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2025年05月03日12:50:17 科學 5836

繼去年的空氣造澱粉之後,這段時間我在網上就看見個更逆天的:


武漢有一家公司實現了從稻米里生產人血......



“稻米”,“生產”,“人血”,每個字都能看懂,連起來一讀差評君我是真納悶了,這還是中文嗎?


再一看,好好好,這居然還是人民日報發布的......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由於這些關鍵詞太過魔幻,差評君我這不得不連夜查資料調查一番,看看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米”。


結果哥們兒研究了一番發現,這“稻穀造蛋白”的技術,可能比咱想的還要硬核......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直接說結果,他們確實是真做成了。但嚴謹點說,人家做成的並不是遊戲里綠色的那種血,而是用稻穀來生產人血清白蛋白。


這個所謂的“人血清白蛋白”,學名叫hsa。


這玩意功能賊多,維持血壓、運輸藥物、營養支持之類都靠它,離了它很多治療都玩不轉,特別是像燒傷、失血休克、肝硬化腹水啥的。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反正去過醫院的兄弟應該都懂,這東西金貴得很,10g裝的一小小一瓶就得好幾百大洋。


原因無他,它主要是從獻血者的血漿里分離提取出來的(行話叫phsa),而血液一直都比較稀缺。


目前全球血漿供應總量的70%都來自美國,而國內接近40%的人血清白蛋白也都是美國進口的。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雖說現在的篩查和滅活技術進步了,但血源性製品,理論上始終無法排除攜帶未知病原體的風險;再加上收集、分離、純化、檢測、滅活等等各種環節下來的高昂成本......


偏偏我國對這個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還在不斷增加。


 2020 年,中國人血清白蛋白治療藥物市場規模達到 258 億元人民幣,2025年預計達到 425 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達到 10.5%,2030 年市場規模預計570 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接近 6.0%。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本來就需求大,主要靠進口,要再算上這兩天的關稅對波,到時候人血清白蛋白價格估計還會更高,最終這些壓力都得轉嫁到患者身上。


面對這些老大難問題,科學家們也不是沒想過辦法。


打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什麼基因工程、細胞培養、酵母發酵,啥嘗試都有搞過,但效果都一般,所以大規模替代血漿提取一直都是世界難題。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1985年一個叫楊代常的哥們考上了武漢大學,然後就開始與水稻結緣,成為了我國著名遺傳學家、雜交水稻研究先驅朱英國院士的第一個碩士生、第一個博士生。(朱英國院士的成就與袁隆平院士比肩,以後說)


畢業後,楊代常前往美國等地學習、工作,隨後還在美國一家研究植物表達的公司ventria,擔任高級科學家和實驗室主任。


而就在那段時間裡,這位分子遺傳學大佬發現:水稻的胚乳細胞具有完整蛋白質加工體系,蛋白質翻譯、摺疊和修飾都與哺乳細胞十分相近,還能規避病毒傳染風險,避免血源性疾病。


誒,所以這白蛋白為啥非得在動物細胞里生產呢?要是能讓水稻胚乳細胞加工人血清白蛋白,成本和傳染問題不就兩難自解?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帶着這個想法,2006年楊代常在武漢建立了禾元生物公司,專門搞這個水稻生產人血清白蛋白的事。


而他們的操作辦法,簡單來說,就是把負責生產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給搞到水稻的基因里,讓水稻在胚乳里定點生產白蛋白。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楊代常他們發現了一個控制水稻生產蛋白質的關鍵基因,給人家“基因鎖”解了,於是這種水稻就能庫庫幹活。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光生產還不夠,完事兒他們又想辦法給水稻內部的蛋白質儲存來了波擴容,優化一波轉運效率,一套操作下來水稻畝產的人血清白蛋白能有 550 - 600kg;每公斤糙米的產量干到20-30克,而且只需要1-3步層析,就能拿到純度高達99.9999%以上的成品。


一句話,就是他們把水稻變成了微型製藥廠,種地就等於建廠,秋收就等於收葯,還賊環保,純靠光合作用生產,理論上零排放。


這套技術也是直接拿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聽着很牛逼,那實際效果咋樣捏?在他們官方發布的材料里差評君也找到不少詳細數據。


拿他們的核心產品hy1001,也就是hsa注射液來說,2019 年 8 月,hy1001 獲得美國 fda 批准進入臨床研究,2023 年 3 月,與美國 fda 完成了 ii 期臨床實驗;


2023 年 11 月,也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等多中心完成針對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 iii 期臨床試驗,並於 2024 年 5 月取得臨床研究報告(csr)。


結果顯示:效果不比血漿提取的差(非劣效),安全性還嘎嘎好。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基於這結果,他們已經跟國家葯監局(cde)溝通完,cde也覺得“具有明顯臨床價值”,並且在2024年8月把hy1001納入了優先審評審批,9月份nda(新葯上市申請)也獲得受理。


按他們的說法,目前審評“進展順利”,預計2025年就能在國內獲批上市。


如果真成了,這將是全球首款利用水稻胚乳生物反應器生產,並獲批上市的人用藥品!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聽起來是不是特牛逼!但是,兄弟們先別急着開香檳,因為這事到底距離完全落地,還需要一些些時間。


首先,這畢竟是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從實驗室成功走向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穩定性、成本控制是否能比的上國內血液製品公司,以及長期使用的安全性都還沒經過更長時間的檢驗。


行業內非血液來源並上市的白蛋白,也只有安睿特公司用酵母生產出來的,但那是另一條技術路徑,而且被批准的國家只有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水稻造血之路還得靠自己闖關。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一個全新的產品想要獲得認可,需要拿出過硬的療效證據,也要進行大量的學術推廣。畢竟血漿白蛋白在臨床上應用了幾十年,醫生們已經形成了固有的用藥習慣。


更重要的是,這種水稻產的白蛋白適應症範圍有多廣,是僅限於肝硬化,還是可以用於更廣泛的低蛋白血症,這些都還要更多臨床實驗數據。


而對這家做水稻白蛋白的公司來說,現在的nda獲得受理只是第一步,這也不意味着最終一定能獲批。


最新的進展是,2025年3月27日,禾元生物再一次提交了招股書,打算募資35.02億元,其中19.09億元用於搞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用來大規模生產人血清白蛋白。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這波從水稻里提血清蛋白的事兒,技術上絕對夠硬核,想象空間也夠大。


如果這東西真的能成,那很可能極大緩解國內乃至全球白蛋白的供應緊張和安全問題,大幅降低用藥成本,造福咱們普通人。


至於未來幾年,這些稻米造出的蛋白,到底能不能從實驗室、招股書里真正走到患者身邊,那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撰文:納西   

編輯:江江 & 麵線   

美編:煥妍


參考文獻

[1]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2]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從水稻里“種”出人血清白蛋白,有望解決用血難題

[3]科創板日報:取得預期結果!國產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推進中美Ⅲ期臨床研究

[4]長江網:楊代常,為實現“稻米造血”,自己甘當“小白鼠”

[5]瑞財網:禾元生物擬科創板ipo,70歲董事長楊代常薪酬178萬元,美籍兒子去年入職董事

光谷生物城:全球原創水稻胚乳細胞基因特異性高效表達平台企業“禾元生物”完成新一輪融資

禾元生物、微博等,部分圖源網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差評x.pin(id:chaping321),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象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聞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濕地位於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尕海保護站在附近的巡護點上,布設了近80台紅外相機,用來監測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每年的5月和10月,保護站工作人員都要回收查看紅外相機中的視頻畫面,為野生動物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近日,總台記者跟隨保護站里...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細胞分裂是否對稱主要取決於我們討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分裂以及具體的生物背景。細胞分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此外,某些情況下也會提到無性繁殖過程中的不對稱分裂。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中,一個母細胞會複製其遺傳
402片瀕危鯊魚翅進境有異味被查 - 天天要聞

402片瀕危鯊魚翅進境有異味被查

近日,深圳寶安機場海關查獲瀕危鯊魚翅402片。深圳寶安機場海關關員在對轉運貨物開展巡倉監管時,發現一票貨物外包裝破舊且散發出濃烈的異味,隨即對其開箱查驗。經查發現,紙箱內裝有用透明保鮮膜包裹的疑似魚翅一批。
行進中國|一根竹子的“七十二變” - 天天要聞

行進中國|一根竹子的“七十二變”

廣德竹海。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編傳承人手工編織竹製品。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包包讓人愛不釋手。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桌椅搭配的休閑茶室。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用筍衣編成的動物擺件惟妙惟肖。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自帶藍牙功能的竹鍵盤和竹鼠標。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人民網廣德5月25日電(記者汪瑞華、張俊、陳曦、苗子健)竹筷...
科學家首次實現超冷原子“超糾纏”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實現超冷原子“超糾纏”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Manuel Endres 團隊通過“光鑷”(基於激光的鑷子)對單個原子進行精細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體系中實現 "超糾纏" 量子態。相關研究成果已於 5 月 22 日發表於在《科學》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 / science.adn2618),展示了量子操控技術的新高度,或為量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