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的啟示——業界人士共話南極公海生態保護

2025年07月05日12:50:09 科學 8573

新華社貴陽7月5日電(記者李凡)7月4日,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之“落實昆蒙框架:海洋保護地建設和南極公海生態保護”主題論壇上,一場圍繞公海保護特別是南極海洋生態保護的前沿議題在此展開熱議。環保專家一致認為,進一步加強海洋物種保護、推進協同治理、提升公眾認知迫在眉睫,全球各方需共同努力,共建美麗地球。

南大洋的啟示——業界人士共話南極公海生態保護 - 天天要聞

與會嘉賓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2022年,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中國推動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昆蒙框架”確立了“3030”目標,即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標。

環繞南極洲的南大洋約佔世界海洋面積的10%,各類生物種群數量龐大。“南大洋就是我們的‘心跳’。”保護國際基金會藍色自然聯盟共同主席洛爾·塞拉·卡茨認為,“昆蒙框架”是對全球各方發出的一個強有力的號召,當前最有效的做法是將海洋中關鍵區域劃為保護區,以減少或消除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她強調,磷蝦是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絕對基礎”,南大洋的一切生命都直接或間接依賴磷蝦為食,因此,保護磷蝦等生物種群至關重要。

“南大洋在全球海洋環境中獨具特色。”在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曹玲看來,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目的,南大洋區域當前已經建立了多個公海保護區,是全球多方協作和努力付諸實踐的重要體現。更重要的是,全球各方在參與南大洋生態環境保護中,體現了在保護基礎上兼顧經濟發展的做法,惠及可持續性漁業和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南大洋的生態保護實踐為其他公海生態保護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借鑒。”曹玲說。

曹玲同時認為,南極半島及周邊海域保護區仍存較大空缺,需進一步擴大保護範圍比例,構建南大洋海洋保護區生態廊道。

全球正在進一步共同努力保護“藍色星球”。在上個月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致通過《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團結起來採取緊急行動》政治宣言,呼籲採取具體措施保護海洋,包括擴大海洋保護區、實現海運業脫碳、應對海洋污染、為脆弱的沿海和島嶼地區籌集資金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表示:“地球是人類共同家園,加強公海及南極海洋生態保護需要依託世界各方多部門協作,在治理中尋求更多突破。”

國際非政府環保機構野生救援中國首席代表余沖介紹,野生救援在2022年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的一份有效問卷分析顯示,超半數受訪者不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概念,在理解上也五花八門。“提高公眾對於海洋物種保護等方面的認知和信息宣傳需要進一步提高。”余沖呼籲。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 - 天天要聞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真相: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每次細胞分裂時它都會縮短,當端粒變得過短時,細胞會進入衰老或凋亡狀態。端粒酶是一種可以延長端粒的酶,它在某些細胞(如幹細胞、癌細胞)中活性較
倪四道院士已報警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已報警

南方+客戶端7月5日消息,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倪四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地震學研究,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嶗山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 - 天天要聞

嶗山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

嶗山區出台行動方案,優化空間布局,提質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等六大海洋產業“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嶗山區近日發布《嶗山區加快建設海洋強區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將重點布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
從“麥當勞定律”看虐貓者,我們真的該同情嗎? - 天天要聞

從“麥當勞定律”看虐貓者,我們真的該同情嗎?

最近網上又掀起了一波關於虐貓事件的熱議。每次這種事兒一曝光,評論區各種觀點激烈碰撞。有人氣得不行,要求嚴懲虐貓者;可也有人跳出來,說什麼“法無禁止,得饒人處且饒人”,甚至還對虐貓者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