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制住中國向外太空前進的腳步,美國曾推出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條款》,妄圖用排斥中國的方式,讓我國的航天技術陷入停滯狀態。但是隨着我國航天自主科技不斷取得新突破,尤其是當中國人自己研發、製造、發射的空間站成功投入使用之後,《沃爾夫條款》就成為了國際笑話。更加諷刺的是,當中國的月球車降落在美國從未踏足過的區域並成功採樣返回之後,美國NASA竟想“選擇性無視”《沃爾夫條款》的限制,申請研究我國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樣本。而當NASA還在努力說服國會時,美國駐華大使卻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據俄媒衛星社13號發布的報道稱,美國駐華大使在出席國際關係委員會視頻會議時宣稱,不認為中國展現出希望同美國在探月工程上合作的意願。伯恩斯強調,在他看來“太空已經成為了中美競爭場地”。事實上,伯恩斯並不是首次唱衰中美航天合作的美國高官。
今年4月份,NASA局長納爾遜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就斷言美中無法在航天領域合作。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對其太空計劃的保密性,讓美國無法獲得足夠的透明度。同時他又自相矛盾的表示,美國依照法律不能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一邊用反華法案阻撓中美航天合作,一邊又指責中國不與美國合作,如今更是唱衰中美航天合作,可見在華盛頓內部,希望中美“老死不相往來”的勢力已經是根深蒂固。
事實上,伯恩斯作為美國駐華大使,其發表的言論正在形成一種有害信息倒灌,讓華盛頓以及美國社會無法認清現狀。究其根本,當初是美國主動關閉與中國在航天領域進行合作的大門,並且極力鼓吹“中國威脅論”,滿世界散播中國要在月球“跑馬圈地”這種低級卑劣的陰謀論。但事實證明,《沃爾夫條款》並未發揮出預想的作用,反而成為了美國獲取最新月壤信息的阻礙。
而當美國科學界希望華盛頓能夠“特事特辦”時,身為駐華大使的伯恩斯就開始大加唱衰,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抗拒。因為促成中美航天合作,給伯恩斯帶來的壞處要遠遠大於好處,畢竟來自科學界的一百句稱讚,都抵不過國會議員的一句批評,對伯恩斯政治生涯造成的影響大。至於NASA局長納爾遜的言論更加不值一提,此人自上台之後的重點任務,就是通過煽動“中國威脅論”來索要預算,因此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對納爾遜而言就是在自毀前途。
諷刺的是,即便華盛頓的政客們直到今天還在叫囂着“不能讓中國領先”,但是美國輿論卻已經有了新的看法。美媒彭博社在7號發表的一篇專題報道中就指出,中國在太空競賽中已經取得了無法忽視的外交勝利。文章指出,雖然美國試圖通過《阿爾忒彌斯協議》來建立太空以及月球上的行為規範,並且已經有32個國家簽署了該協議。
但中國選擇了與俄羅斯攜手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並且面向全世界廣發邀請函。很明顯,就算是一貫持反華立場的彭博社,也不認為拜登政府主導下的對華航天競爭機制存在着更大優勢。因此,真正被唱衰的不是“中美航天合作”,而是“美國要在航天領域永遠保持對華領先”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