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2025年05月25日14:52:05 科學 1458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

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因里。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揭開“短睡者”的神秘面紗

其實,不同生物的睡眠模式本就不太一樣。這種差異背後,反映了物種在長期進化中對生存環境和能量消耗的不同適應策略。人類的睡眠同樣經歷了漫長的演化,而“自然短睡者”的出現,促使科學家從遺傳和進化的角度,重新審視:人真的一定要睡八小時嗎?“短睡者”的大腦和身體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研團隊,在21世紀初接觸到一批每晚睡眠6小時或更少的研究對象,其中一對母女引起了特別關注。研究人員對母女倆的基因組進行深入分析後,有了重大發現:在調節人體晝夜節律的基因中,存在一個罕見突變。

這一發現吸引了其他有類似睡眠習慣的人主動聯繫實驗室進行DNA檢測。隨着研究對象增多,該團隊的數據越來越豐富。到目前為止,他們已鑒定出與自然短睡眠特徵相關的4個基因中的5種突變,而且不同家族的突變存在差異,呈現出家族特異性。這表明,睡眠與基因的關係十分複雜,可能涉及多個基因的協同作用,不同家族的基因突變可能通過不同的途徑影響睡眠。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新發現:SIK3基因突變,學界仍有不同聲音

在探索的道路上,研究團隊又有了新突破。他們在自然短睡眠者的DNA中發現了新的SIK3基因突變。它能影響大腦中一種酶的活性,而這種酶正是決定我們需要睡多久的關鍵之一。

巧合的是,此前日本研究人員在SIK3基因中還發現過另一種突變,這種突變會導致小鼠異常嗜睡。同一種基因,不同突變卻產生相反效果。

為深入了解新發現的SIK3基因突變,研究團隊對小鼠進行基因改造,使其攜帶該突變。研究發現,這個突變影響的酶在大腦突觸中活性最強,為“睡眠有助於大腦重置”的理論提供了支持。

大腦突觸是負責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關鍵部位,其功能對於學習、記憶和認知等功能至關重要。“睡眠有助於大腦重置”這一理論認為,睡眠時,大腦會清理代謝廢物和修復受損神經元。

攜帶SIK3基因突變的個體,其生產的酶可能讓突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因而讓大腦具備了更高效的“清理修復系統”,使得在較短的睡眠時間內,就能完成這些重要的生理過程,從而滿足大腦正常功能的需求。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雖然SIK3基因的發現令人興奮,但科學家們對它的作用仍有不同看法。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神經學家認為,雖然突變小鼠睡眠時間減少,但幅度有限,說明SIK3突變可能並非降低睡眠需求的主因。

另外,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睡眠是一種高度保守的生理行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睡眠模式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包括環境壓力、能量平衡和生存需求等。單一基因突變不太可能完全決定睡眠需求的變化。

但他也肯定了該研究的意義,此次基因突變導致小鼠異常睡眠模式的發現,與之前對SIK3的認知相符,有助於理解嗜睡的生物學基礎。

嗜睡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患者會出現白天過度嗜睡、難以控制的睏倦發作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安全。通過研究SIK3基因突變與小鼠嗜睡之間的關係,科學家可以深入了解嗜睡症的發病機制,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睡眠調節機制仍待探索

儘管已經發現多個與自然短睡眠相關的基因突變,但關於這些基因及其變異如何普遍影響睡眠的機制,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

研究發現,“有沒有這個基因”雖然很重要,但是“基因有沒有被啟動”也同樣關鍵。而這些“開關”不僅受遺傳影響,還會受到環境因素的調控。

比如長期處於高壓力工作環境的人群,即使本身沒有睡眠相關基因突變,也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這可能是環境因素“開啟”或“關閉”了某些與睡眠相關的基因。此外,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通過影響基因表達,間接影響睡眠質量。

如果我們能真正讀懂這些睡眠基因的運作方式,未來也許能實現“個性睡眠”——

  • 對於失眠的人,或許可以開發出調節特定基因表達的藥物,不再只是靠存在副作用的傳統治療藥物;
  • 對於嗜睡症患者,可以通過修復相關基因,讓他們擺脫白天睏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痛苦;
  • 對於普通人來說,甚至有可能通過基因檢測,最大限度提升休息效率。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也許有一天,我們真能像科幻電影中那樣,通過合理調整基因,擁有更科學的睡眠模式,在保證充足休息的同時,有更多時間去追求有意義的生活。

但是在那之前,我們仍要依據現有的睡眠科學知識,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呵護自己的身體和大腦。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等,這些簡單的生活方式調整都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充足的能量。

來源:新華社

編輯:小w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布《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象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聞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濕地位於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尕海保護站在附近的巡護點上,布設了近80台紅外相機,用來監測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每年的5月和10月,保護站工作人員都要回收查看紅外相機中的視頻畫面,為野生動物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近日,總台記者跟隨保護站里...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細胞分裂是否對稱主要取決於我們討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分裂以及具體的生物背景。細胞分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此外,某些情況下也會提到無性繁殖過程中的不對稱分裂。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中,一個母細胞會複製其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