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2022年10月13日08:15:15 科學 1226

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10月12日《每日郵報揭秘了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的人體冷凍實驗室-“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Extension”(簡稱:Alcor),將其內部的樣子公之於眾。

從外觀看,實驗室很是不起眼,“和普通的倉庫沒什麼兩樣”,報紙如此描述說道。但這裡卻存放着199具死者的遺體,他們被家人期待着,有一天可以起死回生。當然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場賭注,主要是看科學是否能如實驗室所承諾的那樣,出現異乎尋常的進步,讓那些在醫學上被判斷為死亡的人復活,將人生之路繼續走下去。

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 天天要聞

這就是實驗室的內部,遺體被存放在這些大型的金屬氣缸里,每個大圓筒可以容納四具遺體。

據悉這些容器並不依靠電力運行,每周一次向內充滿液氮。 液態氮可以使屍體保持在零下135攝氏度的低溫中,將停止所有的細胞功能卻也能保持其活性,直到解凍為止。

儘管Alcor給逝者的家人帶去了希望,但該機構的首席執行官麥克斯·摩爾(Max More)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知道喚醒遺體所需的技術會在何時出現”。這就是說,家人們只是抱着一個不確定的承諾在期待着,至於會不會見到“起死回生”的人,誰也不敢確定。

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 天天要聞

據報道稱,Alcor 中的人體冷凍流程是,先把遺體迅速冷卻,從圖中可以看到,屍體被冰塊和冷水覆蓋著,之後排出體內所有的血液和其他體液,隨即泵入類似於防凍劑的物質,防止細胞在冷凍過程中結晶和損壞。這些工作結束之後,遺體就可以存放到液態氮中了。

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 天天要聞

這就是存放遺體的圓筒的樣子,對於患有“幽閉恐懼症”的人來說,一定會感到緊張和害怕的。

想要存放在這裡,死者的家人也是需要付出金錢代價的,據悉冷凍全屍的價格為20萬美元(約142萬RMB)。而如果只選擇冷凍大腦,則只需要8萬美元(約57萬RMB)。此外還需要繳納會費,以及其他的一些成本費用。

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 天天要聞

比特幣的早期開發者哈爾·芬尼(Hal Finney,享年58歲)的遺體,目前就存放在實驗室的金屬筒里,這位和“漸凍人症”鬥爭了5年的名人,這回是真的“凍住”了。

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 天天要聞

還有一位泰國的3歲小女孩,也被父母送到了這裡。悲痛欲絕的爸爸媽媽,每一天都在盼望着科學進步,讓因腦癌離世的孩子,可以重新回到他們的身邊。

美國人體冷凍實驗室被公開,花140萬排干體液後儲存,等科學進步 - 天天要聞

並不是所有遺體都符合冷凍條件,但這些符合條件的遺體就真的能復活嗎?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學教授邁克爾·亨德里克斯博士,對此難以認同。“即使一個人的神經系統在他們進入冰凍狀態之前被繪製出來,也不可能完全複製一個人”,亨德里克斯博士如此說道。“復活或模擬是一種徹頭徹尾的錯誤希望,它超出了技術的承諾……”,“我對那些從死者家人的希望中謀取利益的人,感到憤怒,並蔑視他們”。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質生產力的壯美圖景 - 天天要聞

新質生產力的壯美圖景

【新時代記錄】作者:韓 丹(浙江省攝影家協會航拍專委會副主任、杭州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近幾年,“新質生產力”是絕對的社會熱詞。它是指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
科技助殘,需以人文關懷為尺度 - 天天要聞

科技助殘,需以人文關懷為尺度

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當下,很多人對智能機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許不太為人所熟悉的是,這類機器人還有一個非常具體的應用場景:為殘疾人群提供出行解決方案。
復旦上醫健康科普講堂來啦!為你的健康“撐腰” - 天天要聞

復旦上醫健康科普講堂來啦!為你的健康“撐腰”

今天(5月17日)上午,“百廿復旦 健康同行”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大型義診活動在楊浦濱江東方漁人碼頭舉行。現場不僅有超120位復旦醫療專家現場義診,復旦上醫科普講堂也同步開啟直播,全方位為市民的健康“撐腰”。
新聞周刊丨首位來自民營企業的院士!王堅說他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 天天要聞

新聞周刊丨首位來自民營企業的院士!王堅說他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任務代號021,寓意從0到1的突破;一箭12星,均搭載星載智算系統、星間通信系統。5月14日,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標誌着我國在太空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作為此次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研發的主導機構,之江實驗室,負責星載智能計算機與AI模型。5月16日,發射已經過去了48小時,...
沙塵天氣為何頻襲西北地區?如何預防? - 天天要聞

沙塵天氣為何頻襲西北地區?如何預防?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蘭州5月17日電(記者王朋)立夏過後,西北地區仍然多次出現沙塵天氣,局地甚至出現沙塵暴。今年春季以來,沙塵天氣頻襲西北,個別地方沙塵天氣較歷年同期偏多。為何沙塵天氣頻頻來襲?沙塵天氣往往在冬春季節多發,為何波及夏天?公眾
科學盛宴!中國科學院第21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科學盛宴!中國科學院第21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啟動

來源:新華社 與大科學裝置近距離接觸,聆聽院士專家講解科學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學現象……5月17日,中國科學院第21屆公眾科學日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屬單位17日至18日將組織近400場科普活動,為公眾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
民間神獸 馬蜂 - 天天要聞

民間神獸 馬蜂

馬蜂,這種在我們生活環境中並不陌生的昆蟲,常常帶着讓人又懼又奇的色彩。當它們在屋檐下築起蜂巢,或是成群飛舞時,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多數人對馬蜂的印象可能僅停留在其蜇人時帶來的疼痛與恐懼上,然而,馬蜂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