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2025年05月18日10:40:20 健康 1992
近期
全國多地新冠陽性率
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5月16日
#新冠感染又抬頭#的話題
登社交媒體熱搜榜
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


不少網友還曬出了

自己的抗原檢測結果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新冠陽性率攀升

南方高於北方


5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可以清晰地看出當前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態勢。


根據監測數據顯示,3月31日-5月4日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於北方省份,15歲及以上年齡段陽性檢出率第一。這或許與南方的氣候、人口密度以及人員流動特點等因素有關。不過,部分陽性率上升較早的省份,其疫情增幅已逐漸趨於平緩。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哨點醫院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樣本病原體核酸檢測陽性率每周變化趨勢。圖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在全國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病毒陽性率從7.5%升至16.2%,連續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過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2025年4月,第14周—18周)圖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陽性率也從3.3%升至6.3%,同樣連續多周居首。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


專家:在可控範圍內

不會影響高考


這波“反彈”不是突如其來的新疫情,而是常規流行節奏中的一次小高峰。


病毒學專家、江蘇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長常榮山表示,此次新冠流行可能和兩方面原因有關。


自2022年12月以來,我國新冠和流感交叉流行,自2023年3月以來,新冠的流行波強度普遍低於流感,但間隔規律消失。2025年2月,我國經歷了一波三年以來最小的流感全國性流行,人群群體免疫力下降,為新冠的再次流行創造了機會。同時,新冠距離上一波流行(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已過一年有餘,人群中因自然感染產生的新冠抗體保護幾乎消失。


此外,春夏換季,早晚溫差大,是本就容易中招的感冒高發期。加之恰逢清明、五一,假期人口流動大,跨省出行、聚會聚餐頻繁,病毒有可能藉機擴散。


不過他認為,此次新冠流行即將見頂,並且不會持續太久。


常榮山表示,預計6月5日前後,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的新冠陽性率會下降到8-10%左右,不會影響到一年一度的高考。預計6月中下旬,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的新冠陽性率會下降到5%或以下。


普通人無需過度擔憂

但這3類人要注意


對大多數健康人來說,這輪新冠的癥狀相對輕,比如咽痛、發燒一兩天、身體疲乏,部分人還會咳嗽持續一周甚至更久。


雖說不用過於擔憂,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它可能會影響體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傳染給家中體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帶來嚴重後果。


這3類人要注意防範:


60歲以上老人


有基礎病的人(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腫瘤等)


免疫力低下者(如腫瘤放化療期、器官移植患者等)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建議,家庭中有老年人的需注意,一旦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或進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檢測,確診後儘快接受抗病毒治療


防護指南5步走


個人防護


在商場、地鐵、醫院等人從眾的場所,建議佩戴口罩,隔絕病毒。


保持社交距離


少去人擠人的地方,外出時與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離。


通風換氣


建議室內場所早晚各通風半小時,讓病毒沒地方藏身。


健康生活小習慣


  • 均衡飲食:多吃肉蛋奶,搭配鮮果蔬,適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機體免疫力。

  • 規律作息: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 適度運動:每天適度運動30分鐘,讓身體活力滿滿。

  •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後用洗手液洗手。


健康監測


如果身邊的人出現發燒咳嗽,建議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果身體出現異常別硬撐,及時就醫。


提醒大家

隨着5月氣溫逐漸升高

降水增加

各類病原體進入了活躍期

傳染病傳播的風險顯著增高


日常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勤洗手、多通風

保持社交距離

在人群密集場所

佩戴好尺寸合適的口罩



來源:中國新聞網、國家應急廣播
中國疾控中心、四川疾控、界面新聞
編輯:劉嘉泳
校審:吳俊霞、王容、孫研

轉載請註明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新AI模型突破性預測心源性猝死風險 準確率顯著提高 - 天天要聞

新AI模型突破性預測心源性猝死風險 準確率顯著提高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多模態人工智能(AI)模型,能顯著提高識別心源性猝死高風險人群的準確性,有助於挽救生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干預。△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資料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心血管研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新開發的AI模型名為“多模態AI室性心律失常...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 天天要聞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當你聽到"肝炎"二字,是否腦中立刻浮現出"皮膚髮黃"的景象?是否覺得這離自己很遠?請小心—— 就在你閱讀這段文字的時間裡,全球已有數人因肝炎悄然離世。每30秒,就有一人因病毒性肝炎死亡。更令人警醒的是,絕大多數感染者渾然不覺,肝臟的損傷卻在
“健康講座”變搶錢現場,這台“凈水神器”掏空老人錢包…… - 天天要聞

“健康講座”變搶錢現場,這台“凈水神器”掏空老人錢包……

近日,在安徽某山村的小廣場上,幾十位白髮老人圍坐一起,緊張地注視着“專家”手中的實驗——一根電解棒插入清澈的自來水中,透明液體瞬間翻湧出鐵鏽色泡沫。“看看!你家自來水多臟!”“專家”舉着檢測儀向老人們展示。老人們攥緊了衣角,面色發白。 這是今年夏季發生在我國多個農村地區的場景。凈水器騙局正以“健康講...
美國一男子接受腎移植手術後,體內爬滿寄生蟲 - 天天要聞

美國一男子接受腎移植手術後,體內爬滿寄生蟲

換了個腎,卻不小心“引蟲入室”。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布了一篇報告,美國一名61歲的男性在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後,竟然被寄生蟲入侵全身。這名男子接受移植手術10周後,一開始只是噁心、嘔吐、過度口渴,再次進入馬薩諸塞州
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醫生:出現這4種異常,建議及時就醫 - 天天要聞

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醫生:出現這4種異常,建議及時就醫

腸癌通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它的早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晚期卻只有13%左右很多人可能並未意識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體表現如便秘、腹瀉、便血等其實可能是腸癌發出的早期信號警惕腸癌的4個典型表現腸癌早期癥狀常被忽視,了解其早期信號對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以下是幾種常見且需警惕的腸癌早期信號:腹瀉: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