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被腸絞痛這事兒困擾得夠嗆。肚子一陣陣疼,走路坐着都難受,連吃個飯、睡個覺都成問題。更別提工作了,老覺得哪哪都不對勁,整天心裡忐忑,生怕肚子又鬧騰起來,影響事兒。這種痛,不是那種一兩天就能說沒就沒的,常常反覆發作。病痛纏身,心裡別提有多煩,多沒底。治了半天,效果不明顯,還不知道到底是哪種情況,着實讓人心灰意冷。
腸絞痛,其實不少人還不太清楚它分寒型和熱型兩種。治病關鍵是對症,差點搞錯了方向,吃藥喝湯反而適得其反。很多人光是聽到“寒”“熱”,頭就大了,根本不懂怎麼區分,治起來心裡沒底,怕弄錯了。甚至有些人只憑感覺亂試各種偏方,結果不但沒緩解,反而更折騰。對着肚子痛,心裡那個急啊,可說不出來,感覺像是在和自己折磨。
先說說寒型腸絞痛吧。它多半是因為身體受了涼,腸道“受冷了”,導致氣血不順,腸道一陣陣絞痛。肚子疼得那叫一個扎心,往往是冷冷的感覺,疼的時候肚子發緊、發硬,有時候還喜歡往腹部兩側或者肚臍周圍擴散。疼痛往往遇冷加重,熱敷或喝點熱水能稍微緩解點兒。伴隨的表現是怕冷,手腳冰涼,有時還會覺得四肢無力,渾身沒勁兒。大便可能偏硬或者有點不暢,身體整體狀態比較“冷”。
反過來說,熱型腸絞痛就是因為體內有“熱氣”積聚,腸道發炎或是消化不良引起的。疼起來多半是燒灼感,肚子里像有火在燒,疼得時候腸道比較柔軟,不像寒型那樣發緊。疼痛部位常集中在肚子中間,有時候還會伴有口乾口苦,喜歡喝冷飲但又怕涼,臉色偏紅,或者有點煩躁不安。大便多半偏軟,甚至有時拉肚子,感覺腸道“火氣”上來了。遇熱疼痛加重,冷敷或喝涼水稍緩解。
這兩種腸絞痛癥狀差別不算特別大,但關鍵細節多着呢。患者如果能簡單分清楚,大體就知道該怎麼應對了。寒型疼痛重在保暖,避免受涼,飲食清淡,別吃冷飲冷食,適合用點溫熱性質的食物和飲品,像生薑紅糖水、熱粥之類的能幫忙;熱型的就得清熱解毒,多喝點綠豆湯、菊花茶之類,有助於降火,別吃辛辣刺激的東西,特別是油炸辣椒啥的,要遠離。
可問題來了,很多人自己難以準確判斷這兩種類型。肚子痛的時候,心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會兒怕冷,一會兒又覺得口乾,搞得自己頭暈眼花,不知道是熱是寒。有時忍着不去管,想着時間長了會好,可疼痛反而越來越頻繁,甚至影響睡眠,晚上翻來覆去,第二天整個人都沒精神。慢慢地,心情也跟着糟糕,感覺整個人都被腸子綁住了,真心想要一個能幫自己區分病情的“指南針”。
還有一點很現實,許多中老年朋友對這些癥狀更是摸不着頭腦。平時生活中,喜歡喝點涼茶解暑,或是冬天喜歡吃冷飲,身體不舒服時又亂吃藥,結果有時候對症下藥反而越治越糟。碰到寒型疼痛喝涼茶,火上澆油;熱型疼痛卻亂用暖身的葯膳,也沒啥用。加上咱們這一代人不太愛去醫院,覺得小痛小病忍忍就過去,反正忙着照顧家人和自己瑣事,沒時間折騰治療。其實,這種糾結和無奈,正是很多人對腸絞痛最真實的寫照。
想緩解腸絞痛,先別急着瞎吃藥。弄清楚自己是寒型還是熱型,掌握一些簡單的分辨方法,是打好治療基礎的第一步。平時注意觀察身體反應:疼痛是冷還是熱,肚子緊不緊,伴隨癥狀有哪些,飲食習慣有什麼變化……這些細節能幫你自己找到病因。然後,再針對性地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往往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