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天平傾斜”,是因為重子CP破壞嗎?

2025年04月08日03:42:02 科學 1382

CP被破壞了!是哪家CP?又要有多少CP粉傷心?

別慌,此CP並不是網絡流行語中的情侶CP,而是一種粒子物理現象。C(Charge Conjugation)是指電荷共軛,P(Parity)即宇稱。“簡單來說,C就是把粒子變成它的反粒子,比如電子變成正電子;P則像是給粒子照鏡子,鏡子里的粒子和實際粒子左右相反,呈現鏡像。”3月27日,在接受科普時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高原寧教授解釋道。

宇宙“天平傾斜”,是因為重子CP破壞嗎? - 天天要聞

圖為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模擬宇宙大爆炸時的情形,產生了大量正反重子,這些重子在極短時間內發生衰變。科研人員在這一過程中觀察到CP破壞現象。(受訪者供圖)

那CP破壞又是什麼?華中師範大學教授謝躍紅進一步解釋,以前我們一直以為CP是對稱守恆的,也就是說同時交換正反粒子並將它們鏡像翻轉後,其物理規律應該保持不變。但是到了1964年,科學家發現這種對稱守恆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真實情況是——謝躍紅做了一個比喻:“如果粒子照鏡子,鏡子里的反粒子和鏡子外的粒子會做出不一樣的行為,比如鏡子外的粒子‘舉左手’,鏡子里的反粒子可能根本沒‘舉手’。”

人類首次觀測到重子CP破壞

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第59屆國際電弱相互作用和統一理論會議上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實驗(LHCb)合作組首次在重(zhònɡ)子衰變中觀測到了CP破壞現象,為解釋宇宙中正反物質不對稱提供了新的線索。這一發現由高原寧、謝躍紅帶領的中國研究團隊主導完成。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在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時同時產生了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但時至今日,我們所在的宇宙卻是一個由物質主導的“天平傾斜”的世界。科學家認為,其核心可能在於正反粒子行為的細微差異,即CP破壞讓物質比反物質多留下了大約十億分之一,就像沙灘上的10億粒沙子里有1粒沒被海浪沖走,最終形成了恆星地球和我們。這一謎題被《科學》期刊列入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當物質與反物質相遇,它們會互相湮滅,一起消失,並轉化為能量釋放。因此,在我們可見的宏觀世界中已經無法找到反物質的身影,科學家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微觀粒子世界。

但是,自CP破壞理論提出後,科學家只在宇宙射線或加速器產生的介子(包含1個夸克和1個反夸克)——這類與我們現實世界關係不大的粒子中,發現了CP破壞現象,這讓科研人員陷入了深深的懷疑。LHCb中國組選擇重子開展實驗研究,實現了突破。

尋找底重子就像在稻草堆里挑針

我們都聽說過原子質子中子,但重子似乎少有人提及。“質子和中子都歸屬於重子。”謝躍紅說,“實際上,重子由3個夸克組成,是構成可見物質的最主要成分。重子是一種分類方式,並不是具體名稱,就像蘋果和橘子都屬於水果一樣。”

此次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模擬了宇宙大爆炸時的情形,產生一次又一次的小爆炸,獲得了4萬多個底重子(包含一個底夸克的重子)衰變事例和相應的反粒子衰變事例,實驗發現,正物質重子與反物質重子的衰變率不對稱性達2.45%,證明了重子衰變過程中會發生CP破壞現象。

參與實驗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錢文斌將篩選重子的過程比喻為“在稻草堆里挑針”。“每秒鐘可能產生上千萬次事例,但大部分是噪聲。從最早的取數到挑出這8萬多個信號事例並進行分析,我們做了10多年。”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張艷席補充道。

“其實,中國團隊很早就瞄準了這個關鍵科學問題,前瞻布局,分析了10餘種衰變過程,最終在1個底重子衰變為1個重子和3個介子的過程中清晰地看到了CP破壞現象。”清華大學副教授張黎明說。

CERN認為,這一結果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知宇宙演化過程,是人類探索基本對稱性破壞歷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

希望找到CP破壞與現有理論的差別

此次發現重子衰變中的CP破壞,不僅驗證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預言,更為探索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現象開闢了嶄新路徑。未來,LHCb中國組還將在現有實驗基礎上進行更精確的檢驗,進一步發現其與現有理論之間的細微差別。

高原寧解釋,第一步我們看到了重子CP破壞,這和理論預期是一致的。“但現在的問題是,CP破壞的程度是否與理論嚴格一樣。我們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差別。粒子物理現有理論應該存在不足。如果完全按照現有理論發展到今天,我們的宇宙會比如今小得多。”

相信隨着技術與實驗性能的迭代升級,科學家將在更高的精度下解析CP破壞機制,重構138億年前決定物質存續的關鍵瞬間,早日破解宇宙中正反物質不對稱之謎。

高原寧希望,將來我國也能夠建造這樣一個大型強子對撞機,以科技創新的“中國力量”引領國際科研協作。通過構建開放共享的全球科學平台,吸引各國頂尖科研團隊共同探索宇宙奧秘。這也是中華文明為推動整個世界文明進步應該作出的貢獻。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畢文婷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終審:尹傳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質生產力的文化表徵 - 天天要聞

新質生產力的文化表徵

閻 安 圖為李子柒短視頻《雕漆隱花》截圖。 資料圖片 在新技術革命和時代變遷背景下,文藝與生活、作者與讀者的界限逐漸模糊,形成了一種生活即文藝、文藝即生活,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新大眾文藝生態。新大眾文藝之新,是創作主體之新、傳播載體之新,也是技術驅動之新、媒體融合之新,更是社會的高度發展和現...
如何科學吹牛? - 天天要聞

如何科學吹牛?

如果只是把牛吹涼,那可能得從正面吹。2001年,科學家在《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發表了這個研究[1]。研究的第一步是造一頭牛——當然不是真牛,是電腦里的數字牛。身材數據很標準:長2.15米,從鼻子到屁股;寬0.75米,肚子最寬的地方;高1.3米,從地面到背部,或者1.5米到頭頂。不過為了省事,他們把牛尾巴、牛毛這...
范代娣,任西北大學副校長 - 天天要聞

范代娣,任西北大學副校長

據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省政府2025年4月1日決定,任命范代娣為西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公開資料顯示,范代娣,女,陝西蒲城人,1966年1月出生。
屋頂出“綠電”,廣東最大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併網發電 - 天天要聞

屋頂出“綠電”,廣東最大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併網發電

IT之家 4 月 7 日消息,據中國電建消息,日前,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佛山樂從鋼鐵世界不鏽鋼 A 區光伏發電項目併網發電。至此,廣東最大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容量併網投產。據介紹,廣東佛山樂從鋼鐵世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共劃分為 6 個區域,總建設面積約 95 萬平方米、總建設容量約 10...
外周神經系統存在小膠質細胞!我國科學家首次證實 - 天天要聞

外周神經系統存在小膠質細胞!我國科學家首次證實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李漢傑團隊通過研究,首次證實了人體外周神經系統內存在小膠質細胞。這一成果為探索外周神經系統發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經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視角和潛在靶點。該科研成果北京時間4月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表。免疫細胞是免疫...
“蒜鳥”聲音采自過路小男孩,“蒜鳥爸爸”李芒果揭秘創作之路 - 天天要聞

“蒜鳥”聲音采自過路小男孩,“蒜鳥爸爸”李芒果揭秘創作之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天縱汪子軼 “蒜鳥”身長約10厘米,“蒜鳥爸爸”身高有一米九。 “算了,算了,都不容易,找到你更不容易。”4月7日下午,在武漢市江夏區華師園一路一棟寫字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見到了被廣大網友稱為“蒜鳥爸爸”的李芒果,他是“鄂人文創”品牌主理人,其設計的武漢禮物聯名款“蒜鳥”銷售量已突破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