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地震頻發。現在還沒有出九月份,已經發生了多次震級比較大的地震。墨西哥當地時間9月19日下午發生7.7級強震,震源深度15公里。這次地震是2022年來最大的一次地震,超過了在9月11日,巴布亞新幾內亞發生的7.6級地震。而在9月18日14時,我國的台灣省花蓮縣發生了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2022年世界已經經歷了極端高溫的襲擊,進入到9月後地震又來了。更可怕的是,根據研究發現,隨着全球變暖或出現更多地震。
大家都知道氣候變化會增加洪水、颶風、乾旱、野火的出現概率。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氣候變化是否會影響我們腳下的地震。關於地震有很多神話。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有“地震天氣”之類的東西——通常發生在地震之前的某些類型的天氣條件,例如炎熱乾燥或乾燥多雲。這個神話源於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在公元前4世紀提出地震是由從地下洞穴中逸出的困風引起的。他相信被困在地下的大量空氣會使地震前地球表面的天氣變得炎熱而平靜。
隨着地震學(對地震的研究)的出現,我們知道地震(也稱為地震、震顫或震顫)是由於地球岩石圈中突然釋放的能量產生地震波而引起的地球表面的震動。地震的強度可能不同,從弱到無法感覺到的地震,到足以將物體和人員推向空中並在整個城市造成破壞的劇烈地震。一個地區的地震活動是在特定時間段內經歷的地震的頻率、類型和規模。地震活動性地球上特定位置的地震能量釋放率是每單位體積的平均地震能量釋放率。
我們還知道,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地表以下很遠的地方,遠遠超出地表溫度和條件的影響。大多數構造地震起源於深度不超過數十公里的火環。發生在深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被歸類為“淺源”地震,而震源深度在70至300公里之間的地震通常被稱為“中深度”地震。在俯衝帶,較老和較冷的海洋地殼下降到另一個構造板塊之下,深源地震可能發生在更深的深度(範圍從 300 到700公里)。最後我們知道,地震的統計分布在所有類型的天氣條件下大致相等。所以亞里士多德關於地震的敘述是錯誤的。
不斷發展的全球變暖緊急情況,使我們聽到關於世界將如何變得更加不穩定和荒涼的可怕預測:比如,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洪水和乾旱等災難。似乎這還不夠,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全球變暖導致的高溫也可能在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等地質現象中發揮作用。
隨着全球變暖,世界各地的冰川正在融化。隨着融水流向大海,壓在陸地上的冰的重量減少,陸地上升。被稱為“冰川均衡調整”的上升是由地殼和上地幔或岩石圈的彈性反彈引起的。一項研究發現,冰島中部高地地區每年的隆起超過3厘米。全球定位系統 (GPS) 測量結果還顯示,隆起的速度每年加速1到2毫米。格陵蘭島的某些地方每年也在上升,在西部的雅各布港伊斯布雷冰川附近,速度以每年3.6毫米的速度加速。
冰島火山學家擔心的是,降低冰川下方的壓力可能會導致火山活動增加。岩石圈下方是軟流圈。由該層上方的地球重量引起的高壓使大部分軟流圈保持固態;降低壓力,更多的將變成液體並上升到表面。
在大約200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鼎盛時期,一公里厚的冰蓋覆蓋了冰島。當它融化時,火山活動急劇增加。每次噴發都會在格陵蘭冰蓋上的年度冰層留下獨特的痕迹,這些痕迹可以從核心樣本中識別和確定年代。這些測量結果表明,當冰蓋迅速融化時火山活動的水平比背景速率增加了30到50倍,並持續了大約1500年。
具體而言,地球極地地區的冰川和永久冰蓋對基岩施加巨大壓力,導致其向下翹曲。隨着冰融化並且重量從地殼中釋放出來,土地的反應是反彈,就像一個緩慢的巨型蹦床。這種反彈可能對地質斷層和岩漿沉積產生影響。現在許多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這種現象如何影響火山活動和地震活動的證據。利茲大學(英國)的火山學家研究了過去12500年來冰川和冰川退縮如何影響冰島的火山噴發周期。當這些冰川退縮時,減壓會導致地殼抬升,使岩漿更容易到達地表,可能導致噴發。
總之全球變暖會影響到地震,而隨着未來氣溫越來越高,冰川融化的更多、更快,也會增加地震發生的次數。尤其在地震多發的地區,一定要注意防震減災。大家也可以在家裡準備一些急救用品之類的,比如應急物資貯備的救援包之類的,裡面有許多應對不時之需的物品。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我是火宗君,我們下期再見。#墨西哥發生7.7級地震 已致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