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2025年05月20日07:33:05 科學 1625


一、植物學特徵與生物學特性


黃鵪菜隸屬於菊科黃鵪菜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間,莖直立,基部常帶淡紫紅色,表面具縱棱,被稀疏細軟毛或近無毛。基生葉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提琴狀羽裂,葉片長3-10厘米,寬1-3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具不規則波狀齒或羽狀淺裂;莖生葉較少,通常1-2枚,無柄,與基生葉形態相似但較小。


頭狀花序小而多數,排列成圓錐狀或傘房狀,花序梗纖細;總苞圓筒形,長4-6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及最外層短,內層長,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邊緣白色或淡褐色膜質。舌狀花黃色,花冠管細長,舌片長約8毫米,頂端具5齒裂,花藥基部附屬物箭頭形。瘦果紡錘形,褐色或紅褐色,長約2毫米,具10-15條粗細不等的縱肋,肋間有橫皺紋;冠毛白色,糙毛狀,長3-4毫米。


黃鵪菜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種子萌發適宜溫度為15-25℃,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其生長周期短,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實僅需60-90天,繁殖方式以種子繁殖為主,單株可產生數千粒種子,種子具冠毛,可藉助風力進行遠距離傳播。


二、全球及中國分布格局


黃鵪菜原產於亞洲東部,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遠東地區)、印度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在我國,除新疆、青海等高寒乾旱地區外,各省區均有分布,涵蓋從海拔50米的濱海平原到3000米的山地草甸等多種生境。


其生態分布呈現明顯的地帶性特徵:在華東、華南地區,常見於田埂、路旁、宅旁等濕潤環境;在西南地區,多生長於林緣、灌叢及草坡;在北方地區,則主要分布於河岸濕地、撂荒地及果園周邊。城市化進程中,黃鵪菜逐漸適應城市生態系統,成為城市綠地、建築縫隙中的常見雜草種類。


三、生態與農業危害分析


(一)農業生產威脅


作為惡性雜草,黃鵪菜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具有顯著危害。其發達的根系系統可深入土壤30厘米以上,與農作物競爭水分、養分及光照資源。研究表明,在未防控的油菜田中,黃鵪菜覆蓋度達30%時,可導致油菜減產25%-35%;在蔬菜種植區,黃鵪菜侵入會引發土壤養分失衡,降低蔬菜品質。此外,其種子易混雜於作物種子中,影響農產品純度及商品價值。


(二)生態系統干擾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黃鵪菜通過快速繁殖與擴散,形成單一優勢種群,抑制本地物種生長。在山地草甸及濕地生態系統,黃鵪菜入侵可導致草本層物種多樣性指數下降20%-30%,破壞生態群落結構穩定性。同時,其枯枝落葉分解過程中釋放的化感物質,對周邊植物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具有顯著抑制作用


四、經濟與藥用價值開發


(一)食用價值


黃鵪菜幼嫩莖葉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維生素A、C、E)和礦物質(鈣、鐵、鉀),是傳統野生蔬菜。其食用方式多樣,可清炒、煮湯或涼拌,具有清香爽口的風味。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黃鵪菜含有黃酮類多糖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保健功能,已逐漸成為健康食品開發的新資源。


(二)藥用價值


在傳統中醫藥領域,黃鵪菜始載於《救荒本草》,其全草入葯,味甘、微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利尿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鵪菜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多糖成分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在民間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乳腺炎痢疾等疾病。


(三)飼用與生態修復價值


黃鵪菜鮮嫩植株可作為優質青綠飼料,粗蛋白含量達12%-15%,適合飼餵家禽及草食性家畜。此外,其根系對重金屬具有一定富集能力,在礦區廢棄地、污染農田的生態修復中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五、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一)農業防治


1. 合理輪作倒茬:通過水旱輪作(如水稻-旱作輪作)或豆科禾本科作物輪作,改變土壤環境,抑制黃鵪菜生長。

2. 深耕翻土:在播種前進行深耕(深度≥25厘米),將表層種子翻入深層土壤,使其無法萌發;收穫後及時清除殘株,減少種子留存。


(二)物理防治


1. 人工拔除:在黃鵪菜幼苗期(3-4葉期)進行人工拔除,需注意連根清除,避免再生;對於零星發生區域,可採用地膜覆蓋抑制其生長。

2. 機械防除:使用中耕機在作物生育期進行多次中耕,切斷黃鵪菜根系,破壞其地上部分。


(三)化學防治


1. 苗前封閉:在作物播種後出苗前,選用乙草胺二甲戊靈等芽前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形成藥膜層抑制雜草萌發。

2. 苗後莖葉處理:針對禾本科作物田,可選用高效氟吡甲禾靈、精喹禾靈等選擇性除草劑;在闊葉作物田,推薦使用草除靈氯氟吡氧乙酸等藥劑,需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控制劑量與施藥時期。


(四)生物防治


1. 天敵利用:部分鞘翅目昆蟲(如葉甲)對黃鵪菜具有取食偏好,可通過人工釋放天敵昆蟲抑制其種群數量。

2. 微生物除草劑:研究表明,鏈格孢屬(Alternaria)真菌對黃鵪菜具有致病作用,開發微生物源除草劑將成為綠色防控的新方向。


六、結論


黃鵪菜作為兼具生態危害與經濟價值的多面性植物,需採取科學管理策略。在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領域,應強化監測預警體系,結合區域生態特點制定差異化防控方案;在資源利用方面,可深化其食用、藥用價值研究,推動產業化開發,實現有害生物向經濟資源的轉化。通過綜合施策,最終達成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平衡發展。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 天天要聞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 天天要聞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 天天要聞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自然教育|| “趣”探濕地植物 科技點亮變廢為寶新綠光 - 天天要聞

自然教育|| “趣”探濕地植物 科技點亮變廢為寶新綠光

【來源: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_工作動態】當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生態密碼與全國科技活動周的創新脈動不期而遇,一場以“‘趣’探濕地植物 科技點亮變廢為寶新綠光”為主題的跨界盛宴,在張掖黑河濕地自然教育學校精彩上演。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以變形的彈性電池 應用前景廣闊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以變形的彈性電池 應用前景廣闊

【CNMO科技消息】據報道,一種全新的彈性電池正在為可穿戴設備、醫療設備和軟體機器人帶來供電方式的變革。這種電池由瑞典一所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具備極強的柔韌性,即使被拉伸到原來長度的兩倍,依然能正常工作。 這款電池使用柔軟且富有彈性的材料製成,可以3D打印成各種形狀。這為設計貼合人體曲線或模仿生物動作的電子...
身高不足4厘米,最小電動自主雙足機器人問世 - 天天要聞

身高不足4厘米,最小電動自主雙足機器人問世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科研團隊宣布研製出已知全球最小的電動自主微型雙足機器人“Zippy”。這款機器人身高不足4厘米,憑藉其精巧的機載電池、執行器與控制系統,不僅能自主啟動,更能以每秒10步的速度完成行走、轉彎、跳躍及攀爬等動作。
撒哈拉沙漠動物在北非繁衍生息 - 天天要聞

撒哈拉沙漠動物在北非繁衍生息

撒哈拉沙漠遠不止駱駝和沙子。如果你想象的是一片只有熱浪和風滾草的沙海,那麼是時候重新考慮撒哈拉沙漠的動物了。地球上最大的炎熱沙漠里到處都是生命,從速度如閃電的昆蟲到能抵抗北非極端氣候的超級寒冷哺乳動物。讓我們來探索一些以撒哈拉沙漠為家的最非
鈰發黃光:化學家賦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 天天要聞

鈰發黃光:化學家賦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通過改變化學環境調控稀土元素髮光顏色與亮度的方法,為設計先進發光材料開闢了新途徑。高等經濟大學與俄羅斯科學院石油化工合成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可同時調控稀土元素髮光顏色和亮度的方法。通常情況下,這些元素的發光特性具有高度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 天天要聞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一、植物學特徵與生物學特性黃鵪菜隸屬於菊科黃鵪菜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間,莖直立,基部常帶淡紫紅色,表面具縱棱,被稀疏細軟毛或近無毛。
西北工業大學楊永鋒教授課題組:無試重瞬態高速動平衡方法 - 天天要聞

西北工業大學楊永鋒教授課題組:無試重瞬態高速動平衡方法

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轉子作為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其動力學性能直接關係到發動機研製的成敗。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類轉子的性能不斷提高,結構日趨複雜,轉子系統不斷向高轉速、細長軸的方向發展,其工作轉速往往高於彎曲臨界轉速。在高轉速下運...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參加上海科技節。結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館長喬·昆頓-圖洛克興奮地告訴記者:“走紅毯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上海充滿創新活力,每個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眾參與熱情也很高,是一座讓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變生活的城市。”英國國家科學和媒體博物...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聞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在尼泊爾語中,珠穆朗瑪峰被稱為“薩加瑪塔峰”。近日,首屆 “薩加瑪塔對話”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落下帷幕。這場國際會議以 “氣候變化、山地與人類的未來” 為主題,吸引了全球氣候專家、政策制定者和環保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山地生態系統在氣候危機中的脆弱性及應對之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視頻致辭中稱,尼泊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