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世衛組織首次明確“空氣傳播”定義,飛沫與氣溶膠無需區分

2024年04月29日05:11:59 科學 6158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500名跨學科領域的專家首次就傳染性疾病“通過空氣傳播”的定義達成一致,新冠病毒就屬於此類傳播方式。

世衛組織4月18日發布一份技術文件得出結論:當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類型涉及病原體通過空氣或空氣懸浮物傳播時,可以被描述為“通過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指傳染性呼吸道顆粒(例如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顆粒物)排入空氣中,並進入吸入這些顆粒的另一個人的呼吸道。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定義摒棄了過去用傳播物顆粒的大小定義傳染病是通過“飛沫”傳播還是“氣溶膠”傳播的方式,並將“飛沫”和“氣溶膠”統一歸於“通過空氣傳播”。

科普|世衛組織首次明確“空氣傳播”定義,飛沫與氣溶膠無需區分 - 天天要聞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傑里米·法勒(jeremy farrar)周四在一份視頻聲明中表示,當人們說“氣溶膠”或者說“通過空氣”時,無論是工程師、臨床醫生、護士還是公共衛生人員,都能明白意思是一樣的,這實際上涵蓋了許多通過空氣傳播的呼吸道感染。他認為,這一定義是“歷史性的”。

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初期,數百名氣溶膠科學家曾公開抱怨該機構未能警告人們病毒可能“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

2020年7月,世衛組織首次表示,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但針對“空氣傳播”的定義仍存在長期分歧。因此,達成這種共識的必要性顯而易見。

近500名專家為新的定義做出貢獻,其中包括物理學家、公共衛生專業人士和工程師。

歷來,公共衛生機構在宣布傳染病是否通過空氣傳播之前都需要非常謹慎,並提供高水平的證據,因為這意味着非常嚴格的遏制措施;根據新的定義標準,還應考慮傳染病的暴露風險和疾病嚴重程度。

世衛組織表示,定義傳染病的傳播方式,是研究如何更好地預防傳染病的第一步,無論是針對新冠、麻疹等現有傳染病還是針對未來的大流行威脅。

“這份報告很重要,因為它將能夠與公眾就病原體傳播以及如何降低傳播風險進行更好、更清晰的溝通。”世衛組織諮詢小組成員、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氣溶膠科學家兼教授林賽·馬爾(linsey marr)在一份郵件聲明中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斯蒂芬·莫爾斯 (stephen morse) 表示,新的定義“是一個進步”,人們曾在新冠病毒是通過“飛沫”還是“氣溶膠”傳播的爭論上浪費了太多時間。

一位中國公共衛生專家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飛沫”和“氣溶膠”兩者無需加以嚴格區分,因為通常情況下兩種顆粒物的傳播是共存的。他同時指出,該定義的明確主要幫助澄清了長期認知上的困惑,對於疾病的防控而言,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洋院士”的鍍金門路:支付80萬元“諮詢服務費”即可獲評為“院士” - 天天要聞

“洋院士”的鍍金門路:支付80萬元“諮詢服務費”即可獲評為“院士”

媒體揭露只要花上幾十萬元就能買到一張歐洲自然科學院的“院士”證書。中國科協對井噴式的“洋院士”發聲,“各部門不應為投機者捧場站台”。此後,關於“院士們”的喜訊被悄悄撤下,網友調侃“國內短時間內‘痛失’多位‘院士’”。      這場鬧劇揭開了學術圈的遮羞布。事件背後,我們還要繼續追問:歐洲自然科學院...
2024年麗水市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開賽 - 天天要聞

2024年麗水市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開賽

為進一步推動機器人技術普及,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後備人才的培育,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在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領域進行學習和實踐,市科協、市教育局聯合開展2024年麗水市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5月12日,競賽在麗水第二高級中學拉開帷幕,共有來自全市282支參賽隊伍、548名學生參加比賽。智能機器人(科協專項)...
中工網評丨“潮汐攤區”讓城市管理更精細更有溫度 - 天天要聞

中工網評丨“潮汐攤區”讓城市管理更精細更有溫度

中工網評論員 陳婉揚據5月10日《工人日報》報道,在重慶市南川區的一些小區門口或人行步道上,每天早上6點到9點、下午4點到7點,總能看到碼放整齊的新鮮菜筐,攤位也有序地排列。結束時間一到,攤販們就像聽到“號角”般準時收攤,有序收拾離開。多位商販向記者表示,有了固定攤位後,每天的收入比原來多出不少。有攤販表...
阜陽野生動物園20隻東北虎死亡,專家再吁出台動物福利法 - 天天要聞

阜陽野生動物園20隻東北虎死亡,專家再吁出台動物福利法

“許多動物園急功近利,只想賺錢,忽視了動物福利。”5月13日,談及“阜陽野生動物園近年20隻東北虎死亡”事件,湖南三珍虎園創始人朱豫剛、動物園專家楊毅的看法不謀而合。據《中國慈善家》報道,阜陽野生動物園未取得許可,違法展示展演、人工繁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受經營權糾紛影響,20隻東...
3.1億年前的木化石群 一把打開植物秘密的“鑰匙” - 天天要聞

3.1億年前的木化石群 一把打開植物秘密的“鑰匙”

在山西省陽泉市水泉溝村和蔭營鎮一帶,有一個3.1億年前的木化石群。2022年開始,科研人員就持續在這裡進行發掘、研究。近日,他們新發現了大量鱗木類化石,這也是目前我國古生物化石發掘中保存最完整的鱗木礦化標本。鱗木,是生活在古生代晚期的一種已滅絕的遠古石松綱植物。
中國2023年科技6大突破,韓國在心碎,美國卻羨慕不已 - 天天要聞

中國2023年科技6大突破,韓國在心碎,美國卻羨慕不已

隨着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加,我們其實有了更多的發展,可能在早期的運用當中,大家對於中國的印象停留在實力發展不強,而且在很多關鍵性技術難以突破的階段,也因為這樣的原因受到了一些限制,但其實在工業實力方面的運用以及建造運用上的可能。
玻尿酸“審美疲勞”,華熙生物進退兩難 - 天天要聞

玻尿酸“審美疲勞”,華熙生物進退兩難

作者|葵涌 在前兩年玻尿酸被當做“醫美茅台”追捧的時候,華熙生物就是玻尿酸的代名詞。 玻尿酸(即透明質酸)是種廣泛存在於人體中的多糖分子,能幫助保持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可以通過注射....
最新研究顯示貝多芬生前鉛中毒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顯示貝多芬生前鉛中毒

貝多芬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生前飽受疾病困擾。一項新研究顯示,貝多芬頭髮中的鉛含量很高,表明這位作曲家生前鉛中毒。這可能是他一生中飽受耳聾等病痛折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