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是突然 “爆發” 的!從 “橘子霉變” 看癌症發展。你可以把人體比作一個橘子,癌症的發生就像橘子從表皮霉變逐漸深入果肉的過程。
臨床上,我們常聽到 “原位癌”“微浸潤癌”“浸潤癌” 這三個術語,它們正是癌症發展的三個關鍵階段。理解它們的區別,能幫助我們科學認識病情,抓住最佳治療時機。“
(一)原位癌:局限在上皮層的 “0 期癌”,治癒希望近 100%
1. 定義與特點:癌細胞的 “原地踏步”
原位癌是癌細胞僅局限在上皮層內,未突破基底膜(相當於一層 “保護屏障”),也未侵犯周圍組織或發生轉移的早期病變。
常見於宮頸、乳腺、皮膚等部位,比如宮頸原位癌、乳腺導管原位癌。此時的癌細胞就像橘子表皮的 “局部霉變”,尚未侵入果肉。
2. 治療與預後:手術切除即可 “連根拔起”
由於病變局限,通過手術完整切除病灶即可治癒,術後無需放化療,5 年生存率接近 100%。“
(二)微浸潤癌:突破基底膜的 “早期侵襲”,仍屬可根治階段
1. 定義與特點:癌細胞的 “試探性擴散”
癌細胞突破基底膜,向周圍間質浸潤,但浸潤深度通常<5mm(不同器官標準略有差異),好比橘子表皮的霉變剛剛滲入淺層果肉,範圍極小。與原位癌相比,它已具備輕微侵襲性,但尚未形成血管或淋巴轉移。
2. 治療與預後:手術為主,定期複查是關鍵
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手段,多數患者術後無需輔助治療,5 年生存率可達 95% 以上。
但因存在極微小轉移風險,需定期隨訪(如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誌物監測),若早期發現複發,仍可通過個體化方案控制。“
(三)浸潤癌:深度侵襲的 “危險階段”,治療需綜合干預
1. 定義與特點:癌細胞的 “全面擴散”
癌細胞浸潤深度>5mm,廣泛侵犯周圍組織,並可能通過血管、淋巴管轉移到淋巴結或遠處器官(如肺、肝、骨),相當於橘子果肉大面積腐爛,甚至影響整個果實。
根據浸潤程度,可分為早期浸潤癌(局部浸潤)和中晚期浸潤癌(轉移播散)。
2. 治療與預後:多學科治療,預後差異大
治療以手術為主,結合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方案。早期浸潤癌(如 Ⅰ 期肺癌)術後 5 年生存率約 70%-80%,但中晚期患者預後明顯下降。
從原位癌→微浸潤癌→浸潤癌,本質是癌細胞從 “原地生長” 到 “局部侵襲” 再到 “全身擴散” 的過程。
三者的核心區別在於:是否突破基底膜(原位癌 vs 微浸潤 / 浸潤癌)、浸潤深度與範圍(微浸潤 vs 浸潤癌),以及由此帶來的治療方案和預後差異。
作為腫瘤科醫生,我想強調:癌症並非 “絕症”,尤其是前兩個階段,通過規範治療完全可能實現臨床治癒。建議大家重視體檢(如胃腸鏡、乳腺鉬靶、低劑量 CT),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諮詢專業醫生,避免因 “談癌色變” 延誤最佳時機。
記住:早期癌症就像 “剛霉變的橘子”,剝去壞損部分,依然能擁有健康的 “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