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2025年05月13日12:22:03 健康 1801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很多老人退休以後,覺得時間寬裕了,早上五點多天還沒亮就起床鍛煉去。

家屬攔都攔不住,說是“不能廢了身子骨”,早起走走,呼吸點新鮮空氣,活得才精神。

這想法聽着好像挺對的,但醫生看多了事,心裡門兒清:年紀大了,有些事真不是早做就好,尤其早上那段時間,有些運動不但不養生,反倒是奪命的“催化劑”。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年事已高且身有舊疾者,更易遭受疾病侵襲。

最常見的一個動作,就是天剛亮就出門跑步。

不少老人有這個習慣,穿着運動鞋就往公園沖,沿着河邊、馬路邊、操場跑圈,有的還挺拼,一跑就是兩三公里,還自誇比年輕人都耐力強。

可醫生一聽這,心就涼半截。清晨是心腦血管最脆弱的時候。

那會兒血壓還沒穩定下來,血液也比較濃稠,交感神經剛醒沒多久,心跳容易加速。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去跑步,相當於一邊讓心臟猛跳、一邊逼着血管收縮,出事概率是平時的好幾倍。

根據一份歐洲心臟協會統計報告,超過42%的晨間突發心梗案例,發生在清晨6點到10點之間,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有個共同特點:當天早上進行了劇烈運動。

中國這邊也有報道,天津某小區一位退休老教師,天天堅持晨跑,那天5點40出門,6點10倒在了河邊小道上,120趕來時已經無力回天。

家人覺得他身體素質好,不該這樣,可就是“好身體”撐着,把風險都壓住了,等爆出來,已經收不了場。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另一個很讓醫生揪心的,就是清晨廣場上常見的那種太極或者慢動作拉伸運動。

聽起來溫和,動作也慢,怎麼還可能出問題?關鍵是“溫度”和“關節”這倆事。早上身體還沒完全熱起來,肌肉、筋膜、關節囊都處於“冷凍”狀態。

特別是冬天,老人穿得多,活動還不充分,手腳一動就是“嘎吱嘎吱”,很多時候自己都沒感覺,但其實軟組織、肌腱、椎間盤都在“吃苦頭”。

上海這邊有個康復科醫生說過,好幾個來診的老人,都是早上拉筋拉着拉着“腰一扭、腿一閃”,就開始疼了。

一查,有的是腰椎小關節紊亂,有的是膝關節滑膜水腫。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拉伸本身不是錯,問題是拉得早、拉得猛,而且身體還沒準備好,肌肉溫度低,彈性差,一拉就容易拉傷。

特別是那些年紀大了還跟着視頻做“高抬腿”“側彎腰”的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關節已經不吃得消了。

要是年紀再大一點,骨質疏鬆比較厲害的,早上一拉,椎體都可能骨裂。

還有一個更詭異的動作,是很多農村老人喜歡的“甩手操”。

兩手前後甩,幅度越來越大,有的老人甩得特別猛,腰都甩得打響聲,覺得特別暢快。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這種運動於中老年人而言,着實是對其平衡感的一大考驗。

人一上歲數,前庭功能會退化,本體感覺也跟着變差。早上是最不適合做這種需要“左右協調、大幅運動”的時候。

天剛亮,血糖處於偏低狀態,神經傳導速度也慢,稍微一晃頭、甩胳膊,腦子就容易供血不足。

北京一位60多歲的大爺在公園做甩手操時突然摔倒,頭磕在水泥地上,當場昏迷,後來被診斷為急性顱腦損傷。

醫生分析說,是動作突然加速,導致短暫腦供血不穩,加上地面有點濕滑,失衡了。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很多人沒意識到這個動作的“反重力特性”,就是人在甩胳膊、晃腰時,身體的核心穩定性是必須時刻在線的。年輕人能補得上,老人補不上,就摔了。

問題不是甩手、拉筋、跑步本身有錯,而是做這事的“時間點”不對。

清晨,尤其是5點半到7點之間,人體還處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切換”的敏感時段,這時候強行拉動肌肉、衝擊血管,就跟在發動機剛啟動時猛踩油門一樣,太猛、太早,傷的就是最核心那部分。

再加上很多老人早上起床不吃飯就出門運動,空腹狀態下血糖本來就低,運動再把血糖進一步消耗掉,輕則發暈,重則低血糖昏迷。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特別是一些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的人,清晨不吃飯直接鍛煉,等於主動去“撕開”身體的防線。

也有些人會帶個小餅乾以為能防萬一,其實沒那麼簡單,糖的吸收也要過程,真低血糖了,哪怕一片麵包也救不了你。

還有一點特別值得說的,是早上的空氣質量問題。

城市裡的空氣清晨並不是最好的,那時候風力小,汽車尾氣、工業污染沉降在地面,尤其是冬季霧霾多的地方,空氣中顆粒物濃度特別高。

很多老人覺得早上空氣“清新”,其實只是溫度低、風小,污染物沒被吹走罷了。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長時間在這種空氣中跑步、深呼吸,不但吸進去一堆顆粒物,還容易刺激氣管,誘發慢阻肺、哮喘、支氣管炎等問題。

醫生建議的辦法反倒很簡單:年紀大了,早上可以慢慢起來,醒了之後賴賴床,再起身活動一下手腳,吃點早飯,等太陽出來了、身體熱了、血壓穩了,再去公園溜達、壓壓腿、慢慢走。

像早上七點半之後到九點之間,是比較合適的運動時段,那時候心率逐漸恢復平穩,血壓不會那麼劇烈波動,大腦也清醒了,動作配合度高,摔倒、拉傷的風險小了很多。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很多老人其實有個誤區,覺得越早鍛煉越養生,但忽略了一個事實:老年人的身體不像年輕人,不是時間越早越有活力,而是恢復越慢、適應越慢。

清晨時的身體狀態,實則是一天之中最為“脆弱”的時段。這時候不補覺、不休息,反倒強行去鍛煉,真的不如多睡半小時,讓身體自己調一調節奏。

是不是所有早上鍛煉都不適合老人?有沒有一種運動,是早上做反而能幫老人“激活”身體的?

這個事說得細一點,醫生其實不反對老人早上活動,但得選對方式。

那種劇烈的、有快速轉換方向、有心率大幅波動的運動是不推薦的。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但像輕度拉伸運動、原地慢走、站立平衡練習、閉眼踩線、踮腳尖這些“微動作”,反倒是早上醒來後最適合做的。

特別是原地走步,不需要太多空間,腳踩地能刺激腳底神經末梢,傳遞到中樞系統,有利於喚醒大腦、改善腦供血。

運動不是錯,但錯的時間和方式,會把好事變成壞事。

老人想健康,不在於早起多麼勤快,而在於動得對,動得安全。有時候,不如多睡一會兒,讓身體自己醒過來,再出門,也是種智慧。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王曉光,歐鑄偉.老年人晨練中的常見誤區及其規避[J].武術研究,2024,9(08)

醫生告誡:年紀大了,寧可早晨多睡睡覺,也別在早上做這3種運動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別貪吃這7種蔬菜!容易得高尿酸,其中兩種是老年人的“最愛” - 天天要聞

別貪吃這7種蔬菜!容易得高尿酸,其中兩種是老年人的“最愛”

一提起高尿酸,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鮮、啤酒或動物內臟。然而,有些人戒掉了肉類卻仍舊控制不好尿酸水平,原因可能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其實,某些常見蔬菜也會悄悄“助攻”高尿酸的形成,尤其是其中幾種蔬菜,在老年人飲食中非常常見。表面上看是清淡健康
從脾胃到膀胱!揭秘澤瀉湯重構水液平衡的智慧 - 天天要聞

從脾胃到膀胱!揭秘澤瀉湯重構水液平衡的智慧

在中醫祛濕領域,澤瀉湯作為《金匱要略》經典方劑,以澤瀉、白朮兩味藥材構建起精準的祛濕體系。澤瀉甘淡性寒,專入腎與膀胱經,其利水滲濕之力直達下焦,可顯著增強膀胱氣化功能,使濕濁從小便而解。
29歲小伙因魚刺卡喉不幸去世!醫生痛心提醒:這些土方法會要命! - 天天要聞

29歲小伙因魚刺卡喉不幸去世!醫生痛心提醒:這些土方法會要命!

吃魚的時候不小心被魚刺卡了喉嚨你會怎麼做?是不是還在用老一輩的“土方法”喝醋,吞飯糰?小儂今天要提醒你了——雖然有用,但有風險!5月11日,一名29歲男子在被魚刺卡住喉嚨後,採用了喝醋、咽米飯的方式試圖解決問題他以為這樣就能讓魚刺順利下肚可沒想到這一系列錯誤操作最終釀成悲劇不幸離世原來男子在喝醋、...
無抗雞蛋不能吃了?涉事供應商表示:複檢結果合格 - 天天要聞

無抗雞蛋不能吃了?涉事供應商表示:複檢結果合格

作為全國知名新零售品牌,盒馬鮮生在重慶開業以來一直受到重慶本地消費者的青睞。近日,盒馬因雞蛋的食安問題引起輿論關注,記者對此展開走訪。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則通報顯示,今年2月20日,青島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來自小町蛋業(山東)有限公司的保潔無抗鮮雞蛋被檢獸葯超標。由於雞蛋是老百...
30歲孕媽右眼疼痛1個月,竟是飛蟲“毫毛刺客”作祟 - 天天要聞

30歲孕媽右眼疼痛1個月,竟是飛蟲“毫毛刺客”作祟

一根比髮絲更細的飛蟲毫毛,竟在30歲孕媽的右眼內“潛伏”近一個月,導致角膜反覆刮傷、疼痛難忍,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湖北總院的醫生通過裂隙燈、顯微鏡定位並將其成功取出。4月中旬,楚女士(化姓)在燈下看手機時突感右眼劇痛流淚,次日就醫被診斷為“角膜
廚房裡的養生高手!香葉的功效作用你了解多少? - 天天要聞

廚房裡的養生高手!香葉的功效作用你了解多少?

在廚房的香料王國里,香葉宛如一位低調卻實力超群的養生高手。它散發著獨特的迷人香氣,不僅能為菜肴增添濃郁醇厚的風味,更蘊含著諸多鮮為人知的養生功效。然而,很多人對香葉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調味層面,卻忽略了它背後隱藏的養生寶藏。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揭
“鼠標手”被納入職業病,覆蓋範圍能擴大嗎? - 天天要聞

“鼠標手”被納入職業病,覆蓋範圍能擴大嗎?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下稱《目錄》)新增“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兩個類別,將職業性腕管綜合征、創傷後應激障礙納入《目錄》,直擊製造業工人、醫療衛生人員、消防救援人員等群體的職業健康“