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6日)起,港澳地區航天載荷專家的申請通道正式開放啦,最快在3年後有機會“衝出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日表示,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於近期啟動,將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香港航天領域專家表示,這不僅給予香港科研人員機會,對於特區政府發展航天科技、實現“科技興港”而言,更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香港團隊將參與嫦娥7號月球探測任務
今年是國家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國家在航天科技事業上不斷開創先河,在航天領域躋身世界前列。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根基深厚,不少學者專家備受國家以至國際肯定。近年,特區政府大力支持本地大學進行與航空航天科技有關的研究,並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實,香港早已參與到國家的深空探測工程,香港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吳波教授的團隊在09年起便開始參與嫦娥3、4、5號和天問1號的探測任務,現在正在參與嫦娥7號探月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去年通過立項審批,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四期工程主要是要在月球南極進行幾次着陸,在月球南極建月球科研站。其中,嫦娥7號任務將實現在月球南極着陸,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特別是對月球的水分布進行探測。
此次嫦娥7號任務載荷競爭擇優鼓勵申報單位與海內外優勢科研機構聯合申報,香港科研機構也可以參與申報。實現中國人千年飛天夢的國家首名航天員楊利偉說過“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其實,機會是留給那些準備好的人。
圖:香港商報
選拔載荷專家是發展航天科技的契機
李家超表示這是振奮人心的喜訊,極具歷史性意義。他說,“國家在港選拔載荷專家,標誌着國家鼓勵和歡迎香港同胞在國家發展中作出貢獻,標誌着國家對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也標誌着國家對香港青年發展的關心,令香港人有機會實現航天夢,貢獻國家”。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副教授於宏宇表示,這對於香港而言將成為一個契機,給予香港學生更多機會參與國家航天項目,對特區政府發展航天科技及香港再工業化發展而言,同樣是很大的激勵。他認為,特區政府若能把握機遇,朝着航天科技的方向發展並投入適當的資源,將有助於“科技興港”。
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也認為,此次招募對香港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可更深入地了解國家航天發展,而這次招募也將成為香港航天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院長王富利教授表示:“國家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極具歷史性意義,我們對此感到十分興奮,同時代表國家對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和重視。都大將全力支持有關選拔工作,為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作出貢獻”。
圖:橙新聞
載荷專家選拔要求
載荷專家為專業科研人員主要負責開展太空實驗/試驗研究、操作和使用太空實驗設備、配合飛行乘組其他航天員開展站務管理等日常工作。特區政府將安排這次載荷專家的初選工作,進一步選拔則由內地有關方面進行。
初選將主要透過以下機構進行招募︰
- 11所香港本地大學;
- 港府五所研究中心(包括汽車科技研發中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 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園區內的科研機構/企業;
- 港府部門和醫院管理局。
港府發言人說:“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培育更多的創科人才,務求為香港以至國家孕育出更多創科生力軍,為國家科技發展作出貢獻。國家這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正好讓愛國愛港的香港市民有機會貢獻國家發展,一展抱負,呼籲符合基本要求,並有志於載人航天事業的人士踴躍參與”。
(文/本刊記者 楊冰馨)
本文為香港《經濟導報》新媒體文章,
如欲轉載請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