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2021年04月10日17:48:14 科學 1545

1、死亡冰柱是海底最恐怖的殺手

遇到它的生物
除了死亡別無選擇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在人類的常識中
冰凍的形成都是從江河湖海的表層開始
哪怕天氣如何嚴寒
結成的冰層再厚
位於冰層下方的生命
依然可以在冰下的水域中得到很好的保護
溫暖的熬過嚴冬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然而上世紀60年代
科學家在極地海域
卻發現了直達海底的死亡冰柱
這些冰柱悄無聲息的從冰面下向海底延伸
無情的殺死結冰途中所有的生命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這個可怕的反常事實震驚了科學界
至影響了人類關於外星生命的探索
因為在那些鹹度更高
溫度更低的外星球
更容易形成大規模的死亡冰柱
進而殺死那些本可以在厚冰下生存的脆弱生命
死亡冰柱的真實存在
讓我們在木衛三、土衛二
這樣擁有冷凍冰層的星球尋找地外生命
變的希望渺茫


水對於生命的意義
科學家們認為水簡直就像上帝專門為生命設計的
水不但是生命發生化學反應的最佳溶劑和反應場所
水的物理特性更是對生命的最大保護
一般的物質都是溫度越低
密度越小
但是水在4攝氏度左右達到最大密度
再降低溫度
水反而會發生膨脹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所以冰雖然是水的固體形態
但是密度反而比水要小
這也是為什麼冰會浮在水面
甚至形成冰山也不下沉
如果水和大部分物質一樣在固態密度變大
那麼上層的冰將會下沉水底
不但殺死水底的生命
而且表面的結冰將會不斷下沉
進而整個海洋都會變成一塊冰
生命將徹底消亡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生命是幸運的
結冰似乎並不會延伸到海底
然而死亡冰柱的存在
徹底打破了這種幸運
這種死亡冰柱究竟是什麼呢?


2、世界上最靜悄悄的殺手
二戰時期
蘇聯人發現它們的排布在北冰洋淺海的水雷
會莫名其妙的自爆
這給海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浪費
而且航行在北冰洋冰層下的潛水艇
也經常會受到一些不知名堅硬物體的撞擊和刮擦
這經常導致潛水艇的損傷和破壞
打擊了潛水艇部隊的士氣
當時就有報告認為這是海底結冰造成的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然而專家們認為這是違反常識的
是不可能存在的
直到1960年代
隨着攝影攝像技術的不斷進步
終於有人拍到了一種從海面冰層下方
一直延伸到海底的巨大冰柱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這些冰柱的產生
往往是海面發生溫度急劇降低
特別是當溫度從零下十幾度
直降到零下三十幾度的時候
溫度越低
產生的冰柱規模越大
速度越快
這些冰柱用一種
似乎悄無聲息的緩慢速度向海底延伸
以至於海底的魚類和其他海蝦
海星這樣的生物
完全忽視這種悄無聲息的結冰
但是當它們接觸到這些冰柱的時候
為時已晚
冰柱會狠狠的突然凍結它們的身體
這些動物將會發現自己的身體一部分完全無法動彈
進而將全身凍結
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走向死亡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在這個緩慢而殘酷的過程中
死亡冰柱將會無情掃蕩所有擋在它道路上的生命
更為可怕的是
死亡冰柱並非接觸海底就停止冰凍
而是加速十倍
繼續沿着海底區域擴大冰凍面積
在海底形成一個遠超冰柱體積的大型冰封區域
在這個區域內
就是生命禁區
那麼死亡冰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3、 死亡冰柱,是海底最恐怖的殺手
所到之處海洋生物都被凍死


由於“死亡冰柱”
對於研究生命環境有着極大的意義
全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展開了對
“死亡冰柱”的深入研究
並最終發現了其形成原因
是一種“鹹水冷循環”機制
當海面遭遇急速降溫
形成的冰層低於零下21.7攝氏度的時候
冰面和海水將會有將近20度的溫差
此時冰層下方的海水是零下1.9度
這種溫差導致海水的熱量急速向海冰層傳導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而海面空氣的還在繼續降溫
這種熱量的傳導會極其快速
進而逼迫海水將鹽分向外析出
形成超鹹水
這種超鹹水的溫度可以降到更低
密度更大
進而最終形成結冰
結冰的瞬間
將會把冰中的鹽分和雜質完全析出
進而形成更鹹的海水
形成連鎖反應
並以海綿狀向下延伸
不斷的吸收更多的鹹水
並像一條幽靈蛇那樣
蜿蜒着緊隨低溫和鹹水不斷延伸結冰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當死亡冰柱觸及海底的時候
由於海床的熱容比相對海水要低的多
熱量喪失速度瞬間加速
於是海床上的結冰將會比海水中快將近十倍
死亡冰柱就像冰雪女王的手指那樣
觸及海底的一瞬間就會速凍海床
生命根本來不及逃跑
所過之處
不留任何生機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靜謐殺手 - 天天要聞

可以想象的是
地球的環境遠不如太陽系的木衛三
土衛二等冰凍星球的惡劣
水的鹹度也遠低於其他星球
在那些氣溫零下一百多度
冰層厚達上百公里的外星冰層下
死亡冰柱的規模
將何其宏大壯觀
在這裡
我期待着人類踏上那些星球
向我們展示外星海底世界的時刻……

喜歡我的,請關注我!

下期再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 天天要聞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我還以為是蚊子,沒想到它有這麼強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漢亞心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全根講述“隨手一拍”的經歷時,後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戶外露營時,一隻形似螞蟻的小蟲突然飛到脖子上。她下意識地抬手一拍,瞬間感到頸部一陣灼燒般的刺痛。僅僅幾小時後,她的右臉便出現大片紅斑,並逐漸發展為5厘米×6厘米的...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 天天要聞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原創 聼風者 先釐清一個概念,就是稀土礦和稀土成品的區別。稀土礦在我們地球上其實並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礦的形式出現,聴風樓說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礦儲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數一數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為啥還缺呢?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 天天要聞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來源:合肥在線】咬着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愛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貓……這些充滿童趣的形象並非真實的動物,而是巧妙地繪製在公園樹洞之上的精美彩繪。近日,在天樂公園內,不少市民在遊玩時偶然發現這一獨特景觀,紛紛被這小小的童話世界所吸引,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請科技領域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矢志建設科技強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圖/國新網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蘇東林介紹,她現在擔任電磁兼容與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 天天要聞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從“經濟特區”到“全球標杆”,45歲的深圳,仍在書寫奇蹟。一座科技、人文與生態和諧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麼模樣?深圳率先給出了答案。以與人人相關的出行為例。在這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超過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個採用華為最先進液冷大功率超充技術的充電...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 天天要聞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開幕式暨2025第二屆“香江諾貝論壇”4月1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8位諾貝爾獎和圖靈獎獲得者、40位海內外院士及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青年科學家、企業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討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議題。活動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 天天要聞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劉娥 5月27日,作為全球設計界年度巔峰盛事,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IDEA-TOPS)頒獎盛典在深圳科學技術館舉行。本屆艾特獎延續其“立足大灣區,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個國家7026件參賽作品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 天天要聞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掉在地上、來路不明的東西不能亂吃,按說屬於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識,但就算各位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身體里的細胞也不見得能懂這一點。沒錯,說的就是你們T細胞,這一天天的,想辦法讓你們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經不容易了,咋還自己亂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