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2022年10月12日14:41:39 科學 1985



當極端環境到來,不再適合生存和繁殖的時候,細菌就會轉變成孢子的形式。這種轉變可以讓細菌獲得超強的抵禦能力,孢子可以忍受極端的乾燥、溫度和壓力,例如一些致病菌在轉變成孢子後能在土壤中留存數年,等環境適宜的時候會再次蘇醒。


但科學家一直認為孢子處於一種非常模糊的生命狀態,嚴格來講,孢子並非像冬眠動物一樣進行深度睡眠,它們從生理層面來說與死亡無異,因為孢子沒有任何新陳代謝活動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123RF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樣一片死寂的孢子卻能知道什麼時候醒過來,只要時機合適,細菌又可以重新復蘇繁殖,擴充部隊。這一過程也令許多微生物學家為之着迷。


最近,《科學》的一項新研究首次發現了孢子“死而復生”的小小奧秘,儘管沒有代謝,但它們可以藉助儲存在內部的帶電粒子來進行調節,並且根據粒子的微小變化來告訴自己外界的營養水平高低,從而決定要不要醒過來。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這項研究改變了我們對細菌孢子的看法,我們過去認為孢子是極其惰性的物體,”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分子生物學家Gürol Süel教授表示,孢子仍然保留了處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利用電化學勢能來“計算”周圍的營養變化,這一過程完全不需要代謝參與


新研究選取了數千個孢子狀態的枯草芽孢桿菌進行實時追蹤,這些細菌的生存能力極強,甚至可以在太空的壓力測試中存活很長時間。


研究會在它們的環境中給予非常短暫的營養脈衝,單次提供的營養信號並不足以直接讓孢子復蘇。根據作者的追蹤觀察,前面幾次的營養脈衝的確好像無事發生,孢子還是毫無生機。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接收營養信號越強的孢子活力越強(亮度越高)(圖片來源:Süel Lab/Kaito Kikuchi & Leticia Galera)


但隨着營養脈衝數量的增加,枯草芽孢桿菌開始恢復了活力,它們彷彿可以記錄營養脈衝的次數,隨着數字的增加它們在某一刻就知道是時候蘇醒了。


於是作者分析了每一次營養脈衝時,細菌內部發生了什麼。他們發現細菌以鉀離子形式儲存的能量會在其中發揮作用,每一次刺激都能使得鉀離子從內膜釋放,當釋放得足夠多的時候,孢子就改變它的狀態重新復活。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每次接收到營養信號,鉀離子就會被部分釋放(圖片來源:Lombardino & Burton, Science, 2022)


作者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信號累積處理策略, “這說明生理性失活的孢子實際也在執行一種決定選擇機制。”Süel教授表示,這種策略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就是以類似的方式來處理信息的。一些短暫的信息輸入會不斷累積,當達到閾值的時候,神經元便會被激活並向其他神經元傳遞信息,進行交流。只是在細菌中,這一過程被用於喚醒孢子。


這種生存策略也讓人不禁考慮起了生命在外星存在的可能形式,是否一些在極端條件下的生命也在等待一個時機復蘇呢?


當然,研究團隊首先需要做的是確認這一策略會在更廣泛的生命中使用,例如一些進入類似孢子狀態的真菌是否有可能採取了相同的方式,又或者鉀離子的濃度水平能否決定孢子的存留長度,這些都是作者很感興趣,想要解答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Unexpected Activity in 'Dead' Bacteria Detected by Scientists. Retrieved October 11, 2022 fro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unexpected-activity-in-dead-bacteria-detected-by-scientists、

[2]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enables dormant spores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signals. Science (2022). DOI: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l7484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倪四道院士已報警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已報警

南方+客戶端7月5日消息,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倪四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地震學研究,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嶗山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 - 天天要聞

嶗山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

嶗山區出台行動方案,優化空間布局,提質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等六大海洋產業“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嶗山區近日發布《嶗山區加快建設海洋強區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將重點布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
從“麥當勞定律”看虐貓者,我們真的該同情嗎? - 天天要聞

從“麥當勞定律”看虐貓者,我們真的該同情嗎?

最近網上又掀起了一波關於虐貓事件的熱議。每次這種事兒一曝光,評論區各種觀點激烈碰撞。有人氣得不行,要求嚴懲虐貓者;可也有人跳出來,說什麼“法無禁止,得饒人處且饒人”,甚至還對虐貓者表示同情。
南大洋的啟示——業界人士共話南極公海生態保護 - 天天要聞

南大洋的啟示——業界人士共話南極公海生態保護

新華社貴陽7月5日電(記者李凡)7月4日,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之“落實昆蒙框架:海洋保護地建設和南極公海生態保護”主題論壇上,一場圍繞公海保護特別是南極海洋生態保護的前沿議題在此展開熱議。環保專家一致認為,進一步加強海洋物種保護、推進協同治理、提升公眾認知迫在眉睫,全球各方需共同努力,共建美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