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2025年07月02日18:42:13 健康 1994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吸煙這件事,說實話,已經被大家聽煩了。戒煙的海報貼了一茬又一茬,勸導的聲音也喊了幾十年,可還是每天有新煙民在點火。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你說吸煙到底多可怕吧,很多人眼裡就是“慢性事兒”,不疼不癢,不像刀割火燒那樣直接。但真等到身體開始發出信號,往往已經不是輕描淡寫能帶過的事了。

我接診時經常碰到一些老煙槍,抽了二三十年,咳嗽咳到睡不着,喉嚨像吞了把銼刀,身上沒勁兒,走幾步就喘。

問他們為啥不早點來看,他們就說:“以前也有點不舒服,但覺得抽煙嘛,誰沒點反應。”可問題是,有些反應不是“抽煙正常”,而是身體在叫救命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我們得說清楚一件事:吸煙本身並不會讓你立刻得癌症,但如果吸煙過程中反覆出現某些不適,尤其是持續存在或加重的,癌症這個詞,就不該被排除在外了

先說咳嗽。很多人以為"老煙民咳嗽是習慣",這話本身就已經把異常當成了常態。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咳嗽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深,尤其是清晨起床或夜間咳得特別劇烈,甚至帶有咳痰、痰中帶血,別再拿“老毛病”敷衍了。咳嗽加重,是肺部出現病灶最直接的表現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第二是聲音變啞。不是偶爾說多了沙啞,而是那種莫名其妙的、持續的聲帶粗糙感。長期吸煙者聲帶受損是常見的,但如果沙啞超過兩周以上,且沒有明顯感冒或用聲過度,得特別警惕喉部或聲帶部位的癌變

我曾經接診一個50多歲的出租車司機,聲音變啞三個月,起初他以為是“嗓子上火”,結果一查,是喉癌早期。命是保住了,但聲帶切除後,說話再也沒過去那麼利落。

第三個常被忽視的,是吞咽困難。很多吸煙者會覺得喉嚨總有異物感,吞口水都不順暢,吃飯容易噎住,這種情況如果持續超過兩周以上,一定要警惕食管或咽喉部位的腫瘤。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食管癌在早期的信號就是吞咽變得“彆扭”。它不像胃疼那樣劇烈,但那種“咽不下去”的感覺,常常是最早的求救信號。

再來說第四種:胸痛。這裡說的不是劇烈的心絞痛,而是那種隱隱的、鈍鈍的痛,有時候咳一下,胸口就悶一下,或者深呼吸時總覺得哪兒卡着。

這個時候,你得警惕肺部的病變是否已經蔓延到了胸膜或者周圍組織。尤其是那種“痛得說不上具體位置”的疼感,反而是更值得注意的。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第五種,是體重在短時間內明顯下降。不是你節食、運動減肥,而是你吃得和平常一樣,甚至胃口還不錯,但人就是在掉秤。無緣無故的消瘦,是惡性腫瘤比較典型的表現之一

身體在被腫瘤“偷吃能量”,但你察覺不到。特別是老煙民,出現這種情況,不能只覺得是“老了瘦點”,有時候,真是癌細胞在背後搗鬼。

第六種,說起來有點“玄”,但我見得太多了——持續的疲勞感,提不起勁兒。很多患者來醫院前幾個月,就總覺得人累、乏力、精神差,以為是工作忙、睡不夠。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可有時候,這種疲憊,是癌症早期的代謝異常造成的。身體在對抗癌細胞,但你卻把它誤當成“生活壓力大”

這六種不適,不是說你一有就一定是癌症,但如果你是長期吸煙者,這些反應反覆出現,有一些甚至持續數周以上,就不該再拖。

很多人對“癌”有種本能的恐懼,甚至諱莫如深,怕檢查出問題。但說句心裡話,早發現的癌症,有治療機會;晚發現的,即便再先進的技術也會力不從心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我記得有個患者,五十多歲,老煙民,咳嗽兩年,痰里偶爾帶血,家人催了好幾次才來醫院。CT一查,肺部陰影已經超過5cm,晚期了。

他說他其實早就覺得不對勁,但“怕查出來是癌”,所以一直拖着。那天他坐在病床上,眼神里不是害怕,而是悔,“為啥不早點兒來呢?”我沒說話,但心裡翻騰。

吸煙損傷的不只是肺,咽喉、食管、胃、胰腺、膀胱,甚至腎臟,都可能被卷進去。

煙草里的致癌物超過60種,它們不是一下子爆發,而是日積月累地在身體里埋雷。你每抽一口煙,就像往身體里埋下一顆小炸彈,什麼時候爆,不知道,但總有一天會響。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有人說:“我抽了一輩子煙,也沒見得得癌啊。”但你知道嗎?這不是你身體強,而是你運氣好。你能拿命賭博,但別用別人的結局安慰自己

也有人覺得:“我都抽二十年了,戒也晚了。”其實戒煙帶來的好處,幾乎從你戒掉那一刻就開始了肺功能會慢慢恢復,心血管風險下降,癌症的風險也會隨時間逐年減少。

哪怕你已經出現不適,也別輕易下結論。不是所有的不適都是癌,但不能因為怕癌就不查。你可以害怕結果,但不能忽視過程。有時候,身體的反應比醫生的診斷還要早。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我們不是要嚇唬誰,而是希望你在生活中多一點警覺。不是每一個煙民都會得癌,但每一個癌症患者里,幾乎都有太多次被忽略的信號。你可以選擇繼續吸煙,但至少要對這些信號保持敏感。

咳嗽越來越重、聲音沙啞、吞咽不暢、胸口悶痛、體重下降、持續疲勞——這些不是“習慣反應”,而是你身體可能在喊救命。吸煙者要學會聽懂這些信號,它們比任何檢查都更早地提醒你:該去看看了

我不反對大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我更希望你活得久、活得好、活得有質量。身體不是機器,出毛病不是立刻罷工,而是一點點崩塌

體內有癌,吸煙先知?醫生:吸煙若常有6種不適,警惕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如果你是吸煙者,別總覺得“我沒事”;如果你身邊有人吸煙,更別忽視他們的身體反應。我們不是要控制誰的生活,而是告訴你:有些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可能救命

別等身體“報警”才後悔沒早檢查。你的命,別人替不了你守。

參考文獻:

[1]王亞麗,陳曉輝.吸煙與肺癌關係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24,51(10):507-510.
[2]李穎,趙建東.食管癌早期臨床表現及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23,50(18):45-48.
[3]宋濤,韓玉.長期吸煙者常見喉部病變及其癌變風險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24,59(03):212-216.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 天天要聞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來源:紅網】為患者實施手術。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鄢婷 肖會玲 婁底報道近日,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團隊成功運用隧道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TD)為一名乙狀結腸早癌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此項技術的開展,填補了婁底市該領域的空白,為提升內鏡微
血常規上的“箭頭”代表什麼?這4個指標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血常規上的“箭頭”代表什麼?這4個指標很關鍵→

拿到血常規報告單時許多人不知道該看哪個指標看到箭頭多先別慌抓住這幾個關鍵指標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就能快速抓住重點↓↓↓血常規優先關注這4個核心指標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 天天要聞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新華社記者顧天成7月2日,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為何發布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如何分級?與普通天氣預報有哪些不同?怎樣築牢高溫下的“健康防線”?——預警分5個等級,按照與高溫相關疾病風險分...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悶熱的天氣出汗多,這不難理解。但同樣的環境下,有人輕汗微微,有人則汗流浹背,甚至吃個飯,稍微走一走,整個後背都濕了……愛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嗎?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風險?01比別人出汗多,或是天生的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手段。
榮耀手錶5 Ultra發布: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 天天要聞

榮耀手錶5 Ultra發布: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在 7 月 2 日的榮耀 Magic V5 暨 AI 終端生態發布會上,榮耀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旗艦智能手錶 —— 榮耀手錶 5 Ultra,並行業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China-PAR 國人專屬心腦血管風險評估”兩大創新健康能力,以“AI 健康專家”的身份,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心臟健康守護與個性化健康管理體驗。據介紹,榮耀手錶 5 Ultra 行業首...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 天天要聞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昨天(7月1日)下午,張家港市健康護航·“新”有所醫關愛新就業群體健康項目啟動,張家港市首家“小哥體檢中心”正式揭牌。外賣小哥在“小哥體檢中心”體檢。通訊員 袁藝/攝新就業群體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 天天要聞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一說到脾虛濕重,十個人里八個都知道參苓白朮丸。但你有沒有發現:吃了一陣子,舌苔還是厚得像白漆,肚子依舊脹得像氣球?其實啊,調理脾虛濕重就像修下水道——光往堵了的管道里倒“補藥營養液”可不行,得一邊排水、一邊修管道,雙管齊下才有效! 為什麼參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 天天要聞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很多人一聽說脾虛,第一反應就是買人蔘、山藥、黃精猛補,結果越吃越胃脹、口乾,甚至便秘——其實這是踩了調理的大雷!中醫里“脾虛”的核心不是“缺營養”,而是脾胃的“運化功能”罷工了。就像廚房下水道堵了,你還拚命倒雞湯,只會讓管道更堵一樣,補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