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搖籃”貝爾實驗室,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室

2022年10月14日18:49:07 科學 1806

自1925年誕生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9個諾貝爾獎、5 個圖靈獎、三萬多項專利。

曾風光無限的貝爾實驗室,是一個多次改變人類命運的地方,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室之一,現代科技的搖籃。晶體管C語言UNIX操作系統、太陽能電池通訊衛星等等在這裡誕生,這些發明一直沿用至今。

過往輝煌

貝爾實驗室取名為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電話的發明者,在其獲得了電話機專利權後,貝爾創辦了貝爾電話公司,也就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前身。1925年1月1日,AT&T 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並成立一個名為“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後來改名為“貝爾實驗室”。

“諾獎搖籃”貝爾實驗室,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室 - 天天要聞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1927年,貝爾實驗室的克林頓·戴維森和雷斯特·革末發現了電子的偏移,從而驗證了電子的波動性

1933年,貝爾實驗室發現銀河中心在持續發射無線電波,從而開創了射電天文學

1943年,貝爾實驗室開發出了 SIGSALY 語音安全系統,數字通信的概念誕生,這是通信系統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1947年,貝爾實驗室三人組(約翰·巴丁、威廉·蕭克利、華特·豪舍·布拉頓)聯合發明了晶體管,並獲得了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晶體管的發明標誌着人類正式進入電子信息時代,這可以說是貝爾實驗室對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發明;

“諾獎搖籃”貝爾實驗室,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室 - 天天要聞

晶體管

1948年,香農發表了《通訊的數學原理》,奠定了現代信息論的基礎,而信息論是通信技術的理論基礎;

“諾獎搖籃”貝爾實驗室,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室 - 天天要聞

香農

1954 年,世界上第一台用晶體管計算機(TRADIC)在貝爾實驗室誕生,現代計算機由此開始;同年,貝爾實驗室還發明了第一塊太陽能電池;

1962年,貝爾實驗室研發的首顆通信衛星 Telstar1 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跨大西洋電視實時轉播;

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

1969年,肯.湯普生在小型計算機上開發出UNIX系統,打開了計算機現代操作系統的大門,後來 1973 年丹尼斯.利奇開發出了C語言,1980年貝爾實驗室又將C語言發展為C++,把C推向更高度;

“諾獎搖籃”貝爾實驗室,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室 - 天天要聞

丹尼斯.利奇和肯.湯普

......

巔峰時期的貝爾實驗室,擁有上萬個工程師,手握各項先進技術專利,走在科技最前沿。

高峰過後,便是低谷。

走向沒落

風光無限的貝爾實驗室在80年代迎來轉折,開始走向衰落。一是因為資本介入;二是被拆分。

80年代,華爾街資本開始介入貝爾實驗室,資本的介入讓貝爾實驗室不再是純粹的研究天地,資本追求的是回報。之前,AT&T財力雄厚,每年能給貝爾實驗室一大筆科研經費,貝爾實驗室中的科學家們無需在意外界的壓力,只需將精力都放在研究上,可以不斷試錯,即使失敗也可以重新再研究,而現在,華爾街資本引入了業績考核,他們需要完成設置的KPI,科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未必能收穫成功。

更糟糕的是,1984 年美國司法部根據《反壟斷法》將 AT&T 進行了拆分,從而打斷了AT&T長久以來壟斷美國電信行業的局面,貝爾實驗室也因此被一分為二,朗訊獲得了貝爾實驗室的名稱及一半的科研資源,AT&T 繼承另一半實驗室組成 AT&T 實驗室。

與AT&T相比,朗訊的身價降低了不止一星半點,實驗室的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只能不斷縮減人員,這顯然不能止損,2006年貝爾實驗室被阿爾卡特收購,2008年貝爾實驗室大樓被出售,2016年,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實驗室也幾經輾轉到了諾基亞名下。此時的貝爾實驗室早已名存實亡。

“諾獎搖籃”貝爾實驗室,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室 - 天天要聞

貝爾實驗室的影響還在延續,許多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從貝爾實驗室走出的,貝爾實驗室也因此被稱為“諾獎的搖籃”。

你認為貝爾實驗室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天眼”發現罕見掩食脈衝星 - 天天要聞

“中國天眼”發現罕見掩食脈衝星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張泉)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在銀河系發現一顆毫秒脈衝星PSR J1928+1815,它有六分之一的時間被伴星遮擋(即掩食),且伴星質量遠超一般掩食脈衝星的伴星。此類掩食脈衝星非常罕見,對開展恆星演化、緻密星吸
打造醫藥創新生態,港科大攜手兩大山東上市葯企共促產學研融合 - 天天要聞

打造醫藥創新生態,港科大攜手兩大山東上市葯企共促產學研融合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近日與山東兩大醫藥上市公司:綠葉製藥集團(綠葉製藥)與博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博安生物)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的前沿協作、成果轉化及人才培育,以支持港科大發展醫療科技及申辦「香港生命健康研發院」等策略舉措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 天天要聞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如何?這份“成績單”亮了

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 目前,全國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100餘種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搶...
湖北首次運用AI技術驗收配電架空線路 - 天天要聞

湖北首次運用AI技術驗收配電架空線路

湖北日報訊(記者王欣、通訊員余健兵、何瑤)5月21日,在孝感市安陸市木梓鎮10千伏江河線驗收現場,一架配有毫米級定位模塊的無人機從江河線1號桿快速向電力線路和桿塔飛去,通過搭載的高清攝像頭逐基採集桿塔、設備數據,並自動回傳至後台系統,通過A
低調的武漢,真的要出圈了 | 大剛觀察 - 天天要聞

低調的武漢,真的要出圈了 | 大剛觀察

你對武漢的印象是——製造業大市?大學之城?還是“九省通衢”的便捷?抑或是春晚分會場上光谷發出的“科技之光”?一如春晚分會場上的“賽博光谷”,在很多人眼中,武漢是一座“硬核”的工業城市。這一次,我們嘗試換一個角度去看武漢。5月21日,武漢召開全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會上發布了《武漢市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