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是蚊子,沒想到它有這麼強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漢亞心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全根講述“隨手一拍”的經歷時,後悔不已。
5月27日,任女士在戶外露營時,一隻形似螞蟻的小蟲突然飛到脖子上。她下意識地抬手一拍,瞬間感到頸部一陣灼燒般的刺痛。僅僅幾小時後,她的右臉便出現大片紅斑,並逐漸發展為5厘米×6厘米的灼傷樣皮損,伴隨水皰和膿皰。經診斷,任女士的皮膚損傷正是由隱翅蟲毒液引發的急性接觸性皮炎。全根介紹,“進入夏季後,接診的隱翅蟲皮炎患者數量明顯增多,且多數患者皮損集中在面部、頸部等暴露部位,拍打蟲體可使損傷面積擴大3至5倍。”
隱翅蟲體長約0.5至1厘米,外形酷似螞蟻,但頭、胸、腹部呈黑橘相間色,鞘翅短小不易察覺。其體內毒液ph值僅為1至2,堪比硫酸,主要成分為隱翅蟲素,可抑制dna合成並導致細胞壞死。一旦蟲體被拍碎,毒液接觸皮膚後,數小時內即可引發灼燒性皮炎,輕則紅斑、水皰,重則糜爛、化膿,甚至可能因毒液入眼導致失明。
此前,有網友分享了差點被隱翅蟲毀容的經歷,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該網友稱,自己在凌晨關燈玩手機時,手機屏幕的光亮吸引了小蟲子在自己臉上爬動。
開燈後,她發現是一隻黑紅相間的蟲子,當時只是用手輕輕把蟲子撫走,結果沒想到隨後幾天,她的眼下就開始紅腫疼痛,就醫後確診為隱翅蟲皮炎。
熱搜話題下,不少網友都表示被隱翅蟲叮咬過,從大家曬出的照片可以看出,接觸過隱翅蟲後,皮膚上會留下明顯的痕迹,並且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消除。
“隱翅蟲並不主動叮咬人類,但因其趨光性,常在夜間飛入室內或附着於人體皮膚。”全根介紹,當人們因瘙癢或異物感拍打蟲體時,毒液便會釋放。
全根提醒,當隱翅蟲落在皮膚上時,切勿拍打或揉搓。可用嘴吹走或用紙巾、樹葉等工具輕輕撥落。接觸蟲體後,立即用清水或鹼性肥皂水沖洗皮膚至少15秒,中和酸性毒液。若出現輕微紅斑,可外用皮炎平、地奈德等藥膏處理。如果癥狀嚴重,已形成糜爛面或者水皰,需及時就醫。
“對待這種‘飛行硫酸’,最安全的策略是‘不接觸、不拍打、早處理’。”全根說,夏季戶外活動增多之際,公眾需提高防範意識,避免因一時疏忽而付出“毀容”代價。
來源:荊楚網綜合湖北日報、深圳衛健委
(來源:荊楚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