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個光粒正在離開小行星“迪莫波斯”。這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公布的一項觀測結果。
飛離小行星“迪莫波斯”的光粒。NASA / ESA / D. Jewitt (UCLA)
37個光粒正在離開小行星“迪莫波斯”。這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公布的一項觀測結果。
這些光粒直徑在1米至6.7米之間,總質量大約相當於它們母體的0.1%。它們正在以每小時大約1千米的速度飛向太空深處。而促使它們離開的原因,可能是去年9月26日人類實施的首次小行星防禦測試:一枚名為“飛鏢”的探測器以每小時2.25萬千米的相對速度高速擊中了這顆小行星,使其偏離了原來的運行軌道。
哈勃拍到的這些光粒,也是有史以來人類在太陽系中拍到的最昏暗物體。
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光粒可能並不是“迪莫波斯”遭到撞擊後從其本體上分裂出來的碎片,而是原先已經分布在這顆小行星的表面。探測器在撞擊發生前2秒拍攝的近距離照片證明這是有可能的——當時探測器距離小行星表面只有11千米,它拍到小行星表面分布着很多巨大的礫石。
研究人員推測,“迪莫波斯”遭到“飛鏢”撞擊後,其表面石塊中大約有2%離開了它們的母體。
“迪莫波斯”和另外一顆較大的小行星“迪迪莫斯”是一對兒。“迪莫波斯”可能是很久以前從“迪迪莫斯”身上分裂出來的。
“迪迪莫斯”當初可能是因為自轉速度太快,或被不明物體撞擊,丟失了大量物質。這些丟失的物質先是環繞母體形成了一個環,然後又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在一起,形成了“迪莫波斯”。
因此“迪莫波斯”可能更像一堆鬆散的瓦礫,只靠微弱的引力維繫,並不堅固。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飛離“迪莫波斯”的石塊究竟是如何飛離的。它們有可能原本分布在小行星受撞擊的一側,受撞擊直接影響飛離;也有可能原本分布在小行星對側,受穿透小行星的衝擊波影響飛離。
飛離小行星“迪莫波斯”的37個光粒。NASA / ESA / D. Jewitt (UCLA)
參考
Hubble sees boulders escaping from asteroid Dimorphos
https://esahubble.org/news/heic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