說話。

病毒不怕你不重視,它怕你做對了事。XDV正在悄悄改變戰場的規則,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比它更快一步。

“又陽了”?新冠再現抬頭趨勢?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變異株 - 天天要聞

最後的提醒:別再用過去的經驗,判斷現在的新冠

XDV不是“又一次感冒”,它是病毒的下一次進化。如果你還在用2022年的認知來判斷2025年的病毒,那就太危險了。我們面對的,是免疫逃逸更強、傳播更快的新挑戰,不是舊敵人。

別等“陽了”才後悔,行動永遠比經驗更重要。

參考文獻: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 我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監測分析報告(2025年第17周)[J].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 2025.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質生產力的壯美圖景 - 天天要聞

新質生產力的壯美圖景

【新時代記錄】作者:韓 丹(浙江省攝影家協會航拍專委會副主任、杭州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近幾年,“新質生產力”是絕對的社會熱詞。它是指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
科技助殘,需以人文關懷為尺度 - 天天要聞

科技助殘,需以人文關懷為尺度

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當下,很多人對智能機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許不太為人所熟悉的是,這類機器人還有一個非常具體的應用場景:為殘疾人群提供出行解決方案。
復旦上醫健康科普講堂來啦!為你的健康“撐腰” - 天天要聞

復旦上醫健康科普講堂來啦!為你的健康“撐腰”

今天(5月17日)上午,“百廿復旦 健康同行”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大型義診活動在楊浦濱江東方漁人碼頭舉行。現場不僅有超120位復旦醫療專家現場義診,復旦上醫科普講堂也同步開啟直播,全方位為市民的健康“撐腰”。
新聞周刊丨首位來自民營企業的院士!王堅說他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 天天要聞

新聞周刊丨首位來自民營企業的院士!王堅說他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任務代號021,寓意從0到1的突破;一箭12星,均搭載星載智算系統、星間通信系統。5月14日,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標誌着我國在太空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作為此次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研發的主導機構,之江實驗室,負責星載智能計算機與AI模型。5月16日,發射已經過去了48小時,...
沙塵天氣為何頻襲西北地區?如何預防? - 天天要聞

沙塵天氣為何頻襲西北地區?如何預防?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蘭州5月17日電(記者王朋)立夏過後,西北地區仍然多次出現沙塵天氣,局地甚至出現沙塵暴。今年春季以來,沙塵天氣頻襲西北,個別地方沙塵天氣較歷年同期偏多。為何沙塵天氣頻頻來襲?沙塵天氣往往在冬春季節多發,為何波及夏天?公眾
科學盛宴!中國科學院第21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科學盛宴!中國科學院第21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啟動

來源:新華社 與大科學裝置近距離接觸,聆聽院士專家講解科學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學現象……5月17日,中國科學院第21屆公眾科學日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屬單位17日至18日將組織近400場科普活動,為公眾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
民間神獸 馬蜂 - 天天要聞

民間神獸 馬蜂

馬蜂,這種在我們生活環境中並不陌生的昆蟲,常常帶着讓人又懼又奇的色彩。當它們在屋檐下築起蜂巢,或是成群飛舞時,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多數人對馬蜂的印象可能僅停留在其蜇人時帶來的疼痛與恐懼上,然而,馬蜂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